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三年,中国的电力销售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
“我们公司已经开始亏损了。”一家国内售电公司的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该公司曾是中国最赚钱的电力销售公司之一,第一笔交易就赚了1000多万元。“市场变化真的太快了。”
以电力消费大省广东省为例,根据广东省电力交易中心公布的2月份广东电力市场结算,广东省电力销售公司当月亏损达3600万元。
与此同时,一些售电公司选择退出市场的消息层出不穷。记者注意到,最新一例来自山东。5月21日,山东电力交易中心官网显示,山东世纪航凯售电有限公司主动退出电力市场。这是广东在5月中旬宣布第一家售电公司退出市场,山东宣布第一家售电公司退出市场后不到两周的时间。
目前,公开数据显示,至少有4个省的7家售电公司宣布退出电力市场,如广东2家、山东1家、安徽3家、江苏1家。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年初,新疆电力交易中心发布的信息显示,有5家售电公司申请不参与交易。
2015年3月1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拉开了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序幕。同年11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批准广东省售电侧改革试点。
作为这一轮电力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5年以来,机构和行业多次表示“新一轮电力改革有望开启万亿美元的市场,售电侧的自由化可能成为这一轮改革的最大红利”。很快,电力公司蜂拥而至,连与电力行业无关的资本也纷纷闯入。
记者前期调查发现,一年内全国注册的拥有个人社会资本的售电公司多达500家。据公开信息显示,2015年以来,全国已有1万多家售电公司注册,其中电力交易中心公示的售电公司多达3500家。2016年,电力交易中心公示的售电公司不到300家,工商登记仅3000多家。
有售电研究人员告诉记者,售电行业需要很高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多售电公司当时加入售电市场“眼里只有钱”,对行业缺乏相关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打击最大,下跌最快。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许多售电公司为了生存,开始了价格战。某售电公司内部人士告诉记者:“现在太难了。”
“优胜劣汰,根据目前的情况,未来会有很多售电公司退出市场。”有业内人士向记者分析。
售电公司分为三类,即电网企业的售电公司、拥有增量配网经营权的售电公司和独立的售电公司。三年后,从目前售电公司的资本构成来看,逐渐演变为电网资产型售电公司、电厂窗口型售电公司(各大发电集团)、用户窗口型售电公司、零售售电公司等。
其中,用户窗式售电公司主要是石油、石化、煤炭、燃气等领域的服务公司。电力除外,有条件的已重组成立自己的售电公司;零售公司既没有电,也没有客户资源,很多还在观望。
x;">针对目前售电公司不赚钱的原因,上述公司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售电差价越来越低。接近广东电力交易中心的一位知情人士也告诉记者:“从这两年的趋势来说,价差越来越低了。”
售电公司的盈利模式是,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和风险购买足够的电量来满足客户群体用电需求。其中产生的售电收益和购电成本的差额,即售电公司的利润所在。“(售电公司的)盈利模式是,发电企业(电厂)给它的价格和它最后给用户的价格差。”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原所长周大地此前对记者分析,“再除去输电的成本,最后就是售电公司的利润来源。”
对于售电公司来说,仅依靠过去吃“差价”的模式来获取利润的时代已经结束。业内普遍认为,未来售电市场将围绕电量规模、交易水平、金融实力、风险管控、服务水平、专业能力、能源服务平台等竞争进一步洗牌、分化,售电公司定位将更加明晰,如零售型售电公司将主要以服务差异化为竞争手段,资产性售电公司因拥有配电资产将锁定用户负荷开展售电业务,而试图以短线操作模式投机获利的小型售电公司将难以避免被市场淘汰的命运。
关于中国售电市场未来如何健康发展,多名受访者向记者表示,目前最关键是要加强市场监管。有人表示,通过加强市场监管。“让规范的企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以带动行业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