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加工中心外协加工网最新订单,大量加工中心订单急需加工厂无纺布

3月以后,中国口罩的稀缺程度不再和以前一样。越来越多的电商网站开始限量销售口罩,保证及时发货;口罩的价格也在下降。

中国“一盾难求”的缓解主要有两个原因:——产能的全速扩张和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有效防控。3月6日,工信部表示,N95口罩日生产能力从20万增加到160万,普通口罩达到1亿。

中国口罩产能的快速扩张是由于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口罩的跨境生产,大量的生产线保证了口罩的供应。

截至3月12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言人觅风表示,总体来看,目前我国疫情高峰期已经过去,新增病例数继续下降,整体疫情保持在较低水平。同时,当前全球疫情继续快速发展,中国愿意为全球抗击疫情做出自己的贡献。

据世界卫生组织16日消息,截至中欧时间16日零时(北京时间16日7时),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64837例(国内81077例,国外83760例)。

随着许多欧洲国家报告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量继续上升,世卫组织13日宣布欧洲为新冠肺炎疫情的“震中”。为应对疫情,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100多种医疗用品免征进口税;意大利最近从中国进口了一批口罩等材料;挪威首相埃尔娜索尔贝格14日晚也表示,挪威政府将寻求从中国进口医疗物资.

业内人士告诉媒体,在保证内需的前提下,内销出口只是时间问题。

熔喷布资源短缺

湖北省仙桃市作为全国最大的无纺布加工出口基地,拥有1011家无纺布及其制品企业和103家规模以上企业,被誉为“无纺布之乡”。为支持抗疫急需,满足政府拨款,仙桃联盟医疗用品(湖北)有限公司从1月26日开始日夜生产口罩,日产量120万只。在当地,有很多像团公司这样的企业。

河北省一家防护用品制造商告诉CBN,该公司从2002年开始生产复合口罩,并于当年获得自营出口权。许多口罩产品获得了欧洲CE认证和美国NIOSH认证,公司的口罩产品主要出口到欧盟,但没有在中国销售。

随着疫情的爆发,该公司的生产能力于今年1月28日被政府接管。“我们没有代理,我们在欧洲一直是自己的客户。客户也可以理解生产能力已经被接管。他们知道这个口罩要干什么,中国疫情爆发了。”

农历新年过后,跨境生产口罩的企业继续激增

现。比如,富士康代表的电子产品加工厂,比亚迪代表的汽车厂商,深圳地铁代表的地铁公司,安吉尔代表的净化器公司,三诺集团代表的制造企业。


2月1日,深圳三诺集团决定生产口罩。集团和事业部之间进行讨论后形成决策;2月10日口罩项目立项,2月13日部署了厂房车间、设备及生产线,品控、仓储、人员组织架构也落实到地。


生产口罩需要生产资质认证、产品检验认证。三诺的口罩2月22日试产,2月29日取得生产口罩的应急备案。


三诺集团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口罩生产线从2月下旬开始陆续投产,3月1日首批10条医用口罩全自动生产线全部到位正式投产,目前日产能是60万只。很快,还将有30条医用口罩生产线陆续投产,40条生产线全部投产后,三诺一次性医用口罩日产能可达300万只以上,其中医用N95口罩10万只。


三诺集团是全球最大的多媒体音频整机产品提供商,也是深圳制造的代表企业。某种意义上,三诺集团所属行业与口罩“八竿子打不着”。


“我们投产口罩有三个优点:一是设备,二是材料,三是组织生产管理。在设备上,三诺有自动化部门,加上我们本身是模具出身,集成能力和自动化制造能力强,设备调试比较快;在材料上,一般工厂因为赶工零件不齐,但三诺有几千万个智能硬件大规模采购的能力,我们材料组织能力是比较强的;在管理上,我们有很强的制造能力和管理能力,这是我们做口罩生产的先天优势。”三诺集团称。


三诺集团计划投资1亿元在防疫物资生产上,该公司没有现成的口罩生产设备和原材料,需要重新投入。和多家口罩生产商一样,该公司在生产口罩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原材料熔喷布的短缺。


“最主要的困难是原材料紧缺,特别是熔喷布。我们自己有准备一部分原材料,深圳市、区各级政府部门对三诺的口罩生产也给予了很大支持,帮助解决了生产资质、原材料供应等实际问题。深圳市市场监督局和市工信局帮助协调物料,给了我们很多帮助。同时,宝安区也成立了工作保障小组,来支持服务三诺的口罩生产。”


熔喷布是口罩生产最重要的原材料,也是技术含量最高的原材料。


正常情况下,熔喷布成本占整个口罩成本的60%。疫情暴发前熔喷布价格约2万元一吨,疫情暴发后口罩成为稀缺品,熔喷布价格随之水涨船高,最新价格为30万元到40万元一吨,较疫情暴发前上涨近20倍。可即便如此依然一“布”难求,一度有口罩厂商因熔喷布资源稀缺而临时停产。


监管层也在出手遏制市场乱象。3月10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消息称,针对哄抬熔喷布价格违法行为,市场监管总局高度重视,联合公安部依法查处扰乱熔喷布市场价格秩序的违法行为,坚决斩断哄抬熔喷布价格的违法链条。


疫情中后期产能何处去


2月份是口罩最为稀缺的时候。N95被炒高至30元一个,但多数人面临的问题是根本买不到口罩——药房没有、电商网站没有;直接找口罩厂商也没有,其产能多被政府征用。


随着多家企业跨界生产口罩,国内口罩稀缺现象得到缓解。


一位平时主卖化妆品、疫情期间销售KF94口罩的韩国代购甚至自己找到了生产线来生产口罩。另一位卖口罩的批发商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货源在逐渐变多,普通医用口罩目前批发价是1.5元一个,未来一周内可能降至0.8元一个。


这是因为口罩产能正在逐渐恢复。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忠3月10日表示,深圳市全市在产口罩生产企业15家,口罩日产能达383.38万只(含比亚迪自报产量200万、富士康自报产量40万、拓野自报产量6万,暂未纳入收储;除以上三家外,口罩产量为137.38万只)。预计3月15日深圳口罩日产能将达500万只,到3月底能达到1000万只。


再以全国数据来看,3月3日中国口罩日产能达到1.1亿只,其中N95口罩产能为每日196万只。而在一个月以前,全国口罩日产能是2000万只。


对于跨界生产口罩的企业,部分地方政府会给予财政补贴,例如对设备采购款补贴50%。为了抗击疫情和复工复产,跨界生产口罩是一家企业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但所有跨界生产口罩的厂商面临同一个问题:疫情消退后口罩产线该怎么办,口罩是否会存在产能过剩的风险。


一度最为短缺的熔喷布原材料商都开始为日后产能过剩作出风险预告。A股上市公司、熔喷布原材料聚丙烯熔喷专用料提供商道恩股份(002838.SZ)发布公告称,目前聚丙烯熔喷专用料订单的增加将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但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预计该产品未来订单会逐步减少。近期有多家企业新投产聚丙烯熔喷专用料,该产品市场供给逐步增加,行业存在产能过剩的风险。


三诺集团则对第一财经表示,本次疫情促使大众提高了公共环境以及个人卫生防控意识,对口罩的需求大量增加,预计2020年医用和个人防护口罩需求爆发式增长。口罩是战略物资,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人使用口罩进行防护。


“口罩将变成一种习惯、一种文化,所以我们会作为长期的产品线做下去,当然在生产医用防护口罩的同时,我们会利用三诺设计创新能力,开发各类功能型和时尚设计类口罩,以及外观更时尚更有个性的口罩。”三诺集团称。


对于企业来说,跨界生产口罩要向政府取得应急生产资质。疫情期间企业获得的资质审批是应急生产资质审批。企业取得资质流程短时间快,但只能在疫情期间生产口罩。疫情过去后生产口罩要取得另外的生产资质,而正常生产资质审核流程较长,通过后有效期为5年。


“供应与需求的匹配上往往会存在一个时间差的问题。可以看到,现在国内有大批的口罩产能正在投建。随着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和海外疫情的蔓延,这种滞后性将与外部需求相对接,口罩‘出海’的窗口正在打开。”某行业分析师对媒体表示。


据新华社报道,从3月10日开始,仙桃市的联赛医用产品(湖北)有限公司生产线主要生产外贸订单,助力国际防疫。


就在同一天,当地政府对前文提及的河北防护用品企业的口罩采购量变为每天10万只,而该公司产能为每天20万只。这也意味着,每天有10万只口罩可供对外出口。


河北这家公司告诉第一财经,已经有欧洲客户对公司表达了对口罩的需求。不过,“暂时别说新订单,老客户还有很多订单没发货呢。”该公司表示,正努力恢复出口,已经有订单发往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