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过后,纺织市场到处繁荣,但这个旺季并没有持续一个月,开始大幅下滑。在市场上,很多纺织企业没能赶上10月份的订单潮,但最近的订单减弱了,但感觉很明显。
据某功能性面料制造企业负责人介绍,他们都是做东南亚出口订单的,但是最近很多客户订单突然被取消,总价值100万左右。在今年的市场上,不算小,但更重要的是,这些订单大部分已经在染料厂生产,是不可撤回的半成品。谈到这部分订单怎么处理的时候,负责人无奈的说只能先做成品,慢慢卖。至于什么时候会卖完,还是未知数!
下游面料贸易开始出现订单减少和停止,并迅速开始向上游纺织企业反馈。江浙一些织造厂开始取消订单,减少工人工时,降低收入。而且很多老板因为库存积压,资金有限,开始拖欠员工工资。印染厂也开始从前期的全面爆仓调整到偏热。
为了盘活资金,抛货开始重新出现
目前纺织产业链的整体状态似乎和年初刚复工时很像。订单取消开始出现,纺织厂的开工率开始下降。但纺织企业年末状态与年初状态明显不同。毕竟年底有很多地方需要钱,还有后整理加工费,交通费,工人工资,房租.都对企业的流动性提出了要求。
为了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只有妥善消化库存,盘活资金。所以沉寂了几个月的甩货又开始出现了,这些甩面料很多都和最近客户取消的订单有关,但是这样的订单越多越难卖出去。
虽然这类订单加工成本高且经过各种工艺,但却无法像坯布那样具有无限的可塑性。只能找到完全需求的对口客户,但这类客户显然很难找到。可能想要这一批面料的客户不需要起皱、涂层等其他工序,所以这一批面料卖不出去,最后只能低价倾销到接收和处理面料的商家手中。
随着春节临近,市场上的甩货现象可能会越来越明显,各种产品的面料或坯布价格会再次受到打击。这对于前期大量购买原材料的织造厂来说显然不是什么好消息,断资甚至亏本丢货的情况会变得非常普遍。
当然,现在的纺织市场就像过山车,跟国外的疫情和政治问题是分不开的。正因为如此,目前受影响的订单大部分是外贸订单。这是否意味着国内贸易订单可以持续?
国内贸易订单的前景令人担忧,付款可能成为一个问题
事实上,纺织品市场的订单基本上都减少了,但国内贸易的订单减少也没有什么不同
贸那么大。但并不意味着内贸订单的后市行情一定是好的。首先因为东南亚等地疫情影响,不少欧美服装订单转移至了国内。这部分服装订单在国内服装厂加工,同时所需面料自然也从国内采购。因此会给很多纺织企业一个假象,以为自己在做的面料订单是发往国内某个城市就一定是内贸订单。实际上这部分面料很可能是用在欧美服装订单上,并最终出口的。
如今欧洲等地因为疫情二次爆发,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服装企业备货的信心,服装订单出现取消潮是合理的。面料直接出口的企业与国外客户可以直接沟通,能够第一时间获得订单取消的消息,而那些面料是发往国内服装厂,并最终服装出口的纺织企业,则往往因为中间环节较多,而最后才知道订单取消的情况。
甚至有部分国内服装企业,即使知道上家订单取消,为了逃避违约责任也不会第一时间告知面料供应商。而是通过后期验货找到各种面料问题,再取消订单,将责任归咎于面料企业身上。
因此现在看似内贸订单取消数量不多,很可能是取消的消息还没有完全传过来。并且我们高度依赖出口的服装业,在全球经济萎靡、订单减少的情况下,资金自然也是无法与往年相比的。而内贸订单历来备受诟病的原因之一就是货款拖欠,今年这种情况可能更加明显。现在在做的内贸订单如果年底货款难以收回,那岂不是雾里看花毫无意义。

在海外疫情完全没有好转,甚至愈演愈烈的情况下,终端服装订单取消将不可避免。眼下订单取消已经在纺织市场再次出现,未来是否会变成大面积订单取消依然不能轻视。即使手中订单来自国内,也需要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