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好,伙计们。
昨天520最大的两个热点和老板有关,上午字节跳动的张一鸣辞去CEO的职务,算是退居二线,做的和品多多的黄征很像。
张一鸣出生于1983年,今年才38岁,应该价值超过350亿美元。当在字节跳动上市的消息被频繁报道时,迅速撤退的原因也很有趣。
正纳闷间,又传来消息,贝壳(也就是赫赫有名的中介大佬链家)董事长左晖因癌症去世,左晖出生于1971年,今年刚刚50岁,净资产155亿美元。他也是国内房地产行业的新富。
一个功成身退,一个英年早逝。这个520不容易。
也许张一鸣很早就看透了一切,财富和荣誉终究都是身外之物,健康幸福的生活才是最大幸运。
521,让我们一起珍惜吧!
01
大佬有点远,几十亿美元,几千亿人民币,有点担心。但是昨天统计局公布的2020年人均工资就更让人担心了,我们可能又要平均了。统计局表示,非私营单位员工平均工资达到近10万。你觉得这是拖累吗?
/large/pgc-image/251f9cbeae92436b9eb5458d0b7c3696" />先别着急,这是非私营单位的,私营单位人均工资只有5.8万,月均4800元,还是税前。这个是不是感觉符合实际很多。
从数据看,非私营单位的平均工资足足比私营单位高出70%!不过也别感慨“公家饭”真的香。
这里的非私营并非完全与国有划等号,其实还包括城镇集体单位、联营、股份制、上市公司、外企……这样划分,其实就是把所有好的企业都划进去了,剩下的只有中小企业。
从这份数据,我们也能体会到私营企业的萧条——收入水平过低、营业能力偏弱,动能不足。
想想周二聊的“市值管理”,已经上市的中小型企业股价低迷,不被机构和投资人关注,私营中小企业更是无法想象的艰难。
02
看完绝对数据,工资的增长速度也挺值得玩味。
去年,全国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平均年工资分别增长7.6%、7.7%。
虽然都保持了增长,但是增速回落到了自09年有统计至今的“第二低点”,有人说,是不是工资涨不动了?
其实造成收入增速下滑的原因有两点:
第一点是现在工资的基数本身已经很高了:就好比从1块涨到10块,是涨了900%,但从10块涨到19块,同样是差了9块,这个比例就只有90%了。
另外一点是我国的经济增速放缓,自然人均工资增速也在放缓。
03
但相比于2011年,人均工资翻倍了。
工资都翻倍了,真的能买到的东西就多了吗?扎心的是,未必。

按照百城样本房子均价的统计,在2010年底,北京的房价在每平米2万3,上海在每平米2万5的水平。
时光荏苒,今非昔比,今年4月的时候,这两个数字分别达到了4万3和5万左右,也是来了一个前滚翻。
所以工资翻倍了,房价也翻倍了。其实懂得都懂,大部分城市翻的绝对不止一倍。

除了房子,大家挣得多了,开销也增加了很多。2009年居民消费水平是9249元,到了2019年,就增长到27,702元,收入翻1倍,消费翻3倍,难怪存钱一点没变的简单。
04
更扎心的是各行业的差距。
2020年赚钱最多的还是程序猿。

大一点的公司员工平均拿17万,如果混到个管理层平均拿33万,这还是平均后的数字。所以只要是程序猿聚集的地方房价都低不了。
之后是能源、科研这类高新科技,妥妥的一份宣传理科生的“收入答卷”。如果把时间拉长到8年呢?

我给大家画个图,这个图扎心。收入最高的行业互联网和金融遥遥领先,一骑绝尘,特别是2015年以后互联网行业快速爆发,金融行业增速下滑。
这几年互联网大厂有多土豪也是有目共睹。另外文体娱乐和教育行业批发零售排在第二梯队。
建筑和房地产两个行业这几年受政策影响比较大,特别是建筑行业涵盖了大量工人的工资,所以平均工资算不上高。
农林牧渔作为第一产业依然在收入上难以跟其他行业相提并论,长期作为国家扶持的对象。
现实确实很残酷,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经常有伙伴问我,该怎么选择职业,或者怎么给孩子选大学专业,我想这份数据可能会给你更直观的感受。
——end——
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启发,不妨关注,转发,收藏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