作者/富谷
“在早上6点到8点的两个小时里,我已经接了6个单独去灵隐寺的乘客。现在去太晚了。如果赶除夕头,就得早点出门。”滴滴司机吴师傅一边开车一边对河豚说。
大年三十,去灵隐寺烧香拜佛,成了杭州最热闹最美味的地方。大年三十0点到大年三十凌晨2点两个小时,香叫第一香,据说这个时候特别有效。许多朝圣者会提前一天在寺庙排队等候,以便烧香。
在景区售票处和工作人员询问后得知,和往年一样,今年除夕灵隐寺门票从30元涨到了200元。平时限6000张,2小时左右就卖完了。据相关统计,前几年除夕烧香人数的高峰在8000人左右。2018年灵隐寺初一烧香人数超过8万,今年预计达到9万左右。
香火的含金量
对于杭州市民来说,灵隐寺住持广泉大师题写的一年一度的祈福历,已经成为进入寺庙烧香的期待,从2017年到2018年,再到2019年。得到这样的问候可以给自己或家人增加快乐。
而“功效”成了很多外地香客来此烧香拜佛的原因。近80岁的萧劳先生在过去的14年里,一直坚持从家乡大连来到杭州灵隐寺烧香祈福,这不仅是因为杭州的浓郁味道,也是因为他对杭州市民的爱以及这座寺庙的宁静和吉祥。“我觉得杭州人很友好。我很喜欢这个城市,很喜欢来灵隐寺。”老人说。
笔者实地走访发现,在除夕夜前来烧香的香客中,肖先生等外国香客所占比例较大,而杭州本地人所占比例不高。杭州市民陈先生说,前些年他选择错开除夕和初一烧香。今年因为日程排得满满的,他被迫安排了第一天。“说实话,来回至少比平时多两个小时,很辛苦。”
浙江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的方圆(化名)对西湖风景区做了深入研究,他告诉娱乐资本论矩阵号河豚文旅(id:hetunwenlv),灵隐寺对其气场非常讲究。他在西湖景区逛了几年山,把西湖分为八个文化亚区,第一个文化亚区是灵隐天竺。灵隐寺在唐朝会昌法办困难之前达到顶峰。一个标志是北峰建了一座七层宝塔,即北峰塔,这是西湖上第一座可以看到的塔,所以它的熏香非常旺盛。
pgc-image/c34d30502265433082226915cf155ca9" />除门票外,香火钱一直是寺院收入的主要来源。

据娱乐资本论矩阵号河豚文旅(id:hetunwenlv)了解,从2014年开始,为了环保/防火,加上天价香事件,灵隐寺在香火钱上费尽心思,最终决定借鉴北京雍和宫,由寺院集中供应,每人免费3柱香。这种方式一直沿袭至今。景鉴智库创始人周鸣岐表示,免费香火对于寺院发展是好事,但会给寺院的持续经营带来挑战,特别是以香品生产销售为主要收入的寺院将大打折扣,河豚君粗算了一笔账,按照寺院最高峰值日9万人计算,每人香火钱50-100元,则相关收入高达450-900万元,按照香品的毛利率50-60%计算,由于灵隐寺实行免费赠香,相当于是主动放弃了这部分的收入和利润。
普陀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普陀山”)公布的近三年的香品生产销售数据显示2015-2017年的三年间,香品生产销售占普陀山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7.82%、8.39%、8.61%,逐年上升;相应产品的毛利率更是高达58%以上。而招股书中强调的旅游配套服务业务则下滑明显,占比由10.24%降至5.82%。


当宗教与旅游深度融合,边界在哪?
浙江省内有两处香火旺处,一是灵隐寺,二是普陀山。
2018年4月,普陀山的上市“前夜”,因中国佛教协会官网发表了一篇题为《谁在将佛教商业化?——普陀山上市的忧思》的文章,导致普陀山遭证监会紧急发文,最终不得不撤回申请,短期内再次IPO无望。令人遗憾的是,这条上市之路,普陀山已走了6年之久。

事件的焦点在于宗教与旅游的商业化边界问题,作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普陀山,虽然官宣其拟上市公司资产并不包含门票及宗教场所资产,但其却在招股书中将香品生产销售例入四大营收业务之一,且占比逐年增加,这在宗教界人士看来,其交通运输及酒店业务得以经营的根基依然是普陀山的佛教资源,这无异于是在打擦边球。
从另一角度看,也间接折射了现阶段我国宗教与旅游难融合的尴尬,过去的很长时间内,宗教人士对于寺院发展旅游的态度是反对的多,支持的少,部分寺院甚至视旅游开发为大敌,所以这些寺院显得格外隐秘。但围墙之外,公众的好奇心也让不少寺院和目的地开始重新盘算。毕竟这对于寺院的修缮和僧众的供养无疑有着巨大的帮助。
再从国家层面看,对于宗教和旅游景点的态度是开放的,在我国已经公布的8批次共225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宗教类景区达到104个,占景区总数的46%。可以肯定的是,旅游是发展宗教的驱动力,只有发展旅游业才能为宗教文化的传播提供真正的支撑。
普陀山的前车之鉴,加上浙江省对文旅资产加速整合打包上市的计划,有关灵隐寺是否会效仿的问题开始成为公众的担忧。通过查阅灵隐寺官方信息和天眼查的工商信息,目前这类资产单独上市的可能性较小,其业务结构相对单一,与飞来峰及雷峰塔景区均独立开来。
官方数据显示,2018年,有超1.8亿人次游览杭州,而作为西湖风景区重要的文化资产,包含灵隐寺在内这一区域的优质资产的整合打包尚存较大可能性,目前尚无明确时间表,娱乐资本论矩阵号河豚文旅(id:hetunwenlv)对此将保持关注。


四大佛教名山齐聚资本市场,除了时间问题还有什么?
峨眉山/九华山/五台山/普陀山被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其中,峨眉山和九华山分别于1997年和2015年顺利登陆资本场。而受挫的普陀山和正在筹备IPO的五台山如何才能与之看齐,目前看,难点重重。

而时间和政策成为横在后者中间的两大难题。随着资本市场政策的收紧,旅游板块的拟上市公司除了看主营业务构成外,还对其盈利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其中,对于景区景点的门票收入作出了不纳入主要业务和公司资产中的强制规定。这对于普陀山和五台山来说,剔除门票收入后,其公司资产状况和业务盈利能力面临质疑,导致上市难度加大。
而通过对已上市的两家公司最新的业务结构和财务数据的梳理可知,两家公司的营收结构中,除门票外,索道缆车/酒店/客运成为重要营收增长点,2017年,九华山实现营收4.44亿元,同比增长11.21%,其中,酒店收入1.47亿元,同比增长7.86%;索道缆车收入1.77亿元,同比增长13.82%;客运收入6914万元,同比增长11.68%,新增旅行社收入5168万元,同比增长11.64%。与九华山/五台山/普陀山大不相同的是,由于峨眉山上市较早,所以门票收入纳入营收范畴,并占据峨眉山总营收的42.14%,此外,客运索道收入占28.01%,宾馆酒店收入17.13%。
无论是已上市的峨眉山/九华山,亦或是暂未上市的五台山/普陀山,或都将面临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挑战。基于此,应该如何有效利用宗教资源,升级成为优质景区?或许可以学习借鉴无锡灵山景区的成功案例。
从成绩单上看,无中生有的灵山景区无疑是成功的,根据中诚信对灵山集团的信用评级报告,灵山集团在2012-2014年间,年均6亿元的营收,60%以上的毛利,使其快速成为全国盈利能力强的宗教文化景区,而后,灵山的拈花湾项目作为配套项目,2015年开业后,变现能力极强,成为快速回笼资金的重点。

自此,灵山集团跳脱宗教旅游景区的定位,而重新构建的休闲度假目的地雏形出现,受到市场广泛关注,2016年,灵山胜境及拈花湾的总游客人数达到400万人,逐渐成为众多景区效仿的对象。
但再造一个灵山的难度有大?中国是否又需要在复制一个灵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