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小镇的母婴店是怎么一年赚47万的?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是下沉市场。
下沉市场是指三线城市以下的市场,即除了一二线城市的市场外,其余的称为下沉市场。
下沉市场有多大?
有300多个地级市,1500多个县城,69万个村庄,总人口近10亿,相当于3个美国,8个日本,20个韩国的人口。
说到下沉市场,很多人会想到社区团购。现在很多互联网巨头(某东,某宝,某群等。)想分一杯羹的社区团购,一般人很难涉足。如果他们只是团里的一个头头,每天努力也挣不了多少钱。
今天放下社区团购,讲一个真实案例。
我出生在北方的一个小农村。过年回家,遇到一个宝宝。我知道他在镇上开母婴店四五年了。在闲聊中,他告诉我,他今年的收入是47万。
我不否认他有标榜成分,但是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分析一下为什么一个小镇的母婴店比很多大城市的店收入高。
首先是用户群。
城市化虽然在大力发展,但也在发展,形成了两个概念。现在农村城镇生活的人还是很多的,就是我们口中经常提到的小城镇年轻人。
比如我们村的同龄人(我80后出生)有三大生存状态。第一类:前校长,考上了好大学,在城里定居,偶尔回家看看。这样的人比例很小,大概十分之一。
第二类:上普通大学或大专,毕业后在国外工作,孩子留在父母家。以前有很多这样的人,现在有些人回到家乡创业或工作,因为他们没有为自己成名。这类人占不到三分之一(开母婴店的,年轻的时候就属于这类人)。
第三类:待在家里,在家附近的工厂工作。他们有的在县城买房,有的继续在老家建房。这一类占总数的三分之二。
px;">所以说乡村的用户基础还是很可观的。

再来,就是二胎的开放。
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开放二胎,但是大城市的年轻人要二胎的家庭还是占比不大。而生二胎的主力军就是留在家乡的小镇青年,毕竟生活在农村节奏慢,压力小。
现在农村的农活少,在附近工厂打工的也是按时上下班,每个月的工资都能存起来,渐渐手里就有了一定的积蓄。
我们村的80后,基本都要了二胎,甚至有人生了三胎。

第三,实体店方便。
家乡的小伙伴,不是不会网购,也不是不喜欢网购,而是取快递真的挺麻烦。
在城市里,你网购的商品会直接送到了家门口,即便是代收点,下班回家顺便取一下也就是了。
但是,在乡村,网购的取货点不是每个村都有,一般都集中在镇子上,比如网购的纸尿裤,在家等几天,再跑到镇子上取快递,还不如直接到镇子上的母婴店买来的痛快。
还有一点就是,开实体店的基本都是附近村民,村里人也都相信他们,有些产品不满意可以退换,这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个镇上的母婴店能年入47万了。
那么根据这些特性,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呢?
下沉市场肯定是个拥有巨大潜力的市场,这毋庸置疑,那些行业机会更大呢。
第一个:饮食业。
这里说的饮食业不是传统的小吃店,而是比较受年轻人和儿童欢迎的烧烤店、汉堡店、披萨店、蛋糕店等。必须做到干净卫生,有一定特色。

第二个:智能小家电。
一个在集市上切菜机的大姐都能月入三四万,将来智能小家电必然受小镇青年的欢迎。例如智能马桶、智能吸尘器等。
第三个:农村自媒体。
这个自不必多说,已经有很多的先例。农村一望无际的农田,整洁的小院落,起锅早饭的惬意生活都是农村自媒体很好的舞台。


但不是所有产品都适合去开实体店,想要在农村市场分一杯羹的小伙伴,还是要做好市场调研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