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2004年中国资本市场类型分类:游戏时代、赌博时代、庄谷时代、欺诈时代。
1)游戏时代(1984,——1990):
改革开放之初,国家向地方政府下达了发行国库券的指标。因此,大多数员工和个体户都持有“国库券”的任务。当时国库券没有市场,大部分持有者一般都是花几十块钱买面值100元的国库券。
1988年,'s国债交易试点在大城市启动,而上海杨百万抓住这个套利机会,从全国各地低价买入,返回上海以面值加应计利息的价格卖给全国。当时上海工人平均月薪100元,杨怀定倒卖赚了几百万,以至于杨百万要去派出所问是否违法…
说起国库券,今天有人可能不清楚为什么要把国债说成国库券。
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宣传“不外债,不内债”。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开始把所有的工作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上。但是经济建设没有钱是不行的,于是开始每年发行国债。但我怕你会说“你不是标榜‘不外债不内债’,你为什么要持有内债?因此,国债被称为国库券,这意味着它不同于国债。
1984年,中国开始股份制改革,北京天桥百货成为第一家重组为商业股份制的企业。著名的《乐飞音响》于1984年11月上映,邓小平同志也在同一个月
赠送了纽交所主席飞乐音响的股票也是当年的热门话题。此时股票发行数量少,流通转让的交易所尚未成立,投资者私下交易居多。1986年9月,上海工商银行信托旗下的静安营业部开始对飞乐音响的股票进行流通转让交易,是我国证券史上第一家营业部。当时证券行业只不过是银行旗下的一个分支业务,且央行也会参与其中的交易。
1989年,中央开发浦东新区,并有意成立股票交易所。这一消息看起来平凡,但对于有思考的人来说,他们开始大量买进市场现有的股票,因为市场7家公司100多万股的股票到了交易所开办时肯定是不够的。如豫园股份的股票在上交所成立后价格经股份拆细翻了100倍。
2)”赌博”时代(1990年——1995年)
1990年11月16日,在当年上海市长朱镕基的规划、蔚文渊(上交所第一任总经理)等人的筹划下,上交所正式成立(于12月19日开业)。1991年4月11日,深交所成立。
交易所成立前夕,股票市场供不应求,行情火热。交易所成立对散户的福利则是新股认购,在实体排队领认购抽签表的时代,一张中签表的收益往往超过了普通工薪阶层一年的薪资,于是几十万、上百万人连夜排队的局面多次上演。
1992年1月,上海推出30元一张的新股认购证替代排队取号中签的方式,一张认购证带来的打新收益超5000元。
同年8月10日,深圳发生“810事件”,全国各地赶来的近120万人日夜排队获取新股认购抽签表,部分内部人员的贪赃与组织不力造成了较大的官民矛盾,事后以增发股票认购表结束。
交易所虽然成立了,但对应的监管却时常存在漏洞,这一点在“327国债期货事件”上体现的格外明显。万国证券作为当时龙头证券公司,因“赌博”、掀赌桌无望而被合并清算。
327国债期货事件:指 1995 年 2 月 23 日发生在交易代码为 327 国债期货(标的为 1992 年发行,1995 年 6 月交割 的 3 年期国债)的交易事件,当日收盘前 8 分钟,万国证券在没有对应保证金的情况下抛出 1056 万口 (每口两万元)的卖盘打压价格,但当晚被上交所宣布交易无效,由于在该期货上的投机,万国证券濒临 破产,被申银证券合并。
3)庄股时代与欺诈时代(1995年——2004年)
庄股时代:
沪深两家交易所在成立初期呈现“沪为主,深次之”的局面,这既是中央的行政意识(中央潜意识里默认上海应该成为第一个成立交易所的地方),又与初期成立后企业纷纷相信赴沪上市更好有关。
随着深圳逐步加强对金融行业的领导,1996年媒体开始报道逐渐出现的“深强沪弱”局面。在此背景下,上海市管理层开始行动,要谈几大证券公司、上交所,提出“竞争一定要有所手段”的措施,争取把上证指数做的节节高。
1996年9月,申银证券开始以自营资金买入陆家嘴为主的上证指数核心股票,推高股票指数,以期吸引游资和散户引爆市场。地方期待和持续被庄家推高的上海股市与中央的金融求稳意识不一,同年12月国务院调查组进入上海,并于次年再派调查组,庄股时代下,申银证券董事长阚治东被免职。
欺诈时代:
1992年成立的特大型证券公司南方证券在2002年面临着几百亿不良资产:包括80亿以房地产为主的实业投资不良资产、100多亿短期融资、自营投资与代人理财下的近百亿股票库存问题、占用客户保证金问题(当时并未像如今这样,资金归银行托管)、炒股亏损近20亿元。
2002年,之前被免职的申银证券董事长阚治东被委任至南方证券担任救火队长,但可能因火势太大,最终救火失败。2004年1月2日,南方证券由于被政府行政接管。
资料来源:
1)书籍:《荣辱二十年》阚治东
2)书籍:《无常的博弈》
3)书籍:《中国式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