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经济日报》
近日,国务院第七大督察第八检查组在河南省发现,今年前9个月,13.38万人返乡创业,新增就业61.58万人。“雁行经济”已经成为这个劳动力大省稳定就业的重要支撑。越来越多外出的河南人有强烈的乡土情结,回到家乡施展才华。有了他们,也就有了项目、技术、思路、资金。最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工作被带回了家乡的大门。
“Maker”一词兴起于大众创业和创新的浪潮中,原本带有浓厚的“都市色彩”。为什么会成为河南农村的热门词汇?笔者在随检查组走访群众和企业时了解到,除了回乡创业的情结,一方面是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大势所趋,另一方面是因为过去制约当地发展的一些短板得到了填补。同时,在土地、政策、就业等方面的优势日益突出。现在正是Maker回国的好时机,很有希望。
在实践中,河南各地也引导适合产业、适合项目、适合资源的农民工返乡发展,助推县域创业,实现本地资源与先进理念、产业趋势与工人需求、新兴业态与传统产品的融合。
例如,在信阳市新县浦田乡大湾村,以“村官”为主题,将村官平台与文化旅游相结合,打造河南省第一个“村官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目前在家乡发展了蜗居、不求草、匠心作坊等20多家店铺,培育了8个农家院、20个民宿。繁荣的乡村旅游需要以绿水青山的古村落资源为基础,同时也离不开这些闲置资源的设计、包装和改造。在不进行大拆大建的前提下,稍加装修,将时尚与创意融入古村落,化腐朽为神奇,成为吸引游客的金字招牌。
近年来,一些老年农民工在城市找工作一直很尴尬,但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发达地区成本不断增加,急需转移。为此,驻马店市通过积极行动,引进和培育了一大批劳动密集型产业。一个工厂往往可以带动成百上千的人去找工作,让企业可以转移,让人们为自己的需求而工作。平舆县依托近年来培育的户外休闲产业,建立了乡镇惠民作坊,开发了12个藤专业示范镇,建成了308个标准化的对外加工点,提供免费餐饮和儿童活动场所,让群众既能挣钱,又能照顾家庭。目前已就业2.5万人,年人均收入1.5万元以上。
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网上销售、直播配送等业态蓬勃发展,特别是特色农产品的销售。从实际情况来看,电子商务销售在拓宽许多县级特产的销售渠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信阳市抓住这一机遇,发展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物流、绿色食品等领域产业集群,形成产销一体化产业链,打造农民工返乡创业“一县一业”格局。
河南做市商回乡创业的生动实践,不仅在今年疫情的影响下找到了稳定就业的好办法,而且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农村振兴探索了一条产业繁荣的好路子,培养了一支生力军。(经济日报记者陈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