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中国是造纸大国,国内纸制品生产中使用的纸浆70%以上依赖进口。多年来,纸浆进口量居世界第一,2020年进口量将超过3000万吨。在国际商品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国内造纸企业的成本压力加大。去年底以来,太阳纸业、华泰纸业、晨鸣纸业等多家造纸企业相继宣布涨价;今年3月以后,维达纸业和中顺洁柔这两家家居纸业的龙头企业也发布了涨价通知;制作包装纸的玖龙纸业原纸价格平均每三天上涨一次。
近日,造纸企业率先掀起停工大修浪潮。业内猜测是因为纸浆价格居高不下,大企业为了减少损失而临时停产应对。一时间,“造纸厂纷纷停产”涌向微博热搜。
真相是什么?如果巨人受不了,小造纸企业还有活路吗?
看了巨人今年一季度的财报,发现并没有那么简单:太阳纸业一季度净利润11.08亿元,同比增长106.71%;
晨鸣纸业一季度净利润11.79亿元,同比增长481.42%;
博汇纸业去年净利润暴涨5倍,今年一季度涨幅高达337%。
可以看出,这些大企业通过提价,在这几波涨价中获得了巨大的利润。当然,利润大幅增长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价格上涨。大型造纸企业一般纸浆存量较大,在价格较低的时候就开始囤浆。而且这些巨头和上游纸浆供应商签了长期合同,自然影响不大。
除了预先备货,还有上游纸浆供应商
签长期合同,大型纸企还会通过纸浆自给保障供应,规避国际市场原料波动带来的影响。譬如,太阳纸业在老挝建立纸厂浆厂,并且布局10万公顷纸浆林项目;玖龙纸业和山鹰纸业也分别在美国、越南、瑞典等多个国家收购或控股纸厂浆厂。为什么明明有钱赚,大企业们不赶紧快马加鞭提高产量,却纷纷选择在这个时候停机检修?
这是因为他们作为龙头,牢牢掌握着行业定价权。当纸企整体产量过剩,势必会竞争更激烈,纸企只能用低价去抢夺份额;反之,当市场需求量上升,纸企整体产量供不应求的情况下,纸产品价格能够保持高位,此时停产的企业或许就是抱着抬高市场价格的目的。

纸产品包括生活用纸、文化纸、白卡纸、铜版纸、包装用纸等等多个种类,纸价上涨不仅波及到印刷及包装企业,还波及电商企业、快递企业、快消品行业等产业链下游企业。中小企业没有像大企业那样的资金实力,对市场形势也缺少预判能力,所以往往在涨价潮中比较被动,利润空间不断被挤压,甚至出现价格倒挂,动辄就面临被迫倒闭停产。
在禁废令、禁塑令等环保政策收紧之下,中小企业想要在巨头垄断之下突围,可以采取以下这几点措施:
1.引入先进设备,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造纸产业对水污染比较严重,很大原因也在于设备陈旧、污水处理不到位;如今环保标准越来越严格,造纸企业排污不达标面临的不只是巨额罚款,还可能被永久关停。通过引入先进生产设备和污水处理设施,不仅能降低能耗、提升资源利用率、提高生产效率,还能减少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2.提升工艺水平,早日实现纸浆一体
造纸产业对原料依赖较强,一旦上游断供,就意味着企业将被迫停止生产和运营。纸浆业资深分析师预测,未来国内新增的浆纸产能将多为一体化产能,行业集中度会越来越强。造纸企业通过提升技术水平,能够大大提升抗风险能力,突破受制于人的局面。
3.强化废纸回收利用
通过与废纸回收企业合作,实现资源循环利用,能够有效缓解原材料紧张局面,避免被扼住喉咙。除此之外,造纸企业还可以探索更多替代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