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作为一种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以其独特的医疗和食品保健功能深受广大公众喜爱,产品市场需求极其广阔。近年来,墉桥区夹沟镇大力发展艾草产业,开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不断扩大艾草产业效益。
苏州市四季艾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加工车间,粉碎、筛选、植绒、灌装……十几个在这里干活的村民,有条不紊的忙碌着。
“家里有这样的工厂真好!离家近,工厂扩建。工厂工作多了,工资也提高了。一个月拿了三四百块,现在特别上进。”村民安夏雯告诉记者,她从2017年开始就在这家艾草加工厂工作,平均月薪2000多元。
苏州四季艾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7年3月,位于墉桥区夹沟镇金浦村。“该合作社主要从事艾草产品的种植、加工和销售。目前艾草种植面积496亩,拥有艾草加工设备20多台,年产值近300万元。”合作社负责人陈景洪说。
茵陈合作社是2017年陈景红和他的爱人成立的。当时,每年大约有2000头猪在他们的养猪场被宰杀。但是,“养猪风险高,市场不稳定,让人感到恐惧。”改造的想法产生后,他们一边养猪一边寻找新的出路。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在电视上看到了艾草产业及其产品,以为村里有野生中草药,村民也有艾草的习惯。由此,启发了王树发夫妇率先发展艾草种植业。
2017年,他们首先种植了100多亩,找出了艾草种植、管理、收获和储存的技术要点。
"艾草种植投资少,管理也不费力."陈景洪告诉记者,种完小麦和艾草,一年可以收获三茬。干艾草亩产一般在2000斤左右,产值2000元左右。“看起来产值不高,但投资也小。与农作物不同,艾草每年只需要把根埋在地下
发芽。这叫一次种下地,长期有收获。田间管理也简单,没有病虫害,不用打农药,一亩施几十斤复合肥就可以了。头一年需要人工除草,收割和晾晒也需要一些人工。”不仅如此,四季艾种植专业合作社积极和高校合作将产、学、研结合,建立了一套系统科学的种植加工体系,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将艾草产业化项目规划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加大艾产品深加工开发力度,创建艾草知名品牌,逐步向医用、保健等艾草新产品和新业态拓展,使艾草产业逐步走向标准化、现代化发展模式。
“生产线上去了,产量肯定也上去了,如何打开市场销路?”陈景红积极探索着。在产品推广中,她一反常态没有去城里推广,反而找到许多乡镇上的大型超市去推销,不断开拓农村市场,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农村人对艾产品接受度较高,种艾也使用艾,我们的产品价格低廉而且使用方便,他们对这个很认可。”陈静红自信地说。

除了线下推广,线上市场也是陈静红的目标。今年合作社利用抖音等直播平台推销产品,2019年线上销售额50多万元,今年线上销售额80多万元。
现如今,四季艾种植专业合作社现有成员208户,流转土地496亩,租金每年每亩800元,其中有31户贫困户78亩地;合作社常年吸纳20多位村民就业,在加工厂上班的6位贫困村民,每人每月收入在1500元至2000元不等;合作社还收购周边乡村老年人采集的野艾10多万斤,增加他们收入10万元以上;通过提供良种根系和产品回收,带动周边乡村种植艾草约1000亩;今年4月份,合作社利用产业扶贫到村项目资金60万元,建设标准化仓库,每年给村集体增加收入3.6万元。
“我对开发的产品很有信心,将来要把艾草的事业做大做强,接下来计划再增加一条生产线,这样将会大大提高产量,好让产品更快地推出去,带动更多老百姓走上致富奔小康的道路。”谈起公司的未来,陈景红信心满满。(韩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