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底,在香港股市上市的27家BioTech制药公司逐渐分成四个梯队。
千亿港元市值第一军团:汉森药业(市值2347亿港元)、百济神州(市值1869亿港元)、信达生物(市值1173亿港元);第二军团和第一军团在八个企业上存在巨大的差距,包括最高不到500亿港元的市值:君世生物、仙升药业和云顶新耀。
为什么汉森制药、百济神州、信达生物脱颖而出?在激烈的竞争中,为什么要赢得市场的认可?
翰森制药
特色
精神类药物中国市占率第一
font-size: 0.882em;">仿创结合,多款产品上市净利润高达30%
翰森制药成立于2015年末,仅为海外上市主体,其经营主体为江苏豪森药业,创建于1995年,总部位于连云港,主要从事仿制药(首仿药为主)及创新药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2019年6月14日,翰森制药赴港上市。上市首日股价一度暴涨49%,一举夺下港交所医药“一哥”的宝座,当日收盘时市值达到了1133亿港元。
而现在,瀚森制药的股价更是突破了2300亿港元大关,稳居榜首。

精神类药物中国市占率第一
江苏豪森走得是“早期仿创结合,逐步转向自主创新”的策略。
早年,江苏豪森以出色的“抢仿”能力出名,是国内的首仿药前辈。之后,江苏豪森一骑绝尘成为中国第一大精神疾病类制药公司,主要在售两款产品,欧兰宁和阿美宁。以销售额计算,翰森制药是中国第一大精神疾病类制药公司,市占率第一。
作为翰森医药的经营实体,迄今,江苏豪森形成了中枢神经系统、抗肿瘤、抗感染、糖尿病、消化道、心血管六大产品领域,包括抗肿瘤药物普来乐、抗感染药物泽坦、糖尿病药物孚来迪等。

▲瀚森制药主要产品(截止2020年6月30日)
临床“排他保一”,引进产品补充管线
翰森制药的产品线及研发管线精简且聚焦,且对创新药临床推进基本采取“排他保一”策略。
目前在研项目近百项,创新药临床在研项目仅10项,且均为单适应症。4个获批上市的创新药,临床开设年份呈梯度差异化,集中投放企业研发资源,实现重点项目的各个击破。
翰森制药通过产品引进,实现研发管线的迅速填充。
2020年,翰森制药加快国际化推进。
阿美替尼是由翰森制药自主研发的首个中国原创三代EGFR-TKI创新药,也是豪森药业上市的第4个1类创新药,已获NMPA批准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与美国EQRx将加快翰森制药创新成果的国际化布局。
2020H1营收下滑,净利率却高达30%

▲瀚森制药财务数据
业绩方面,2016年-2019年,瀚森制药
2020年上半年,由于疫情期间医院门诊量和住院量有比较明显的下滑,翰森制药产品部分为注射剂,受影响较大。此外,瀚森制药还受到了带量采购政策的影响。
因此,2020年上半年,瀚森制药营收39.8亿元,同比-13.5%;其中抗肿瘤、抗感染、中枢神经和消化、糖尿病及心血管等领域分别实现收入18.44亿、7.84亿、6.93亿和6.59亿元,分别同比+0.1%、-18.8%、-40.3%和+4.6%。
2020年12月,国家第四次集采名单正式出炉,涉及44个品种。翰森制药共有6个品种被纳入。而集采的结果也将进一步影响到翰森制药的业绩表现。
实控人钟慧娟位列中国医疗健康富豪Top1
由于翰森制药的市值暴涨,其实控人钟慧娟的身价也飙升。
2020年8月福布斯中国发布的《医疗健康富豪TOP50》榜中,翰森制药董事会主席钟慧娟以198亿美元的身家名列榜首,迈瑞医疗联合创始人李西廷以175亿美元位列第二,钟慧娟的丈夫、江苏恒瑞医药集团实控人孙飘扬排名第三。
百济神州

特色

将实现A股、港股、美股三地上市
Me Better自主创新+跨国合作引入策略
研发投入国内第一
“双创始人”机制
百济神州2010年成立于北京,主要研发肿瘤创新药,包括创新型分子靶向药物及肿瘤免疫治疗药物,是中国新药研发领域的新贵。
将实现A股、港股、美股三地上市
2016年3月,百济神州登陆美国纳斯达克,目前市值244亿美元。
2018年8月,百济神州在港交所上市,成为港股上市的第二家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2019年7月,百济神州“甩”掉B标。目前市值1869亿港元,相较于108港元/股的发行价,单股股价增长46%。
2020年11月,百济神州发布了公告,公司董事会批准了百济神州在A股的科创板上市。如果百济神州此次能够顺利完成科创板IPO,那么将会成为首个在A股、港股和美股三地上市的本土药企。
*数据截至2020年1月5日。

研发投入国内第一,Me Better自研与跨国引入并行
作为国内最受关注的创新药研发企业,百济神州自成立以来研发投入已经接近200亿元,近两年来研发投入更是力压恒瑞医药位居国内第一,并拥有着全球临床试验最多的研发管线。

▲百济神州的商业化产品(更新至2020年2月29日)
百济神州所采取的策略是,一方面利用Me Better策略积累强大的产品线,另一方面则利用跨国合作拿到更多创新产品的中国权益,拓宽产品线布局。
Me Better策略上,百济神州目前已有百泽安、百悦泽两款重磅新药上市。两款药物均在2020年12月底的医保谈判中顺利进入医保目录。
跨国合作策略上,百济神州与BMS合作的瑞复美等产品已经开始实现营收,且在2019年11月安进以约27亿美元购入20.5%百济神州股份的合作中,双方进行了药物双向授权,百济神州获得了安进三款药物在中国大陆的权益。
两款创新药物扛起营收大旗


2020年前三季度,百济神州产品营收2.09亿美元,同比+26%。
百泽安、百悦泽两款产品在2020年前三季度中迅速实现放量,扛起营收大任:
整体来看,百济神州自研产品销售收入一直在稳步提高。
“双创始人”背景高度互补,“金三角”管理团队建成

▲百济神州的“金三角”管理团队
百济神州的创始人有两位,以为是美籍华裔科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王晓东,一位是连续创业并多次成功退出的美国企业家欧雷强。
两者在背景、经验上具有高度的互补性。
2018年5月,前辉瑞PEH大中华区总裁兼辉瑞中国国家经理吴晓滨正式加盟百济神州,担任公司中国区经理、总裁职位。百济神州“金三角”正式聚齐。
信达生物

特色

创新药+生物类似药并行策略
PD-1达伯舒进入医保目录为营收加速
顶级科研人担当CEO
信达生物成立于2011年,致力于开发、生产和销售用于治疗肿瘤等重大疾病的创新药物。
2018年10月31日在港交所上市,成为继歌礼制药、百济神州、华领医药之后,港交所第四家上市的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随后,随着Pd-1单抗达伯舒等产品先后获批,信达生物在2020年6月股票名称去除了“B”字标记。
截至目前,信达生物股价高达1173亿港元。相较于13.98港元/股的发行价,增长499%。

重要产品23个,国际战略合作助力
信达生物拥有丰富的处于不同阶段的产品管线,共计23个重要产品、逾50项临床研究。产品种类覆盖单克隆抗体、双特异性抗体、CAR-T、小分子。
▲信达生物产品管线(数据截止至2020年8月)
除丰富的管线外,信达生物还通过广泛的战略合作来进行布局。
仅2020年上半年,信达生物就开展了六项国际战略合作:
PD-1产品撑起营收,2020年三个产品上市
▲信达生物发展历史(数据截止至2020年8月,点击可查看高清大图)
信达生物目前共有四个产品上市:
鉴于三款生物类似药刚在2020年获批,信达生物的营收主要靠上市较早的达伯舒撑起。
信达生物在2017-2019年营收分别为0.19亿元、0.095亿元、10.48亿元。
2019年营收大幅增加原因就是由于PD-1单抗达伯舒上市,且是唯一一款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的PD-1产品。该产品营收10.16亿元,成为纳入医保谈判获益的标杆性药物。
▲达伯舒营收数据
2020上半年,达伯舒营收9.2亿元,同比+178%。不过,鉴于2020年医保谈判纳入了其他三家国产PD-1产品,达伯舒在2021年将面临激烈的竞争。
三款生物类似药的及时获批让信达生物的压力大减。
尤其在医保谈判的2020年12月,信达生物的苏立信新获批两个适应症(累计获批6个适应症,直追药王修美乐在中国获批的7个适应症)、达攸同新获批一个适应症(累计获批3个适应症),让信达生物的市值暴涨超百亿港元,总市值直接突破了千亿大关。
科学家领头模式
▲信达生物高管团队(数据截止至2020年8月)
信达生物是典型的科学家带队的团队。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俞德超博士是三个国家1类新药的发明人。
俞德超又找来了同为科学家的刘勇军博士坐镇。
观察这三个千亿俱乐部成员,翰森制药、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具有一定的共同点:
总结来说,“产品”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