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当下最流行的小吃,现在小吃行业哪个最火的

“自2003年G42沪蓉高速长湾段建成通车以来,几乎每次遇到路过云龙收费站的饭,都会吃龙溪鱼。”市民杨贺说,龙溪鱼口感嫩滑,香味醇厚,回味无穷。

事实上,因为高速公路,重庆有40种受欢迎的美食。根据重庆高速集团的数据,到2020年底,全市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达到3400公里,将为沿途区县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粮食就是其中之一。那么,在高速公路上,如何才能把美食的菜“炒”得更香呢?近日,记者实地采访调研一周,复制重庆美食因路而生的商业地图。

【故事】

每天卖鱼卖出上万元

41岁的杨贺来自梁平区,目前在主城区一家国企工作。

“我上大学的时候,梁平没有去重庆的高速公路。我只能走国道,从平金梁平、回龙到垫江,再从垫江到长寿,再走长寿公路到重庆。”杨贺说,当时在梁平没听说过云龙龙溪鱼。2003年,G42沪蓉高速长湾段建成通车后,公交车改为沪蓉高速,他从司机那里听说龙溪鱼很好吃。

高速公路通车后,随着车辆的增加和司机的口碑,陇西的鱼越来越受欢迎。

龙溪鱼

提到云龙龙溪鱼,就应该提到刘的龙溪鱼。刘龙溪鱼的创始人是,云龙镇云龙社区(原云龙村)人。龙溪河新鲜肥美的野生鱼激发了刘志俊的灵感。一次偶然的机会,刘志俊在火锅里煮了新鲜的鳗鱼和龙溪河的野生鱼,发现味道非常鲜美。刘志俊开始琢磨龙溪鱼的食材和烹饪技术。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尝试,正宗的龙溪鱼于1989年引进。

刘志俊告诉记者,高速公路开通前,吃鱼的都是周围的人或路过的司机,数量少,一天卖1000多元。

“龙溪鱼真正出名或者高速公路通车后,来这里的人越来越多,大部分都是开车来吃的。”他把酒店面积扩大了很多倍,现在有30张桌子,经常中午就挤满了。十多名员工忙碌,日均销售额1万元。

梁平区云龙镇政府负责人告诉记者,以高速公路为契机,云龙收费站下道口成为美食区。除了刘的龙溪鱼,周围还有很多龙溪鱼餐馆。“一条鱼带动了很多普通人致富,也带动了当地的相关产业。”

邮亭鲫鱼已形成产业链

油汀鲤鱼

在公路上“游”的鱼,不仅仅是龙溪鱼,还有邮亭里的鲫鱼。

家住龙湖紫都城社区的罗锡林告诉记者,上周他和妻子驱车90多公里来到大足驿站吃鲫鱼。

“在此期间,我妻子怀孕了。上周六,她突然想吃鱿鱼,她只想在邮亭吃鱿鱼。她说那里的鱿鱼是最正宗的。”罗锡林说,为了满足妻子的心愿,他们下午4点从北环路上去,5点半左右到达大足驿站。吃完鲫鱼回到家时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

r />

5月17日中午,记者来到大足邮亭的邮亭鲫鱼店,店门前停满了前来吃鲫鱼的车辆。在大厅,每张餐桌上都点了鲫鱼。


“我们从成都到重庆办事,到了大足肯定要下道吃邮亭鲫鱼,不然浪费这次机会了。”成都市民黄亚军说,可能是心理作用,成都也有邮亭鲫鱼,但总觉得这家才正宗。


据传,邮亭一位姓向的老人发明了邮亭鲫鱼。到了1999年,成都、重庆以及川渝地区的一些县市刮起了一股“邮亭鲫鱼”风。


大足商务委有关负责人介绍,邮亭鲫鱼的发展黄金期还是成渝高速公路通车后,因交通的快捷、高效,邮亭鲫鱼得到飞速发展。


记者从大足区畜牧渔业发展中心获悉,邮亭鲫鱼已成为当地的一条产业链。目前,邮亭鲫鱼养殖面积达2000多亩。大足区水产养殖面积8万亩,水产品总量3万吨,渔业总产值6亿元。


记者从市经信委获悉,大足邮亭鲫鱼被列入重庆美食工业化产品50个品牌之一。


扩产能年销卤鹅10万只


“游”上高速路的除了鱼,还有鹅和鸭。


“小罗卤鹅是荣昌老字号,而在当时,这个‘老’只有荣昌人知道。”荣昌小罗卤鹅创始人罗德建告诉记者,从1994年开始创业,从祖传的配方摸索、改进,将其本味与川味进行融合,最终形成了独特的美食。


荣昌卤鹅


小罗卤鹅的机遇是从2014年进驻成渝高速荣昌服务区开始的。罗德建说,在成渝高速这条经济线路的带动下,小罗卤鹅销量持续上涨,知名度随之大大提升,得到沿线旅客和驾驶员的认可。


随着小罗卤鹅销量与品牌知名度的提升,罗德建逐渐认识到作坊式的生产模式局限性。于是,他建了一个拥有2000余平方米标准化生产厂房、800余万元标准化生产线和配套设施,招收近60名员工,形成年产销卤鹅上10万只的荣昌卤鹅生产、销售企业。


因路而火的还有梁平张鸭子。梁平张鸭子食品公司负责人吴幔佳说,凭借高速巨大流量和消费能力,从2005年梁平张鸭子公司入驻梁平服务区,当时只有一个专卖店,一年只有200万销售额。到了2019年底,梁平张鸭子在60余对高速公路服务区卖张鸭子,年营业额8700万元。


万州格格


据统计,因高速公路而火的美食多达40多种,包括忠县香山蜜饼、叫花鱼、万州格格、万州烤鱼、开州雪宝山药膳土鸡、云阳羊脚火锅、江津花椒鸡莲花血鸭等。


【纵深】


高速上的美食大有可为


2018年,重庆举办了首届高速路美食节,重庆小面、九转大肠、江津花椒鸡、莲花血鸭……汇集在渝蓉高速围龙服务区,全国7个省市20余家著名品牌商户、70多种全国美食汇集。


“高速公路举办美食节,除了探索‘交通+’产业深度融合,提升服务水平和高速公路形象外,也对当地的经济有促进作用。”重庆零售商协会负责人表示,美食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对消费者的依赖更重。菜做出来就要吃,而不能像其他商品可以等、可以留。而高速路旅客和驾驶员来来往往,时间紧迫,菜又不能等,这样相得益彰。


这名负责人表示,通过高速公路的巨大流量和消费能力,对美食产业链将起到重要促进作用,当地的直接经济和间接经济也有很大的提升。


有数据显示,重庆高速公路每投资一元钱,就可为沿线地区带来0.67元的直接经济效益,算上给各种产业带来的间接效应,总计将达90余元。


来自成渝高速公路公司的数据,成渝高速公路沿线地方经济迅猛发展,以成渝高速最偏远的荣昌区为例,从1995年地区GDP20.62亿元,发展到2020年的709.8亿元,增长了近34.4倍。与此相对应的是,高速公路发展较晚的重庆东北东南地区,比如地处渝东北的巫溪县和地处渝东南的彭水县,其2020年的GDP分别为110亿元和245亿元。


重庆高速公路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高速公路对沿线地区经济的拉动GDP最能表现,同时吃的也很明显。比如2017年武隆服务区升级改造后,当时入驻武隆服务区的麦当劳餐厅为例,20天实现收入129万元,同比增长21%。武隆服务区提档升级后新增经营业态近110个,新增就业600余人,年经营收入可达1.8亿元,其中餐饮和小吃近1.2亿元,增长10%至20%。“高速公路对沿线地区的美食拉动经济增长在15%左右。”这名负责人说,对美食的拉动是随着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的增加而增长。2015年,全市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在2500公里左右,到了2020年达到3400公里,日均车流量达85万辆次,年服务人群超4亿人次。


重庆产业经济研究院教授唐奇云表示,高速公路对沿线的经济拉动很明显,借助高速公路而火的东西很多,如房车营地、自驾游、美食等。


“虽然美食是小众经济产业,但是对当地老百姓致富就是大产业。”他说,2018年重庆在高速公路服务区举行美食大赛,2020年江苏也在高速公路服务区举行美食节,可见美食经济不仅对高速公路提升服务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对拉动当地美食产业也有很大的间接效应。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郑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