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江湖离不开帮派。
放眼互联网,不难发现福建企业家正在成为一支强大的新生力量。无论是美团的王兴、今日头条的张一鸣,还是美图秀秀的蔡文胜、吴洪欣,他们天生就有一种敢打敢拼的狠毒精神,就像闽方言里的歌词说的那样,“爱打就赢”。
在这群福建互联网大佬中,笔者注意到了一个人物,那就是改名中国的创始人孔德靖。
孔德靖在中间
与王兴、蔡文胜等大佬相比,孔德靖的名气并不大,但他的狠毒、勤奋、努力一点也不逊色。
“问题学生”邂逅互联网
孔德静出生在福建小芸的一个普通家庭,是一个典型的草根。“我毕业的时候其实没有想过开公司,因为找不到工作。”孔德靖对自己的过去直言不讳。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互联网。初中时,孔德静经常在游戏厅徘徊,上课不是睡觉就是开小差,考试成绩一片混乱。为此,家长要额外给学校交一笔“赞助费”,这样他才能上高中。
对于自尊心很强的孔德靖来说,这样“不堪”的经历曾经让他“抬不起头”。然而,当他遇到电脑,一个更有吸引力的新事物时,痛苦变得微不足道。
为了能在电脑世界里自由漫游,他和同学一起学习编程,独立为一家超市做了一个管理软件。当时他玩得很开心,只想着开一家能像比尔盖茨那样影响全世界的软件公司。
这种“放纵”自然在高考中得到了不好的后果。1999年,他的成绩只被职业技术学校录取,于是他进入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幸运的是,他可以继续在他最喜欢的电脑上折腾。但是,很快,他发现老师在计算机课上教的无非是打字,可以满足饥肠辘辘的孔德静,他被班里公认为打字高手。
失望的孔德静不得不寻找自己的出路,沉浸在自己的编程世界里。于是,他干脆回家把妹妹送到电脑前,搬到学校,躲在宿舍里学习,学习自己制作网站,甚至给自己起了一个可爱的网名“丸子”。
在独自做网站的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个可喜的商机——做网站赚钱。当时一个网站的要价在600元左右,除去域名和空间成本,净利润在300元以上。从那以后,他几乎每天都在一些论坛学习技术,寻找订单。他熬夜是很常见的。
然而,在期末考试中,他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很多科目因为成绩不好不得不留级。这时,已经被打死的孔德静也不在乎成绩不及格,转而继续从事自己的网站业务。
逼上“梁山”
俗话说,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四年过去了,孔德静直到毕业才真正意识到“后悔”是什么意思。2003年,有一个
身“武艺”的孔德菁准备大干一场,结果碰了一鼻子灰,“我那时在计算机网络方面技术确实过硬,但找工作所需的敲门砖高学历我没有。”他说。后来,经大学做兼职时认识的一个客户介绍,他才得以进入深圳一家SP(服务提供商)做技术总监,然而天有不测之风云,随着国家对SP的监管越发严厉,仅仅半年时间,孔德菁就打道回府,辞职走人。
从深圳回到厦门重新开始,哪有那么容易,受尽白眼费了好大劲才找到一份月入1000多的工作,“我在深圳半年时间已经赚了十几万元,读书时我小打小闹地兼职接单,月收入也有1000多元。”愤懑不已的孔德菁,决定自己创业,不看别人脸色。
直到现在,他还坦承“我毕业时其实没有想到开公司,是因为找不到工作的无奈之举。”2003年,被逼上“梁山”的孔德菁拉上两个合伙人在厦门松柏的一栋居民楼里,注册了一家公司,一心一意做自己熟悉的网站建设。

他没有意识到的是,当时网站建设已经进入红海,与他类似的公司成千上万。同行之间不是互相压价就是互相拆台,恶性竞争由此滋生。初入社会的孔德菁哪里招架得住,哪怕是赤膊上阵苦战,也不过是苟延残存多一会罢了。
一年后,精疲力竭的孔德菁忍痛离开,就这样,第一次创业以失败告终。不甘心的他,不久后又重整旗鼓,与一位BBS论坛上认识的人一起成立工作室,开始第二次创业。新公司的主营业务是推出免费开源的BBS3000,然后通过定制开发收费,并对商业用途售卖版权。
然而这次临时搭建的团队很快矛盾重重,再加上经营举步维艰,在花掉自己数万元的积蓄后,孔德菁只能再次仓促离场。
接连创业皆惨遭滑铁卢的孔德菁,进入人生的低谷。任凭再怎么爱折腾,此时也只能打道回府休养生息了。
东山再起
如果孔德菁就此认命,国内域名领域的历史就得重写,但偏偏他不是会认命的主。

孔德菁与郭台铭
2005年8月,孔德菁开始了自己的第三次创业,创办易名中国,方向是域名领域。之所以选择这个方向,源于姚劲波的点拨。四个月前,赋闲在家的孔德菁受邀参加第一届中国站长大会,在那里他结识了任时时任万网副总裁的姚劲波,当时的万网就是国内赫赫有名的域名服务网站。闲聊中,姚劲波建议他以域名抢注作为切入点,从域名注册商开始,作为第三次创业方向。
姚劲波不仅给予指点,还入股投资易名中国。久经沙场的孔德菁,就像找到了组织一样,开始以直捣黄龙之势在域名领域一骑绝尘。从入局开始,他的打法就有异于绝大部分玩家,当别人纷纷投资.com域名时,反其道而为之,专门抢夺.cn域名,最高峰时,手握将近3000个这样的域名。
凭借次抢滩,他慢慢站稳脚跟,“那个时候还没有想过.cn域名会升值这么快,现在看来当时的选择是正确的。”
与微软的合作,是孔德菁最得意的一次出手。2006年底,微软主动找上门寻求合作,提出由易名免费帮微软部署邮局产品,而微软则在MSN的网站和工具上免费投放广告的合作方案。
易名内部对这种合作方式意见不一,因为效果难以立竿见影,自然反对的不在少数,但孔德菁极力坚持合作,最后由他顶着压力拍板定案,易名中国答应了与微软的战略合作。
这次合作在2007年底,颇见成效,大量的域名投资者、注册者、经纪人开始入驻易名,易名一举中国成为国内第一大CN域名注册机构,随后,一路凯歌前进。孔德菁荣登“2009中国大学生创业富豪榜”第25位,坐拥上千万资产,甚是春风得意!2016年,易名中国登陆新三号,估值10亿元。
然而好景不长,随后业绩一路滑坡,人气也大不如前。今年1月17日,据易名科技公告显示,实际控制人孔德菁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916.6万股被司法冻结,麻烦不断。
一直在商海里打滚的人,鼻子自然灵敏。早在行业陷入瓶颈之前,他已然投身别的领域。
在一次互联网从业者聚会上,他结识了360掌门人周鸿祎,由于周鸿祎一直灌输“一定要做硬件,尤其是硬件APP”这样的信息,孔德菁在2013年11月拿出了约20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成立“云朵科技”,正式入局硬件领域,并于2014年6月推出“云朵智能定位鞋”。
一路磕磕碰碰走来,孔德菁依然保持乐观,他总爱调侃自己,“学校不好,又是挂过科、留过级的人,所以心理承受能力特别强,不怕失败,也更敢孤注一掷地去投入”。
确实,人生便是这样福祸相依,低谷也好,高位也罢,还是得微笑着往下走,因为永远不会知道,等待我们的是什么。
作者:唧唧 电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