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杰明富兰克林出身贫寒,父亲是铁匠,家里没钱。他父亲留下的唯一资本就是他勤奋好学的精神。富兰克林小时候喜欢阅读,他有能力永远不会忘记任何事情。这种读书的爱好不是他父亲遗传的,因为他的祖先里没有学者。从富兰克林身上可以看出,其实所谓的阶级和拼写都是扯淡,主动学习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资产。
上面提到了富兰克林的童年,这篇文章继续讲他的创业史。出身贫寒,他是如何成为一名印刷工和出版商,最终成为美国建立的关键人物的?
富兰克林和爱迪生是伟大的发明家,发明了许多重要的东西。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很久没上学了。
富兰克林的父母有17个孩子,富兰克林是最小的男孩。这家人在波士顿开了一家杂货店,勉强度日。他真的没有钱去上学。他8岁的时候不上学,法律规定所有孩子都要上学,不然就把没上学的孩子交给有钱人领养。于是,他的父母免费送他去了一所拉丁学校,希望他成为一名牧师。
拉丁学校没有假期,没有寒暑假。所有教材都是罗马帝国的拉丁语,不是英语,拉丁语课程只有一门。他只在拉丁语学校待了一年,父亲觉得除了当牧师,没有别的办法读拉丁语,于是转学去了一所教英语和算术的学校。他没有在新学校呆太久,因为家里负担不起他的学费,杂货店缺人手。在新学校学习一年后,十岁的富兰克林被迫辍学回家帮父亲看店。
然而,富兰克林不喜欢开杂货店。他的哥哥詹姆斯在伦敦学习印刷,回到波士顿后开了一家印刷厂。在杂货店干了两年,12岁的时候,他离开了杂货店,去他哥哥的印刷厂当学徒。
富兰克林努力工作,凭借他杰出的学习能力,他很快成为他哥哥的得力助手。富兰克林没有机会上学,但他实际上是一个阅读天才。也许是因为家里穷,富兰克林从小就很节俭。为了节省食宿,他选择了吃素,所以他的食宿费用还不到其他人的一半。他把自己积蓄的钱都花在了书上。努力工作后,他经常通宵看书。因此,他因为贫穷而辍学,但他的学业和知识并没有落后。这和另一个天才爱迪生一样,是幸运的。
由于他的印刷工作和对阅读的热爱,富兰克林的写作天赋迅速提高,这为他进入出版业提供了条件,也为他在独立战争中起草举世闻名的《独立宣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印刷业的主要客户是报纸。为了掌握上游资源,詹姆斯决定创办自己的报纸:这份报纸叫《新英格兰报》。富兰克林以“赛琳娜夫人”的笔名投稿,引起了读者的热烈反响。但是他的秘密被他哥哥发现了。当詹姆斯发现“赛琳娜夫人”是他的哥哥时,他非常生气,把哥哥打了一顿。后来詹姆斯总是打哥哥,最后哥哥分手了。富兰克林决定离开哥哥,独立发展。詹姆斯利用他的权力要求富兰克林不要受雇于波士顿的印刷厂。富兰克林很固执,他拒绝放弃他的兄弟。无奈之下,他被迫离开家乡,独自乘船去了
tity-word" data-gid="650118" qid="6595880499049141507">纽约。一般的伟大人物,大多有着坎坷的经历,富兰克林也不例外。当然,兄弟之间的矛盾,只要说点软话大可化解,可是富兰克林选择了只身外出闯荡。人生中有许多的偶然,如果没有这次勇敢的出走,说不定就没有后来的伟人富兰克林。

后来,在纽约没有找到工作,富兰克林又坐船前往费城。他在一个叫区马的印刷商那里找到一份工作。区马为富兰克林找到了住的地方,房东有个女儿叫黛博拉。富兰克林努力工作,生活仍是非常节俭,所以存了一些钱,日子过得不错。
在此期间,富兰克林曾一度去英国学习一年半。回到费城后,在区马的高薪聘请下,又回到了区马的印刷厂。富兰克林回到工厂时,马上知道区马为什么对他这么客气了。厂里的情况非常糟糕,经过富兰克林的一番整理,机器才顺利运转起来。随着工人们技术的进步,区马觉得富兰克林已经没什么用了,就想办法故意刁难他,常常骂上两句。终于,因为一件小事,两个人大吵一架,富兰克林一气之下离开了印刷厂。
富兰克林的同事梅勒迪士也跟着他一起离开了区马的工厂。在梅勒迪士的帮助下富兰克林终于开始创业。梅勒迪士的父亲非常看好富兰克林,他出资帮助富兰克林成立了印刷厂。这一年,富兰克林23岁。由于后路已断,富兰克林拼命工作,每天早起晚睡,通宵达旦。而区马的印刷厂很快就出问题了,工人们纷纷投靠富兰克林。随后,富兰克林创办了自己的报纸《嘉策》,正式进入新闻界。他一个人是老板、编辑、记者,印刷工,简直成了一脚踢。
富兰克林的合伙人梅勒迪士对于印刷厂的事业没有兴趣,成天在酒吧里喝酒。富兰克林的朋友借钱给他,帮他从梅勒迪士手上回购了股份,富兰克林从此独自经营印刷厂。
现在,24岁的富兰克林,是印刷厂和报社的老板,他还和房东的女儿黛博拉结了婚,成了真正的人生赢家。

结语
以上便是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创业故事。他家里非常穷,只上过两年学,只身外出闯荡谋生,他的创业故事跟爱迪生有点相似,都是白手起家,靠技术和手艺创立事业。
从富兰克林的创业可以看出,诚实、勤奋、俭朴这三样品质成就了富兰克林的事业,他没有文凭,但是,他自学成才,成就一番伟业。从某种程度上,他就是美国精神的化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