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西恩麻辣烫”近日推出新公司名称——黑龙江史圣钱球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引起了餐饮业的关注。
麻辣烫过去几乎等同于“路边摊”,但现在以肖恩和杨国福为代表的麻辣烫企业正逐渐成为品牌。数据显示,2018年至2019年,麻辣烫相关企业注册数量连续两年超过4万家,10年间年度注册增长7倍。截至2020年8月,中国有16.1万家与麻辣烫相关的企业。随着麻辣烫的品类势能和市场需求逐年增加,业内预测麻辣烫有可能超越黄芪鸡、沙县小吃、兰州拉面等,成为中国“餐饮品类之王”。
肖恩麻辣烫改名引发诸多猜测:这是否意味着会有大动作?6月6日,肖恩马拉唐(Sean Mala Tang)联合创始人蒋百东回应新京报记者称,更名与公司发展战略无关。未来西恩麻辣烫将继续走加盟店和餐饮管理的路线,短期内没有上市计划,也没有进军新零售的意向。
张亮麻辣烫称无意入局新零售
近日,黑龙江西恩餐饮有限公司申请简单注销,“西恩麻辣烫”推出新公司名称,黑龙江史圣钱球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图/田燕查看截图
肖恩马拉唐(Sean Mala Tang)的联合创始人蒋百东表示,由于外界的猜测,更名并不复杂。创始人肖恩也认为公司名字是以个人名字命名的,不太正式。史圣钱球公司成立于2019年,公司注册商标为“史圣钱球”。虽然新的公司名称已经激活,但未来所有店铺都将继续使用“肖恩马拉唐”的名称。
更名的操作还是引起业内猜测:除了麻辣烫,肖恩还会开其他餐饮轨还是进入新的零售店?
6月6日,蒋百东告诉新京报记者,肖恩马拉唐已经开始考虑升级产品矩阵布局,包括在不延迟用餐的情况下增加零食等副食品。但“暂时没有与资本相关的战略考虑,短期内没有上市计划,也没有进军新零售的意向。”
极速扩张的加盟
据公开信息,2005年,肖恩在黑龙江哈尔滨香坊区开了一家名为“阳光麻辣烫”的餐厅,但只维持了7个月。然后肖恩改进了口味。2008年,第一家西恩麻辣烫在哈尔滨市阿城区开业。2013年,黑龙江肖恩餐饮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总部从阿城迁至哈尔滨。2016年,西恩麻辣烫第一家海外分公司在日本开业。另一个麻辣烫头品牌,杨国福麻辣烫,于2003年在哈尔滨推出。其创始人和肖恩马拉唐创始人均来自黑龙江省宾县万法村。
一直以来,肖恩马拉唐都是采用轻资产模式,收入主要来自特许经营费。除了加盟之外,杨国福麻辣烫还偏爱以资产为导向的办厂经商模式,向加盟商出售调料、配料、厨房设备和餐厅家具。
加盟模式确实让麻辣烫的“巨人”达到了快速扩张的效果。截至目前,西恩麻辣烫已发展到5700多家,近80家为直营店,其余为
65996" qid="8589934592">加盟店。杨国福麻辣烫的门店总数超过6000家。据公开报道,两家麻辣烫“巨头”的年扩张速度在350家至500家,这一速度已超过了麦当劳和肯德基。不过,近年来,杨国福麻辣烫和张亮麻辣烫加盟店频现食品安全问题。2017年,有媒体曝光,在外卖平台上有20余家杨国福麻辣烫存在证照不符的情况。2018年,杨国福麻辣烫被爆出员工在厨房切肉时双脚放在了案台上,脚趾多次触碰到肉。2019年,海口食药监执法人员发现张亮麻辣烫加盟店售卖的“羊肉卷”为“复合肉卷”,鸭肉含量达60%;同年,南昌的一家张亮麻辣烫加盟店被曝吃出虫子。
业内人士认为,加盟模式可以帮助餐企驶入发展快车道,但往往很难实现经济利益、管理强度与人性化之间的平衡,如果不能解决这一痼疾,餐饮品牌很可能“成也加盟,败也加盟”。麻辣烫加盟店问题频出,主要还是总部对加盟商监管不足,品牌维护成本也越来越高,要求企业应及时对加盟门店进行标准化管理。
据姜柏东说,目前张亮麻辣烫的年闭店率为7%,主要是疫情影响经营、无法支付高额房租,还有一些早期加盟商跟不上市场发展的步伐。未来张亮麻辣烫的拓展依然会以加盟为主,但不会像以前那样提出“几年之内开出多少家门店”的目标。“目标过于明确,可能导致门店的质量下滑。我们害怕大家为了开店的数量而开店,我们可以接受门店数量没那么多,但是一定要保证质量,保证每一家店要盈利。”
“高大上”升级能否保持麻辣烫热度?
针对加盟店的问题,姜柏东说,过去张亮麻辣烫门店用冰柜储存料品,易出现储存时间较长等问题。目前门店已基本上不储存食材,冻品、青菜等实现当日当地采购。“未来门店也将逐步向明厨亮灶转变:麻辣烫当着食客的面煮,调料由食客自己调配。还会增加店面的智能化管理,增加智能摄像头。”
另外,今年2月张亮麻辣烫在哈尔滨开出1500平方米的旗舰店,有了龙虾等高档食材。姜柏东说,开设“高大上”门店有两个原因,第一,不能把麻辣烫品类“越做越回去”;第二,希望以旗舰店形式提升加盟商的信心。“麻辣烫从20多年前的3块钱一碗发展到现在,品质、食材不断发展,也逐渐改变了消费者的认知,让麻辣烫这个品类可以与很多洋快餐媲美。但现在我们发现有一些经营者把麻辣烫‘卖回去了’,几块钱一碗。如此的低价,势必就不会使用好的食材,无法承担好商圈的房租,这样会把行业越做越‘回去’了。”
随着麻辣烫品类势能和市场需求逐年上升,业内曾预测,麻辣烫极有可能超越黄焖鸡、沙县小吃、兰州拉面等,成为中国“餐饮品类之王”。但麻辣烫品类从过去的狂飙突进到现在平稳发展,各家在装修、食材、口味上都趋同,消费者对这个品类的感知也逐渐变得迟钝。纵观近两年麻辣烫品类的升级,基本是两个方向:一是口味升级,从原来的麻辣口味增加麻酱干拌、番茄等多重锅底和口味;二是环境大升级,营造风格统一、舒适且有特色的用餐空间。一些麻辣烫头部品牌通过打造旗舰店、定位中高端等方式,让品类重新具有热度并保持活跃度。
6月8日,和君咨询合伙人、连锁经营负责人文志宏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麻辣烫属于偏休闲化的辅助补充性餐饮业态,是否能成为“中国餐饮品类之王”,要看这个“品类之王”如何定义。“麻辣烫门店较小,大众化的消费让它的市场渗透力非常强,所以一个品牌在中国市场开出几万家门店不成问题。”
文志宏认为,麻辣烫品类的最大优势就是大众消费的基础非常好,未来也势必继续保持一定的市场热度。目前麻辣烫市场的格局主要是杨国福与张亮两大“巨头”,由于进入门槛比较低,未来极有可能会出现与这两家企业比肩甚至超越的品牌。而从麻辣烫品类的发展空间来看,麻辣烫的发展速度不会像前几年那么快,后续发展主要是通过连锁化的进一步集中,连锁化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另外就是品类的分化,有可能围绕麻辣烫继续细分,比如分化出中高端目标客群,或者具有其他特色的消费人群。
新京报记者 王萍
编辑 王琳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