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两期,我们将通过一家上世纪80年创建并发展至今的渔具店的发展故事,来了解成都渔具行业的发展史,受到不少钓友的欢迎。本周,我们通过讲述一位因热爱钓鱼而从事渔具销售工作的钓友故事,展示其钓鱼经历。
本期,我们故事的主人爱上了钓鱼论坛的活跃用户虎娃。“虎娃”的全名刘国虎(以下简称老刘),经常在论坛上和我们分享他的钓鱼乐趣。对于新渔民来说,他就像一个善良的前任;对老钓鱼朋友来说,他更像是一个互相学习钓鱼技巧的“哥们”.现在他有了另一个身份,一家渔具店的老板。
5岁与钓鱼结缘,山沟抓鱼儿时最美好的时光
小时候和父母一起搬到广元的一个地方住。由于地理原因,我家附近有很多沟渠。5岁时,老刘最喜欢的娱乐项目是和其他朋友在山沟里抓鱼钓鱼,一根竹签,一根棉线,一个回形针,然后用从土里挖出来的蚯蚓做诱饵。于是,一套简单的打捞工具就做出来了。
拿着这套简单的工具,抱着“姜太公钓鱼,愿上钩”的想法,老刘在水边坐了一天。这样执着的精神让老刘和他的朋友们屡屡成功,钓鱼成了老刘小时候最开心的事。
14岁第一次水库垂钓,钓获18斤重大草鱼
80年代初,老刘14岁那年,因为父母工作调动,从广元搬到龙泉,白公岩水库离家不远。这是老刘第一次接触水库。他非常喜欢钓鱼。学校放假邀请其他同学踢足球、打篮球、打游戏,他就拿起父亲的鱼竿往水库跑。他用莴苣叶做诱饵,收获了他人生中第一条大鱼,一条重18斤的草鱼。
老刘在绵阳的鲁班水库被鸟叼走了
直到现在,老刘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况。“第一次钓水库,有种一人一杆一河的感觉。”从此我对钓鱼的热爱更加执着。
45岁人生在于“折腾”,转型成为渔具店老板
老刘工作稳定,但45岁开始“折腾”,利用业余时间和朋友开了一家渔具店。本周,边肖来到位于龙泉驿区长顺路97号的上海百富特渔具店。70多平米的店铺里摆满了琳琅满目的渔具产品。虽然是新开的店,但是钓鱼的朋友时不时的进来买东西,钓鱼的朋友边喝茶边和老刘聊天。
说起开店的初衷,老刘说因为喜欢钓鱼,
40多年的钓鱼生涯结识了很多天南地北的钓友,开渔具店一方面是方便自己置办渔具,另一方面是又可认识更多的朋友,大家一起切磋交流钓鱼技巧,也可以让很多初学钓鱼的爱好者少走弯路。“这个想法当即得到了同样喜欢钓鱼的朋友支持,几人一合计,渔具店很快便开业了。
老刘的钓鱼理念
对于钓鱼,老刘的理念就是四个字“渔娱馀鱼”,“渔者以渔为其娱,好娱此渔而非鱼,姑常以渔而娱之,而馀鱼以待渔之!” 老刘解释说,钓鱼是为了好玩,其目的并非为了钓好多,而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和朋友交流的方式,“所以我平时休闲时光常以钓鱼来填补,而每次垂钓做到合理取舍,多余的渔获放流,从而达到长久娱乐的目的。”
朋友评价:亦师亦友的师徒情,教导保护渔业资源
“港哥”:80后,钓龄6年,3年前通过爱上钓鱼的一次团钓活动认识了老刘,便认老刘当了他的垂钓师父。
说起老刘,“港哥”表示是在一次爱上钓鱼栏目举办的活动上相识,进而“拜师学艺”。“港哥”表示,在没认识老刘前,因为没什么垂钓经验,导致渔获很差。自从成为老刘的徒弟,不仅增长了垂钓知识,也去了四川不少地方的大水面垂钓,感受当地风土人情。

老刘在简阳石洞沟的渔获
“港哥”说,作为他的徒弟,老刘不仅在工作上给予意见和建议,在生活中更是像长辈一样关怀着他;而作为一位钓鱼人,每次出去钓鱼,老刘也强调保护渔业资源,所钓渔获必须放流部分,“我和老刘的关系亦师亦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