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绳多少钱?”王晶晶问。
“15(元)和30(元),都符合学校要求。”老板李先生说。
“有什么区别?”
“价格不一样,花贵了要很久。”李老板一边用手机打游戏一边说,没有抬头看王女士。
王女士接着说:“你受影响我看看,跟老师发的照片一样不一样。”
“别看,没错。”王先生很不耐烦。
最后王女士从15块钱买了一根跳绳。“因为学校说后天拍,网上买的话要三天才能到。”
王女士的孩子今年上小学二年级。李先生是一家文具店的老板,离王女士的孩子小学大约30米远。两个人因为孩子需要的各种文具和学习资料,见过不止一次。
去年开学的时候,老师在小组里说,给孩子准备一定大小的水晶盘(放在课桌上),不同类型的作业本,一定规格的美术课彩纸,一定类型的铅笔等等。
按照老
师规定的标准,王女士找遍了网上都没有合适尺寸的水晶板,最后在家长群里知道李先生的文具店有卖尺寸刚好的,就买了。“平时学校的用具也就算了,有一次老师让买几门课的辅导材料,我到了店里刚说了名字,正准备核对出版社等信息,人家直接就给我拿出来,然后告诉我‘就按这个买,没错’。”
王女士当时听完这话,“就感觉这家店就是学校的私产一样,只要是学校要求买的相关用品,他那里都能买到而且准保合乎要求。”
而且王女士注意到,孩子学校对面还有一所小学,这两所小学附近1公里就只有这一个文具店,“基本上可以说就是垄断了吧。”
王女士遇到的情况并不是个例。
小编了解到,很多城市都存在学校门口文具店或者超市垄断的现象。
除了超市和文具店,很多家长还应该有机会在上学、放学时候看到学校周围售卖包括跳绳、彩笔、口罩、矿泉水等商品在内的小摊点。

相比正经八本的超市,这种小摊真的是简陋到了极点。
基本上是一个大麻袋王地上一铺,把要卖的东西往上一摆,就会有忘带东西的孩子们前去“光顾”。
上学时间到,学校大门一关,这些小摊贩熟练地把麻袋一卷,卷铺盖走人。
想来是回家睡个回笼觉,起来吃顿好的,养足精神等放学的时候再到学校门口赚上一笔。
往多里说,早晚也就各一个小时的时间,但架不住人多,还都是急需,而且利润大,所以一天下来也不少赚。
一位摊主告诉小编,他的很多东西都是从网上买的,进价很便宜,卖的话就价格高一点,“都是应急,忘记了带,没有又不行,所以家长也不会在乎那几个钱,又买不多,但是我们怎么也比文具店里便宜一点。”
尽管卖价便宜,但利润不一定少。“他们有房租,在学校附近肯定不便宜,而且他们更正规一些,进货成本也会比我们高。我们虽然卖的不多,但是成本低卖价相对较高,基本没有其他费用,当然需要打点。”
这位摊主口中的“打点”不言自明,不然也不会学校门口赫然立着禁止在学校周围摆摊的牌子,他们还敢堂而皇之地售卖。

和地摊一个道理,学校周围的文具店也不是谁想干就能干的。
知情人士介绍,最早的时候是要有关系才能争取到的,后来管的严了,“要通过竞标。”先不说竞标过程中有没有猫腻,即使通过正常关系竞标成功的,部分文具店和学校也是千丝万缕的联系的。“要不然为什么它卖的东西都符合学校的要求,你说完全没有联系,估计自己都不信吧。”
当然,我们不能说所有学校附近的文具店都和学校有“私交”,但“大部分都或多或少存在这样的情况,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
话说回来,既然花了高价中标了,那么想尽一切办法和学校打通关系多赚点钱也是可以理解的。
“这个生意看上去是不愁客人的,但实际上进货、打点、包括租约都很考验人的,要不然很可能得不偿失,有的甚至还会遭到暴力威胁。更有甚者,学校突然要搬迁,只能得到一部分赔偿款,就亏很多。”该人士表示。
不过,话说回来,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不有那么句话么,上天给你的每一件礼物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小编也就羡慕一下,这辈子貌似也没什么能力去经商,还是老老实实码字吧。
新金融记者 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