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1日晚,昆明信息港讯 通讯员段飒飒 王晓钢 无意中听到了昆明市晋宁区双河乡“5.17”森林大火的故事。作为昆明森林防火宣传人员,故事非常敏感,吸引了作者。他当即决定第二天去晋宁双河,亲眼看看故事的主人公。
有难八方支援
2019年5月17日13时10分,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双河乡新坊子村甘河村发生森林火灾。大火熄灭了整整两天,于2019年5月19日10时10分完全熄灭。共有942人参与了整场森林火灾的扑救,动用了3架直升机、11台挖掘机、1架无人机和20台洒水车。
甘河村“5.17”森林火灾后,当地村民、晋宁区昆阳街市民、单位(组织)和各界纷纷伸出援手,其中:昆阳小银商社捐赠矿泉水40片;双河信用社捐赠矿泉水200块,生猪2头;三个村民亲自捐了300块矿泉水;新庄村村民捐鸡蛋1000个;阿比村的村民送来了一些新鲜蔬菜;香河农牧捐赠鸡蛋7200个;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晋宁分公司捐赠轿子山泉水200块;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出动洒水车4辆,客车5辆,人员220人;鱼台公司出动挖掘机1台,装载机1台,小型挖掘机2台;云南金鸿李咏投资有限公司派出员工110人(男90人,女20人),机械司机20人,挖掘机4台,装载机3台,洒水车4台。公司做了4000盒盒饭,志愿参加消防,总投资近20万。每天都有数百名当地村民自发上山送水送饭,去村里的客堂帮忙洗菜做饭。
笔者进山侧记
5月22日昆明森林火险气象等级为5级,红色预警,森林火险极高。昆明保持森林火险5级极高气象等级已有7天。网友嘲讽昆明“春城”招牌摇摇欲坠。由于昆明主城区日最高气温连续10天达到30度及以上,这是现有气象记录以来日最高气温超过30度的最长连日。
面对烈日,笔者驱车直奔晋宁区双河乡。通过山沟,笔者来到了双河乡新坊子村“5.17”森林火灾现场。一路进山,时不时看到双河乡的消防人员,停下来问,火灾怎么样?什么情况?他们都说什么都没发生。
双河乡的一个值班副乡长拉着我们的手说:“到现在火场还没有什么情况,就是天气太热,24小时值班让人有点招架不住。另外值班的人比较分散,全山都在找说话的人。远远看见森林消防橙红色的车进山,以为是自己人来了。你能多呆一会儿和我谈谈吗……”作者一行来了。
左起第一位是双河镇:副乡长
上车继续进山。终于来到了新芳子村大龙潭
箐,映入笔者眼帘的是火灾后成片的烧焦炭黑林,此时笔者脑子里只有:熊熊烈火,火灾救援,直升机,挖掘机,洒水车,甚至是生命,危险,死亡......

森林火灾后的山林
彝乡森林情结
昆明市晋宁区是国家重点森林火险区,全区管护着116.7万亩林地,全区森林覆盖率47.61%。双河彝族乡位于晋宁县城西南方,距县城30公里,东与县城接壤,南与玉溪市红塔区春和镇相依,西和晋宁县夕阳彝族乡及安宁市八街街道办事处交界,北同晋宁县二街镇为邻,是昆明市四个少数民族乡之一。全乡国土面积152.03平方公里,总人口9440人,彝族人口7544人,占总人口的81%。最高海拔2511.3米,最低海拔1900米,有林地万亩18.13万亩,森林覆盖率62.92%。1990年,双河乡被昆明市政府划定为“昆明市双河磨南德水源保护区”,1999年被云南省委、省政府批准为云南省 40个革命老区乡(镇)之一,是一个集少数民族、革命老区、水源保护区于一身的山区乡。
在彝族的传统文化中有一套系统的关于植物崇拜的价值观和伦理观,“森林中的居民以林木与他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尤常以树木为崇拜的对象”。“彝族人认为,地球上先有树木,然后才有人类和其他生物,人是树变的(彝语'如波俄格'即'杉树人'之意),因此他们十分崇拜树木。“彝族人民崇拜的植物主要表现为宗教植物(宗教崇拜植物和宗教礼仪植物,信仰植物(神树、神灵植物、神灵及图腾植物),还有就是民俗植物等。”
彝族有崇拜神林、神树的风俗。他们把神林和神树当做村寨保护神,对之倍加崇拜,有一套祭祀神林和神树的繁缛仪式。在彝族原始宗教观念中,神林神树是村寨的守护神和许多自然神的居住场所,所以神林神树自然成为神圣不可侵犯之物。村民不得任意砍伐神树,不得闯入神林狩猎、鸣枪,更不得大小便。因为这些行为会亵渎神树,从而导致人畜患病。人们还认为神林神树支配着刮风下雨,砍伐神树会使天气反常,危害人们生存和影响农作物生长。
双河彝族乡是典型的山区乡,他们崇拜神林、神树的风俗。他们把神林和神树当做村寨保护神,对之倍加崇拜。双河人民祖祖辈辈靠山吃山,深知森林对百姓的重要性。火灾发生地干河村委会对面有座绿荫葱葱的山头,村民称之为照壁山,它是当地彝族村民供奉的神山,山里有棵村民称为的神树,树龄已有100多年。我们故事主人公的家就在照壁山脚附近。
故事主人公——矣常金,男,双河乡干河村彝族,云南金宏永利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

送水到火场的矣常金
干河村“5.17”森林火灾发生后,矣常金第一时间接到家人的电话,“村里的山着火了,你赶紧回来呀”。电话后,矣常金通知公司附近(昆明市西山区海口、安宁市,玉溪市峨山等地)员工110人立即停下手里工作,奔赴晋宁双河干河村,由他本人牵头组织公司员工义务投入火灾扑救。
短时间内,公司投入员工110人(男90人,女20人),机械驾驶人员20人,挖机4台,装载机3台,洒水车4台。90名男员工负责火场送水、送饭等;20名女员工负责买菜、做饭、送饭到火场。火灾扑救的2天里,4台挖机共开挖防火隔离带12公里,做盒饭送盒饭4000盒,义务参与火灾救援共投入近20万元。




笔者问及矣常金,你作为私营业主,为什么要在第一时间回到家乡参与火灾救援?矣常金说:“我出生在少数民族地区,与大山,对家乡有着深深地情怀。我是生意人,也走了不少地方,心里清楚'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生长于干河村,这里是我的家乡,这里的村民民风很淳朴,他们对大山、对树木有着很高的崇敬,这也导致我与家乡的山区、山林有着很深的情结原因。双河是晋宁森林覆盖率最高的乡镇,还是水源林保护区,祖祖辈辈留下来给我们子孙后代的森林,是种财富,不是金钱才是财富,森林是用金钱都买不来的财富,我们村子里的山林,是100多年来保留下来的,在双河,只有森林才是我眼里的资源,才是我眼里的财富。那天发生森林火灾时,我不断地调机械上火场义务挖隔离带,与当地老百姓的觉悟分不开,我看着村民满头大汗背水送上火场,我从小在村子里长大,看着父老乡亲都能这样,我一个有机械队、有几百号员工的私营主还不能为自己的村子做点贡献吗?火场里让我最感动的是亲眼看到的一个场面——我看到家乡的村民送水、送饭,不辞辛苦,毫无怨言,从山上返回时,顺手将山里的垃圾塞满箩筐,左手一袋,右手一提,满满的垃圾运回。村民对青山的意识都这么强,我作为一名家乡人,尽我所能为家乡奉上这一点点心意,将村里的青山绿水保住,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
就这么简单,自己家乡村民对青山的意识都这么强,我作为一名家乡人,尽我所能为家乡奉上这一点点心意,将村里的青山绿水保住,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



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出动220人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