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黔农云知针对存量客户吗 贵阳银行大学生贷款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以上,贵州铜仁市万山区电子商务生态城。

经济日报记者吴炳泽照片

右边是贵州省贵安新区星湖云小区,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小区居民营造智能化的居住环境。

傅博林

腾讯七星数据中心位置位于贵州省贵安新区。(数据图片)

图为满邦集团技术研发中心一角,利用大数据技术改造道路物流。

(数据图片)

围绕建设“大数据内容中心、大数据服务中心、大数据金融中心、大数据创新中心”的发展目标,贵州省培育数据存储与处理等核心格式,开发智能终端等相关格式,开发大数据衍生格式。打造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5月中旬,记者在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电子商务生态城看到,大数据分析、供应商、物流、培训等领域的企业正在有序忙碌。

通过生态城创造空间的孵化,万山区的网店数量从2015年的6家增加到202家,电商企业从4家增加到41家,培养了近6000名电商人才。2018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近5亿元,其中农业特产销售额近2亿元。

2013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贵州省坚定不移地坚持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抓住建设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的重要机遇,深入开展大数据战略行动,不断推进大数据探索和实践,夯实大数据发展基础,培育大数据企业主体,推动大数据商用、政治用、民用。大数据战略行动在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深入贯彻落实了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融合”作为大数据发展的最大特色和价值。大数据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中国改革开放40年巨大成就的缩影。

“不发达、不发达”是贵州基本省情和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特征。贵州整体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生态环境基础脆弱,面临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大数据发展是贵州的突破口,是实现产业创新、寻求“蓝海”的战略选择,是推动贵州整体发展的战略引擎。

2012年11月以来,贵州先后出台《关于加快信息产业跨越发展的意见》 《贵州省云计算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等多项措施,要求大数据旗帜升得更高,品牌打磨得更亮,要求坚定不移地推进大数据战略行动向纵深发展,以此推动贵州经济高质量发展,为贵州创造人富民秀、生态优美的美好新未来。

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

贵州省瞄准机遇,发挥优势,先行先试,大力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成为推动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自2015年11月起,贵州省提出在“十三五”期间大力推进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大数据提升到贵州省发展战略层面。

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主要包括建设数据存储和处理等核心格式,开发智能终端等相关格式,培育大数据衍生格式,发展和拓展电子商务,发展呼叫服务和大数据服务外包。

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主要包括“互联网”创新引领行动、“互联网”产业升级行动、“互联网”服务包容性行动。

贵州创新性划分大数据发展

府数据的统一存储和统一交换,成为大数据发展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


目前,“云上贵州”已成为贵州大数据发展的统一品牌,成立了云上贵州云平台实验室和科学应用研究中心,与阿里、华为、浪潮等多家大数据知名企业结成了伙伴关系。


大数据发展成效显著


贵州大数据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大数据推进贵州经济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


贵州把大数据作为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战略引擎,以大数据引领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发展,大数据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全力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数字经济蓬勃发展。2014年至2017年,贵州省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软件业务收入和网络零售交易额年均分别增长57.7%、35.9%和32.2%,大数据对贵州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


2018年,贵州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全口径)收入348.5亿元,同比增长31.8%,高于年度目标1.8个百分点。电信业务总量191.2亿元,同比增长165.5%,增速排名全国第六;电信业务收入298.2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连续23个月排名全国第一,成为支撑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重要因素。


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入开展“万企融合”大行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成为贵州省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新动能,2018年贵州省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水平指数为36.9,比2017年提升3.1个点,贵州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为44.5,比2017年提升1.2个点。大数据与工业、农业、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水平分别为37.7、34.6、36.1,比2017年分别提高3.5个、3.5个、4.5个点。


大数据推动工业转型升级。近年来,贵州省信息化发展指数、“两化”融合指数在全国排名持续上升,2017年“两化”融合指数达到72.24,在全国排名从2014年第29位提升到第19位。


大数据推动服务业深度融合。大数据推动贵州服务业向平台型、智慧型、共享型深度融合发展及转型升级。基于大数据、互联网的旅游、医疗、健康、养老、教育、物流、商务、金融、文化等新兴产业迅速崛起,智慧旅游应用在贵州省旅游服务中占比达到90%以上,贵州省60%的涉旅企业、84家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接入“一站式平台”服务,成为贵州旅游业蓬勃发展的重要推手。


促进大数据政用,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贵州省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机制,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和手段,更便捷高效地解决民生“痛点”“堵点”“难点”,在全国省级政府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排名中,贵州省2017年名列第二,2018年名列第三,荣获全国“互联网+政务服务”综合试点示范省。


创新应用催生新业态


以产业带应用,以应用促产业,贵州省的呼叫服务数据采集、加工、交易、安全等产业近年来快速发展,多种新业态不断涌现。共享经济、互联网金融、智慧农业、远程教育医疗、网络约车等新业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大数据交易服务分中心,交易框架协议金额突破3亿元。


贵安新区“数据宝”获得30个国家部委级授权数据加工资质。随着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数据安全基地的建设,以及大数据清洗加工基地在贵阳和贵安新区初步建成,安全产品研发、生产、应用的大数据安全产业链初步形成。


推出“贵州金融大脑”,建设智能融资撮合平台,使得政府与金融机构以及企业之间形成了一个紧密的互通互联的关系。贵阳成为上、北、苏、广后的第五大呼叫中心产业发展及服务外包集聚地,呼叫中心及服务外包建设规模达15万席,签约投资运营规模达10万席。


搭建“数博会”高端平台,上升为国家级大数据博览会,成为全球大数据领域影响最大的国际性盛会。


打造中国国际信息创客大赛、大数据商业模式大赛、中国国际数据挖掘大赛、全球人工智能大赛等创业创新平台。


获批建设首个国家大数据工程实验室,成立创业孵化和投资机构23家,建成大数据资产评估实验室等科研机构28个,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35家,在孵企业1899家。


大数据催生“贵漂”现象,每年到贵州生活工作的“贵漂”以上万人次增长。据腾讯QQ大数据发布的全国城市年轻指数报告,2017年贵阳市排名全国第二,2018年排名第一,成为全国“最年轻城市”。


“黔农云”让群众尽享便利


本报记者 王新伟 通讯员 李秋燕


5月中旬,连续数日高温的贵州剑河迎来凉爽天气,来自黔南州农信社的96名先锋队员开始为期7天的普惠金融服务。活动第一天,他们为317名客户安装“黔农云”办理线上业务,为430名客户建立金融档案。


“黔农云”是贵州农信推出的一款互联网业务产品,为客户提供账户管理、生活缴费、黔农e付、黔农e贷、电商优选、农家乐等服务。


“好东西要让大家都用起来。”剑河农信社党委书记、理事长雷晟说。


2019年,剑河农信社上下联动、内外联动,大力推广“黔农云”,力求让每一位客户都能体验到线上办理业务的便利。截至目前,已累计实现3000余名客户通过“黔农云”线上办理业务。


“车上我有‘码上到’,手机我有‘黔农云’,存款、贷款、生活缴费一手掌握,快捷又方便……”两年前从磻溪镇洞庭村搬迁到剑河县城,当上了出租车司机的潘先生说。


随着“互联网+”深入推进,剑河农信社在畅通支农支小服务渠道上下功夫,将科技元素融入金融服务,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力争实现多渠道无缝对接,为客户提供全面、综合的金融服务。


2018年,为有效解决消费付现、交易支付理念落后和金融服务内容单一的问题,剑河农信社与通联支付公司合作,研发推出聚合市面主流网络支付功能的“码上到”扫码支付,3个月时间让1623户商户使用“码上到”开展交易,实现全县“无现金化”智能支付,为公众营造了安全、灵活、快捷的金融支付环境。


今年,剑河农信社将自主研发的“千里眼”网格化精准营销系统与“黔农云”APP深度融合,全员出动开展“普惠金融”,进行撒网式、扫街式的客户信息、金融需求采集,依托“千里眼”在全县范围内全覆盖地建立客户金融档案。在实行等级化线上管理的基础上,再通过“黔农云”将线下存款、贷款、理财等业务推至线上办理,大力拓宽、用好“黔农云”生活服务功能,进一步开通代理代收水费、新农合、学费等中间业务,并将“黔农云”与县域热门网购APP剑河生活圈、美团等融合,跨领域合作,拓宽金融服务范畴,让广大老百姓尽享科技金融带来的便利。(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新伟 吴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