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北京,记者高云)讯科技创新委员会的活动最近多次受到市场关注。从交易到市值的变化,引发了讨论的声音。看看截至8月27日的一组数据:
1.160只科技创新板股票成交额为326.16亿元,是创业板18只新股总成交额的1.74倍。8月25日,18只注册股票成交量一度超过科技创新板。
2.科技创新板326.16亿元的营业额仅为8月初(669.91亿元)的48.69%。
自3月和8月以来,科技创新板新增上市公司17家,比月初增长11.89%。然而,科技创新板的总市值和流通市值并没有增加,反而有所下降。160家公司总市值2.8万亿元,比月初下降6.83%;流通市值6870.48亿元,下降7.37%。
4.市场聚焦加速向创业板聚焦。8月27日创业板指数成交量远高于沪深300指数成交量,其中创业板指数成交量为2577亿元;沪深300指数成交2236亿元。
如何提高科技创新板的流动性?业内人士提出了更多解决方案。
第一,是降门槛,这也是市场反馈较多的声音;第二,以明确的5个上市标准吸引更多优质企业科创板上市,增加好企业供给;第三,需求端提升流动性,吸引机构投资者,也加快推科创板基金产品的发行;第四,从交易制度层面着手解决,例如引入做市商、做大融资融券比重等多层面吸引机构投资者;第五,对出现问题的公司,坚决予以惩罚甚至退市,以此打造一个良好生态。
科创板流动性现状堪忧,成交额持续下滑
最近创业板注册制度大行其道,但比资本市场改革先行一步、规格更高的科技创新板却比较落寞。
创业板和科技创新板的公司数量形成鲜明对比。8月27日,160家科技创新板公司营业额为326.16亿元,仅为创业板注册18只新股营业额的1.74倍。当日,创业板18只记名股票成交额为187.4亿元。
8月25日,创业板注册制度下18只新股成交294.86亿元,超过科技创新板整体成交,科技创新板159家上市公司(160家公司,1家停牌)一天成交282.86亿元。
虽然新事物的开放必然会激起市场投机的热情,但科技创新板相对平淡的交易局面却是不争的事实。
自8月份以来,科技创新板的营业额持续下降。与8月27日和月初第一个交易日(8月3日)的交易数据相比,8月27日在科技创新板块的成交量为326.16亿元,仅次于月初的成交量(669.91亿元)。48.69%;市盈率下降,月初8月27日平均市盈率为93.89倍,8月3日为108.14倍。流通市值周转率由月初的9.03%降至4.75%。
与科技创新板的股票需求下降相反,科技创新板的股票供给面继续增加。截至8月27日,科技创新板上市公司160家,新增上市公司17家,较月初增长11.89%。
然而,科技创新板的总市值和流通市值没有增加而是下降了。截至8月27日收盘,科技创新板160家公司总市值2.8万亿,较月初下降6.83%;流通市值6870.48亿元,比月初下降7.37%。
科创50成份股指数是目前科技创新板块唯一具有代表性的指数,其近期表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意义。
7月14日,科创50指数创出今年新高,之后一路下跌。虽然中间有反弹,但并没有突破之前的高点。截至8月27日,科创50指数报1417.56,指数下跌304.42点,跌幅17.68%。整体成交量呈现萎缩状态。
如何为科创板注入更强活力?专家献计
科技创新板50万投资者的投资门槛可能会限制流动性,这是市场上常见的反馈声音。
科创
板投资者门槛要求“个人投资者证券账户及资金账户有的资产不低于50万元并参与证券交易满24个月”;创业板新投资者需满足开通前20个交易日、日均不低于10万元资产量及24个月交易经验的准入门槛,相较之下,创业板的资金的吸引更强。中金公司的一份研究数据显示,6月科创板网下、网上打新投资者数量均值为3727家、388万户,参与市场交易的投资者或多一些,但与1.69亿的A股投资者数量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相对而言,创业板注册制具有良好的投资者基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今年3月份公布的数据显示,期末具有创业板功能投资者数4675. 87万个。
宋清辉:未来流动性不足忧虑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向财联社记者表示,提升科创板流动性,可以考虑引入做市商等制度,以保障科创板市场流动性,提升科创板市场运行效率,
“相对于热火‘炒’天的创业板市场,科创板市场资金关注度少一些也无可厚非,毕竟这是由科创板与创业板定位不同所决定的。相对创业板企业来说,登陆科创板的企业一般都具有国内外领先的核心技术、十分突出的科技创新能力,同时又符合国家战略要求,看懂这些企业,也是散户投资者的门槛。” 宋清辉说。
宋清辉认为,科创板的流动性不需要刻意去提升,只需要给足它们生存发展所需的“土壤”和环境,待这些科创板企业默默地练好“内功”,大放异彩之后,未来流动性不足忧虑,“对于科创板而言,少一份炒作,就会多一些基业长青,最终也会反哺资本市场及广大投资者。”
杨德龙:门槛适当降低,放开做市商制度
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向财联社记者表示,科创板近期比创业板交易不太活跃,门槛高是一个原因,科创板投资门槛远高于创业板,此外,创业板还有大量存量客户,客户基础是不一样的,这是创业板的优势。
杨德龙建议,科创板的投资门槛可以适当降低,因为科创板已经平稳运行一年多,降低门槛可以让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其中,另外,放开T+0交易、做市商制度都是可以考虑提升科创板活跃的选项。
伍超明:增加科创板供给,也加快推科创板基金产品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向财联社记者表示,一是牢牢把控住公司质量这个关键,加快推动更多优质企业登录科创板,通过增加有效供给的方式,既让投资者更多优质企业地成长红利,又有利于缓解因标的过少,科创板企业上市后便面临资金哄抢,而导致估值过高的压力。
二是加快推出科创板基金产品,如科创板ETF等,一方面可以拓宽投资者范围,带来更多增量资金;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分散投资者风险,避免其直接投资科创板股票,而面临的高波动风险。
三是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吸引更多长期业绩导向的国内外机构投资者参与科创板投资。
何南野:不断引入长线资金,提高资金丰富度
投行人士何南野向财联社记者表示,首先,创业板注册制首批刚开闸,炒新热情高,吸引了很多资金参与,尤其是前5日,没有涨跌幅限制,自然交易非常活跃。与此同时,科创板已经运行一年多了,交易和投资者整体趋于理性,市场较为平稳。月末相比月初交易减少,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创业板吸纳了部分资金,二是科创板首批解禁潮在7月末与8月初,导致这几天交易量更为活跃。
何南野认为,提升科创板的流动性,一是参考创业板的做法,逐步适当的降低投资者门槛,让具有一定专业能力的投资者能够参与到科创板市场投资之中;二是严把“入口关”和“出口关”,吸引更多好公司登陆科创板,同时,对出现问题的公司,坚决予以惩罚甚至退市,以此打造一个良好生态;三是不断引入长线资金,提高资金来源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四是进一步做大融资融券的比重,逐步推出T+0等制度,让股票买卖变得更加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