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上海月租公寓式酒店1500 租酒店式公寓好不好

每个记者:白柳每个编辑:陈梦愉

“兄弟,上海地铁站不限购买的商住公寓都是买得起的。你考虑吗?”

“一手酒店式公寓,转让肯定没问题,大开发商!”

近日,记者陆续接到类似的销售电话,但上海市住房建设委员会已经停止审批“公寓式办公项目”,并规定商业办公项目交付使用前,相关部门应再次进行联合检查。不符合商务办公要求的,不得交付并办理房屋交易登记手续。

在严格的政策管制下,“类房”为何卷土重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走访了上海几个“热销”的酒店式公寓,却发现了另一个场景。

实探:酒店式公寓“一手尾盘”

上海宝山,嘉定,松江,青浦等。是最受中介机构欢迎的酒店式公寓。一位自称是绿地集团员工的物业顾问推荐,宝山古村公园地铁口绿地公园广场3号楼有十几套“晚页”,面积30-60平米不等。房间都是一室一厅,单价3万左右。"

这些所谓的酒店式公寓,有一部分已经通了煤气,功能和住宅楼差不多。他一再强调,对于所有的一手房,客户都是直接和开发商打交道,房款记入开发商账户。

记者走访了其他中介推荐的绿地公园广场和绿地北郊广场。从建筑外部看,这两个项目不符合“新址”的描述。根据历史数据,这两个项目已经建成至少8年了。

记者白柳拍摄绿地公园广场

在绿地公园广场的几个酒店式公寓里,记者看到了各种公司、美甲店和儿童培训机构,但也有居民。

记者问绿地求证,对方说公园广场和北郊广场两个项目已经卖完了,有绿地的人不可能卖。其中,丽亭酒店于2010年12月开业,2013年完成销售;北郊广场2011年开业,2016年12月拆迁。

为什么已经售出的项目会出现“单手端”?

在记者的反复追问下,中介神神秘秘地说:“当年酒店公寓被严控,房子先卖给一群人,现在又卖了。不过你放心,税费和一手房一样。你只需要交3个契税,别人不用担心。”

“现在上海的房子都这样了,还有松江青浦。为了规避风险,将资产打包出售给个人或其他公司,然后进行二手交易。”上面提到的人说。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主任严跃进说:“把整栋楼包装起来,然后倒卖,其实是一种所谓的‘漂白’技术,也就是逃避一手房子的监管。这种情况的后续也需要积极控制,防止各种挠球的做法。”

“类住宅”交易风险巨大

事实上,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于2017年1月开始对这类“服务式公寓”进行集中核实和清理,期间暂停了此类项目的网上签约。五个月后,2017年6月,上海市“关于清理整顿商业办公项目”

27803143">意见》(下称《意见》)正式发布,明确全面清理整顿“类住宅”项目。


《意见》明确,对“已售未交付入住”项目,未来将按照商业办公房屋功能进行全面整改,由相关部门联合验收,不符合商业办公要求的,不得交付,不得办理房屋交易登记手续。


那么此类“类住宅”如果进入二手交易环节,是否受到限制?


当时《意见》规定,对已交付入住的项目,从严管控,相关信息记入房屋交易登记信息系统。未按照规定整改存在插层等违法建筑的,在房屋登记时予以注记,限制交易。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多个购房平台看到,仍有不少带有插层的酒店式公寓在售。当记者以购房人身份向上海购房热线咨询,得到的答复是:只要购房手续齐全,就可以办理过户,无论是住宅还是办公室。


对于某些有违规插层、接通燃气及上下水的“酒店式公寓”是否会被限制交易,上海购房热线表示,这需要实际办理时去具体所在区县的窗口询问,看他们怎么说。


上海中原地产市场分析师卢文曦分析认为,此类房屋必须先恢复原状,才能进行销售。对买家来说,是以二手房方式进行交易的,在这一过程中,主管部门应当对其性质进行鉴定。如果没有被相关部门查出来,就等于是“混”过去了。


事实上,经过两年多来严厉的清理与整治,上海“类住宅”交易确有收敛,但仍有抬头之势。据《中国经营报》报道,位于闵行区的绿地峰尚汇、万乐城以及松江区的钰丰商都等曾受到监管部门点名整改,但大多还保留了插层、水电、燃气等违规建筑。


严跃进指出:“类住宅项目由开发商自持,收益其实不好,所以会有出售的做法。此前包括广州,也有类似‘松绑’的做法,本质上还是因为很多商住两用房的去库存压力比较大,所以会有松动。当然如果政策不松动,而开发商私下交易,那么后续房产交易的风险是会放大的,甚至可能会被认定为违法建筑。”


6月3日,闵行区再出重拳整治,一份《关于规范办公项目销售管理的通知》显示,以6月3日为界,办公房单元小于150平方米的只能售于企业,大于150平方米的可以售于个人,别墅、联列等独门独院的办公楼只能售于企业。


而在上海其他区县,打擦边球的案例不在少数。


另一位代理悄悄向记者推荐了嘉鑫国际、新虹桥公馆等“一手”公寓,并保证:“原先这些公寓都是开发商自持的,现在像嘉鑫国际这样是整栋拿出来卖,也拿到了预售证,你买房的时候可以要求他们拿给你看。”


但记者试图请该代理出示预售证和相关审批时,却被其以各种理由搪塞。


这一宣称类住宅、天然气入户、总价75万元起的嘉鑫国际,其开发企业——上海国际机电五金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在启信宝平台显示风险等级为“严重”,共有52条失信信息,截至7月1日,该企业累计欠税金额达546015.24元。


此外,在杨浦区、松江区等,类似自持项目转出售的情况也并不少见,且以低总价、可居住、通上下水作为推销“王牌”。


“从当前上海的做法来看,核心内容就是不允许商办项目和居住功能挂钩,当然二手房本身更为复杂。从监管角度看,对于存量项目需要稳妥处理。后续新增供地中,尤其是商业办公用地中,要谨防拿地时就有各类私下改规划的做法。”严跃进表示。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