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问:我没有技能和文化,但我能吃苦。我不想在工厂工作。怎样才能致富?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如果没有技术,可以请有技术的人,如果没有文化,也可以请有文化的人。个人认为致富的关键不是技术和文化,而是以下几点。
首先要转换自己的思维
不是每一个成功的人都赢在起跑线上,白手起家的人很多。然而,也有一些人在最后的职业生涯中一事无成,生活一团糟。起点相似的人最后的结果也不一样,首先是思维不同。
有两个人,是大学同学,家境不是特别好。毕业后,他们都碰巧在同一家公司工作。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工资不高。第一个人为了省钱,把房子租到了离公司很远的郊区,每天只上班,至少要三个小时。所以,他活得很辛苦。偶尔加班后,他回家直接睡觉。所以他没有为了进一步学习而学习,在工作之余充实自己。工作几年,还是原地踏步,没有任何提升。
而另一个人,他的做法和第一个人正好相反。他在公司附近租了一套房子,半个小时就走着上下班了。工作之外,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学习深造。他经常去参加各种培训班,有时间把心思花在改善自己的外在形象上,扩大自己的朋友圈。刚开始和第一个人一样,很缺钱,经常入不敷出。但是由于他个人进步很快,在公司的表现也越来越好。结果不到四年他的工资翻了两番,现在已经是公司中层领导,也是最年轻的。
以上两个例子说明,穷不可怕,穷思考才可怕。如果我们总是在意眼前的得失,缺乏长远的发展眼光,那么我们永远也摆脱不了自己可怜的命运。如果想发财,即使目前没有技术,没有文化,也没多大关系。只要我们有发展的眼光,不断努力充实自己,总有一天,我们会成为一个有技术有文化的人,我们一定会实现致富的梦想。
利用现有资源,让钱生钱
安徒生童话里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穷人有一天得到了一只会下蛋的金鹅。鹅每天下一个金蛋,所以穷人慢慢变得富有。奇怪的是,这个人虽然越来越有钱,却越来越贪心。他认为这只鹅下金蛋,每天只下一只,太慢了,太少了。终于有一天,男人忍不住杀了那只鹅,但是鹅的肚子里没有金蛋。最后,那个人失去了会下金蛋的鹅,他又慢慢变穷了。
王石的万科家族史与上述故事中的穷人正好相反。很多人都知道万科前董事长王石靠卖玉米做饲料中介赚了第一桶金。但他并没有把钱拿来享乐,而是用它成立了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览中心,专门经营从日本进口的电器、仪器等产品,赚了不少钱。之后他用这笔钱成立了服装厂、钟表厂、饮料厂、印刷厂等等,一次又一次的赚钱。
投资。通过多年的努力,像滚雪球一般,他实现了自己财富的不断增值,终于造就了万科的神话。
以上二个故事说明:我们大部分人,在改革开放开始的时候,和王石的起跑线都是差不多的。但人家王总,因为善用自己的资源,特别是善用自己赚到的第一桶金。他没有像我们大多数人一样,轻易地将这个会下金蛋的鹅杀掉,轻易地将钱挥霍一空。而是通过不断的投资、增值、再投资……,实现了资金的良性循环。最终,造就了万科这一神话,达成了发财致富的梦想,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坚持到底,绝不向失败屈服
什么叫做屡战屡败,屡败屡战?首富马云的创业史,完美的诠释了这句话的含义。大学刚毕业时,马首富也是和大部分同学一样,准备选择去打工。但悲剧的是,每次他和朋友一起去面试时,朋友都能很轻松的被录取,而他每次都是被拒绝。什么原因呢?大家都是知道的。他选择去创业,也是实在没有办法,因为想打工,也没人要吗。他创业之后,也几乎是全部都失败了,他还经常被别人认为是骗子。但是每次失败之后,他都能说服自己,最终坚持了下来。否则,也就不可能有了后来的阿里巴巴,和现在的淘宝、天猫等的成功了。

刘强东的创业发展史,同马首富也是差不多,也是失败的多,成功的少。众所周知,他在2018年,还差一点因为某些原因,在美国坐牢呢。在刘总早年写给管培生的信中,他说:“我从人大出来的时候,就一直告诫自己,我除了青春、汗水是资本之外,其他一无所有。今天,青春也没了。所以我只有一条路:拼!”

是的,失败并不能将我们打倒,唯有放弃,才是真的失败。因为马首富的坚持,所以才有了现在淘宝、天猫的成功。因为有了刘总的坚持,才有了现在的京东。
综上所述,一个人不想去工厂打工,而是想通过创业去发家致富,这种奋斗精神十分可贵,非常难得。我们有了这种奋斗精神,即使现在没有技术、没有文化,也没有太大的关系。要想发家致富,关键是要学习富人的观念,改变自己贫穷的思维习惯。然后,善用自己现有的资源,实现钱生钱的良性循环。最后,只要我们不怕失败、坚持到底,绝不被失败所打倒。那么,假以时日,我们一定能够最终实现发家致富的梦想!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交流这么些,感谢阅读。
我是实体经济守望者,关注我,有更多创业知识与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