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女人梦见自己在空猪圈里 梦见建养猪厂

自2018年8月我国确诊首例非洲猪瘟以来,我国累计扑杀生猪超百万头,近期生猪价格也有所上涨。面对人们对“能不能吃到便宜猪肉”的需求,每一头最终出现在人们餐桌上的猪都显得格外有价值,而猪能不能更“活卖”成了养猪场最关心的问题。

“要解决老百姓吃肉的问题,首先要解决自给自足的问题。”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日前在国务院办公厅新闻发布会上表示。9月10日,据中国政府网站消息,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明确猪肉自给率目标保持在95%左右。

然而,非洲猪瘟这一“黑天鹅”事件对国内养猪业的影响却是雪上加霜。近年来,中国传统养猪场因环境问题和经济效益不佳而关闭。这也向养猪企业和养猪户发出了一个信号:一定要科学养猪。

9月10日,本报(www.thepaper.cn)记者从中国政府网站获悉,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号文,提出稳定当前生猪生产,加快建设现代化养殖体系,推动生猪生产科技进步,推广智能养猪设备。

在此背景下,备受人们关注的AI能否成为高效养猪的出路?根据阿里巴巴云披露的示范数据,AI每年可使母猪多产3头仔猪,仔猪的死亡淘汰率降低3%左右;京东数字分公司介绍,智能饲养的猪平均屠宰时间可缩短5-8天。智能养猪的手段还包括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温度、湿度、粉尘、氨氮等,改善猪群的生活环境;在物流环节,利用测温等技术监测运输过程中环境卫生的变化,实现猪脸识别.

“不好好学习,回家养猪!”这句话在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中国可能不适用。近年来,互联网龙头企业纷纷“进军”养猪业。本报记者选取了三家高科技猪场,详细讲解他们的“科技养猪经典”。

阿里云:为每头猪创建身份证,母猪可多生3仔

“母猪杜洛克C7259,未怀孕,请12小时内再安排配种!”这个提醒出现在中国某猪场员工的电脑上。

2018年12月,阿里巴巴旗下阿里巴巴云与四川特驱集团、康德集团合作开展“AI养猪”。其中一个项目是与猪科学家合作,开发一种判断母猪是否怀孕的算法,从而增加猪场的产仔数。9月11日,阿里巴巴云农业AI工程师雷宗雄在接受《The Paper》采访时表示,经过半年多的实践,阿里巴巴云的大脑可以有效辅助人工判断。工程师仍在基于设备获取的图像和视频数据开发更多应用。

母猪怀孕与否是一件大事。对于猪场来说,母猪的产仔数是核心竞争力。什么时候繁殖,繁殖后是否怀孕,是否重复繁殖,一个周期通常需要一个多月。而母猪如果错过怀孕,不能怀孕,就会在养猪群体中成为“无效繁殖”。

事实上,不管你是否怀孕

,母猪自己也不知道。所幸,科学家已经发现猪的行为本身就是真相。


人都有自己的身份证,但通过阿里云ET大脑,每一头猪也会有自己的身份证,并建立相应的档案,将每头猪的品种、重量、喂养天数、出生日期、病情史等信息输入档案。


通过身份信息,可以将养猪模式由大规模养殖向深度和精细化养殖转变,可以根据每头猪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养殖方案。同时,通过红外线测温技术可以了解猪的体温、发病情况,避免交叉感染。


有了标准化的饲育过程和数据跟踪管理,一头猪从出生到上桌,是跑了100公里还是500公里,是什么品种,在哪里养殖,是否有不良因素等等这些信息,将会呈现在一份数据标签上,并展示给食客。


雷宗雄介绍,AI养猪的核心是成本和效率,也是未来创新的基础。设备可以24小时不间断在猪场巡检,获取的信息都会被数字化。这些数据未来也会成为猪场智能化的基石。


“如果采用人工的形式,需要定期巡查—→登记在册—→誊抄到电脑上。首先数据不是全量数据,其次人工存在主观判断,有不准确性。”雷宗雄向记者表示。


与阿里云进行合作的四川特驱集团、德康集团年出栏猪200万头左右。记者了解到,在这项算法的理论验证阶段,AI可以让母猪每年多产3头小猪仔,且猪仔死淘率降低3%左右。这两家企业的50头母猪规模以上的猪场将在2019年年底前全部安装这套人工智能系统。


“用互联网的技术更好地帮助猪场实现了科学化管理,另一方面也会为未来科学养殖技术的突破提供数据基础。”对于AI养猪的意义,雷宗雄这样总结道。


网易未央:首创“猪用马桶”,公开直播养猪


网易味央:花园猪场+全自动管理,公开直播养猪


作为互联网公司里较早进入传统养猪业的企业,网易旗下网易味央已摸索了10年。2009年2月网易CEO丁磊广东省“两会”上首提“养猪”,彼时丁磊称“网易希望探索出一个可以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提供农村工作机会的又能全国推行的养猪流程和模式”。


网易味央的首座互联网养猪场选在了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据澎湃新闻记者了解,该猪场选址在一处植被覆盖率达71.1%的花园农场,且附近有丘陵和植被作为屏障,以隔绝外来病源。在建场之初,网易味央就采用了标准化的工程以便管理的标准化,比如其全自动液态料饲喂系统可以实现自搅拌、便于冲洗,根据猪只情况进行精细化高效饲喂。


此外,网易味央方面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表示,味央猪场采取数据化养殖,猪只生长情况全监控,也是中国首个公开直播的养猪场。


在数字智能方面,网易味央采用环控系统自动收集猪舍内部的温湿度等,实时监控养殖环境情况。


禽畜粪便和养殖过程的气体作为农业环境污染的大头,网易味央在前端设计了“猪用马桶”排污系统,将猪的吃饭休息排泄三点分离,减少臭气的产生和高效收集粪污;同时在末端使用臭气处理系统,实时处理猪舍的气体达标排放。


2017年10月,网易味央的第二座猪场落户江西高安,年产15万头黑猪。


京东数科:猪脸识别精准控制生猪出栏体重


在人脸识别靠着AI发展而快速普及的今天,“猪脸识别”等新兴技术,也由此走进了传统养猪业的千栏万圈。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猪脸识别”技术想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给每头猪建立专有的终身档案,记录每只猪的进食情况、健康状况等信息,推行精细化管理。


2019年上半年,吉林精气神有机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与京东数字科技旗下京东农牧合作的AI养猪项目格外瞩目。精气神的猪圈环境使用了农业级摄像头、养殖巡检机器人、饲喂机器人、伸缩式半限位猪栏等现代化神农物联网设备,此外,京东还为精气神配备启用 “猪脸识别” 技术,全部应用到山黑猪养殖过程中。


规模化养殖的家猪,一般出栏体重在100kg左右,已经属于体重较重的猪了,过轻或过重都会显著影响收购价格。“猪脸识别”技术可以统计每一头猪的体重、生长、健康情况。依据每头猪不同的营养需求进行精准的饲料控制,让它不胖不瘦。


京东方面表示,智能化养出来的猪,可以将养殖人工成本减少30%-50%左右,降低饲料使用量8%-10%,并且平均缩短出栏时间5-8天。换句话说,这些猪吃得更经济、长得更快、身体更好。


除了猪脸识别,猪舍中还配有24小时的养殖巡检机器人“巡逻”,可以代替人工管理员进行“白加黑”式的巡逻监测,精准捕捉每一头猪的相关数据,比如为猪测量体温、观察猪的进食量变化,比人工巡检更精确,同时减少很多人力成本。


如果检测到某只猪出现进食异常或其他异常表现,可以利用“猪脸识别”算法快速关联它的生长信息、免疫信息、实时身体状况等,并通过神农大脑分析,在第一时间找到异常原因并通知饲养员对症下药,或通过“24小时营养师”为其更改喂饲标准。


从养猪角度来讲,这可以避免“霸王猪”多吃多占,保护弱势猪群的饮食健康;从金融角度来讲,这为活猪保险、活猪抵押贷款扫清了许多技术障碍;从销售角度来讲,这可以在生猪过长的供应链中溯源、监管,保障民生安全。高科技与农业,正在这片土地上迅速发展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