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综合
走在西湖景区也不难找到。有很多“智慧西湖服务亭”,方便游客,出售矿泉水、可乐等饮料和一些纪念品,从永金门到柳浪闻莺的西湖。
本来是好事,方便市民和游客,但是看价格,一宝矿泉水均价6元一瓶,农夫山泉8元。
视频截图
记者在现场观察了几个服务亭半个小时,很多游客在服务亭门口等了一会儿就离开了,不会购买这些商品。让游客对原本方便百姓的好东西望而却步,真的合理吗?
这个话题在微博上引起了关注。
网友纷纷发表意见。
赞同派
反对派
思路清奇派
在知乎,有一个类似的问题“为什么在旅游景点、车站众多的中国,物价却呈指数级上涨?国外也一样吗?”
有知友给出了看上去更为全面的解释
罗嘉熙:
首先,每个国家都存在景区涨价的现象。比如罗马斗兽场旁边的汽水卖3欧元一罐,普通超市只要1-1.2欧元,价格翻了两番。
供求关系是原因之一。假日景区游客急剧增加,部分商品供不应求。商家自然会卖高价,这也是商家的天性。
其次,景区的高流动性意味着不需要靠口碑赢回客户,所以一次性调价利大于弊,高售价成为理想手段。
另外,有些景点确实是在非生活区和非平原区,很难进货、存货、收公园管理费等。这也导致商品价格上涨。在爬山的路上带上栗子和一些著名的山地销售点。
菲尔:
集中休假的“制度”也人为地恶化了供需关系。劳动法中长期呼吁加强建立的带薪休假制度已经消失。现在黄金周从原来的五一、十一、春节三个减少了一个,春节期间景点也不多,所以十一的时候都很挤。如果能建立带薪休假制度,让职工自主分散休假时间,就能缓解景区的供需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