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创期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多重融资,通常包括三个阶段:(1)从孵化器或像YC这样的天使投资人那里拿几万美元作为启动资金,(2)融资几十万甚至几百万来建公司,(3)当业务非常成功的时候,融化几轮来加速几个阶段的发展。
实际情况可能更复杂。如果第二阶段进行两轮融资;跳过第一阶段,直接进入第二阶段。但这条三阶段之路至少是个体创业者可以选择的道路之一。YC遇到越来越多成功募集到几十万资金的公司,而第二阶段的这些公司也是我们投资的主要对象。根据他们的融资需求,保罗会给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善于“自我推荐”
在正式谈话之前,你应该尽可能多地被介绍给投资者。如果只是在路演中介绍项目,会同时介绍给很多投资人。但即便如此,你也应该补充一些你收集的信息。
我们一定要这么做吗?答案是肯定的。有些投资者会让你给他们发商业计划书,他们真的不希望创业公司直接来找他们。
引荐的效果千差万别,最好找刚投资过你的知名投资人。当你被投资者认可时,请他向其他投资者推荐你。其次,引荐人可以来自他们刚刚投资的创业公司的创始人。此外,你还可以从商业圈的其他人那里获得推荐,比如律师或记者。
此外,还有AngelList、FundersClub、WeFunder等融资网站,可以为你介绍投资者。融资应该从你拥有的投资者名单开始。此外,一旦你从一些知名投资者那里获得了投资,你就可以更容易地在这些网站上筹集资金。
拒绝投资者“模棱两可”
默认情况下,投资者会在明确同意之前拒绝,并毫不含糊地提供报价。
如果可能,投资者更愿意等待,但这种等待也意味着投资者占据主导地位。他们不回邮件,说得好像已经答应了一样,这让你觉得他随时都会投资,但这种模棱两可的拒绝应该被创业者明确拒绝。
以下策略将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但这个策略生效的前提是,你不会被听起来积极但实际上消极的话所迷惑。如果你认为投资者认可了你,那就让他们确认,不管有什么不同,都可以通过书面协议来确定。在此之前,对方会拒绝。
基于期望值的筛选
与投资者交谈时,要坚持广度优先,这种研究要基于预期。与投资者交谈时,你应该同时与他们交谈,而不是一个接一个。对投资者来说太费时间了。
此外,如果你一次只面对一个投资者,他们不会感受到其他竞争对手催促他们迅速行动的压力。但是你不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个投资者,因为有些人更有可能投资。最好同时和所有潜在投资者谈,但要多关注那些有投资希望的投资者。
预期值=投资者答应的可能性高低×答应后的好处。例如,一位杰出的投资者能投资很大,但很难说服,而另一个不起眼的天使不会投资太多,但很容易说服。这两者的预期值可能是一样的。
如果一位不起眼的天使只能投小额的钱,但是需要你多次接触,他才能做出决定,这样的话,预期值就非常低了。最好就是把这些人留到最后再见。
通过这样的方式,你就不会受到那些不明确拒绝你、若即若离的投资者干扰,因为你也以同样的方式和他们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还可以保护你不受慢慢疏离的投资商的影响,就像分布式算法可以在处理器运行失败的时候保护你一样。
若某些投资者不回你邮件,或见了很多次面却迟迟不给最终答复,那你就不用太在意他们。但是你要严格控制分配概率。你不能用你对投资者的渴望程度来判断他们对你的渴望程度。
明确投资节点
当投资者总是习惯性地表现得比实际更积极乐观时,你怎么判断你和投资者究竟进展到哪种程度了?这时候要看不能只听其言,而更要观其行。从第一次交谈开始到最终汇钱,每个投资者都有一定的轨迹,你要清楚他的轨迹包含了哪些步骤,你现在进行到哪一步,推进的速度有多快。
开完会后,要多问投资者下一步怎么走。不要太莽撞,但要明确节点。如果投资者闪烁其词或拒绝回答这些问题,那你可做最坏的打算。(有项目要做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找Z博士:zboshi007 )那些真正对你感兴趣的投资者通常很乐意告诉你汇钱之前的事,因为他们已经考虑过了。
如果你谈判经验丰富,肯定知道怎么提这些问题了。如果不是,可以使用一个小技巧。缺乏经验并不会降低你的吸引力。如果你创立了一家科技公司,却是个技术小白,你的吸引力自然会下降,在融资方面是个新手倒无关紧要。所以,你可以坦诚说对融资不在行,并问他们的流程以及你现在处于哪个环节中。
获得第一份认可
大多数投资者对你的看法取决于其他投资者的看法。一旦你开始得到投资者的认可,你之后的融资将非常顺利。但问题是,第一步是最难迈出的。
获得第一份实质性的投资,你就成功了一半。第一份投资的分量取决于它的来源和钱的多寡。亲朋好友的投资通常不算数,不管金额有多少。但如果你从一个知名的风险投资公司或天使投资人那拿到5万美元投资,那你得到的投资通常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确保钱能到手
俗话说“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钱不到银行账户里就不算交易成功,不成熟的投资人会食言,顶级的风险投资公司也会食言。我经常听到没有经验的创业者说“我们已经融到了80万美元”,却发现其银行账户里一分钱都没有。在投资市场中,买方是特别容易悔恨不已的。
但世事难料,可能会出现一个更有力的竞争对手,又或者联合创始人退出。但即使是一天的拖延,都有可能导致投资者改变主意。所以,当有人承诺投资,就要跟进资金情况,直到最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