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企业腐败的案例太多,不胜枚举。管,大大增加了管控成本;无论如何,浪费腐败的代价是形成的。总之,整个社会最终都会为此付出代价,陷入囚徒困境!打破这种困境并不容易。
民企内部腐败全观察。
近日,风头正劲的互联网巨头内部腐败事件接连爆发。作为曾经的塑料桶老板,我对这个问题也有着敏锐的痛感。但是现在民营企业自己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一,民营企业腐败的形式
1、国外回扣。每个人显然都怀疑,但没有证据。因为民营企业根本没有调查能力。
2、内部腐败。这种模式是最多的。公司要求老王购买一批电力线,明确供应商、品牌和价格,但老王仍然可以侵吞一半。发生了什么事?老王先按照公司要求买了一公里,给公司看。没问题。报销。但是老王同意供应商的意见,可以用剩下的电线退款。其实可能走了500米,老王把剩下的500米电线退了钱。公司查不到,总破不开隐藏作品的数量?
3、收集下属的孝心。部门经理有权分配业务,每个人都知道该给谁一个好的清单。
4.虚假价格。修车花了1000元,报销了2000元。
二、原因
开票成本很高。现实中,有大量的现金交易没有开票。这部分没有开票的交易为其他乱开票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比如五金店卖电线的时候,一般没人要发票,但是五金店要在一定程度上开一些发票,不然就不好看了。需要发票的,买一百块钱的电线开票,退五十块钱,小老板就不管了。
第三,打击力度
理论上讲,民营企业内部的贪污贿赂也是违法的。然而,大多数小型民营企业并没有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投诉可以举报,但是没有证据,相关部门可能没有太多时间处理。不信你试试。大家都知道。但是,民营企业怎么会有证据呢?贪污贿赂主要是证人见证,小老板是不可能强迫违法者证明自己违法的!在民营企业中,贪污贿赂大多数量少,次数多,成本高得离谱。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是一个理论。相关部门为了你的一万元被盗用,调查费用几万元。可行性有多高?理论和实践不是一回事。
第四,犯罪心理
个别民营企业的不良分子犯罪时毫不畏惧。因为他抓住了小老板的一些辫子。安全监管、环保、税务、质检,哪个企业没有违规?如果一个企业真的标准化到了极致,成本肯定比同行业高很多,那你就走不下去了。因为你抓住了小老板的辫子,找到了也没关系。
动词(verb的缩写)建议
相关部门要实事求是地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让小老板在成本可以接受的情况下规范运营。小老板只有在压力大的时候,才能对内部腐败有信心。如今,大型互联网公司通过投资天文数字获得巨额利润,因为它们各自占据了一块领土,其他公司很难与之竞争。他们内部管理相对规范,辫子不多。如果是皮鞋厂,所有街道都是同质化的。如果成本增加20%,外商就会去越南下单。
车间小拉长是怎么捞好处的?
="font-size:15px;">车间小拉长,管15-25个人,根本看不到任何现金的。但他还是能搞出花样来。秘密在于招工。现在企业零零碎碎招工,不好招,拉长是小工头,他手里有15到20个熟人,专门做某个行业的,你把这个人招进来,等于是把这一片人都招进来。然后他就是拉长。拉长负责一条流水线,流水线的工序有好有差,工价也不一样。他再去招聘一些没有经验的最底层的农民工,把最费劲,最不挣钱的环节,交给那些没经验的人去做,把最挣钱的岗位交给亲戚或者熟人去做。
那些亲戚熟人一年挣了十一二万,每人再给他拿个六千八千,他自己也有工资。他的一半收入来自于别人的孝敬。当然,别人也不会平白无故给他孝敬。他其实就是带着这群人,在关键时刻,出个难题,找老板要更高的工价。 如果老板不答应,那么做了一半的活,是没有人接的。就算你找人来了,也完成不了,小老板必然认怂。
当然,这些人在这个行业里,也不敢把名声做的太坏,否则没人敢请他们。这种你来我往的扳手腕,都是私下进行的,所以你会发觉,工价年年在涨,但是,中小企业生产效率并没有得到明显提高。
再说一个私企库房捞好处的传说。
库房不经手现金的。表面看好像,除了盗窃以外,库房搞不出什么钱了。但事实上,一个初中毕业的农民工,在一个小私企的库房里,收入居然非常之高。说白了。他可以决定,用哪个物流公司?
这个企业是生产泡货的,就是体积特别大,单价不高,类似于塑料桶之类的。这个企业的特点是,以销定产,有订单了就很急,没订单的时候什么事也没有。抢时间,就需要库房和物流公司的大力配合。首先库房要把货整理出来,然后物流公司要及时来拖走。
如果物流公司不给库房一定意思意思,库房就会刁难物流公司,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最后的结果就是,货发不出去。或者货到了,入不了库。库管还恶人先告状,天天说这个物流公司这里不好,那里也不好。小企业老板也不可能到物流公司去吵架。那么就问库管怎么解决?库管说,另外一家某某物流公司服务态度非常好,价格也差不多。老板没办法,为了保证大局,只能换物流公司。
听上去价格差不多,实际上,花头非常多。发货有零有整。你把整的拆成零的,同样发出这些货,那么,计价的金额就不一样,加急不加急,日常快递等等各种各样多揽货,多收费,多计算的办法。企业也不可能再增加一个监督员,天天管这个库房。
最后的结果是,库房的发货效率出奇的高,库管可以星期天也来发货,有事情他不吃晚饭在那里加班。但是,物流费用也越来越高。老板也没办法了。如果换人,重新招来的人是生手,发错货的成本可能要比他贪污的成本还要高。
企业的实权大多掌握在管理层。企业是否亏损,管理层漠不关心,但他们自己私下肯定是捞到巨大好处了。
1、招工权。各个部门经理都有势力范围,老板根本无法改变。你硬找一个人给部门经理,部门经理就天天来说这个人工作能力差,故意设下圈套坑新人,再给老板难看。
2、派工权。有的活利益大,有的活是倒霉差事。给谁不给谁,是部门经理决定,自然好处大大的。
3、采购权,吃回扣。
4、发货权,畅销商品发给谁,谁就赚钱了。
5、分配权。年底发奖金,部门经理决定,下面的人都拍他马屁。

为什么中小企业老板很难防止员工捞好处?
中小企业,管理层基本上是一人一岗,员工是很难得到晋升机会。如果发觉升迁无望,那么很多人就开始动小脑筋。前两天,我听说一个故事。
企业的电力线路要重新改造,需要采购一批材料。小老板被下属坑了一把。电力设备有很多是隐蔽工程,到底需要买多少材料,很难说得清楚。结果办事人员和供应商勾结起来,明明需要一千米,他说可能要两千米,还把原材料全部搬到了现场。小老板清点后,也没发觉问题,工程结束后,实际只用掉了900米。剩下的一半,悄悄地拖回去退钱,变成了办事人员的回扣。
如果要找证据,必须把隐蔽工程重新撬开,逐一清点。这大概需要2到3天的时间。撬开了,再重新装回去,成本又增加了。小老板估计办事人员可能捞了一二万块钱的好处,但要查清楚,成本可能要三五万块,而且耽误很多生产的时间,事实上,不了了之了。
采购,销售,财务,工资发放,奖金核定,招聘,库管,报废,各种琐碎的小事情,每个环节都可能被人利用。小老板是根本管不过来的。这种故事和传言,在企业小老板这个圈子里,是非常多的。
按照工作经验,一个小老板只能管理八个人。再多,就没有精力去管。而企业只要做上规模,管理人员一般至少有二十个了。企业只能是层层分权,一旦把权力分下去了,那么各种各样捞好处的事情,时有发生。
这时候,企业就变成了一种赛跑。你的盈利水平超过了挖墙角的速度,你的企业就还在发展。否则,企业就越来越糟糕。据我对身边各类型的老板,近20年的观察,绝大部分企业最后都是倒闭的。一旦企业盈利水平下降,那么这个企业就成为内部很多人挖墙脚捞好处的平台。很多老板也只能被迫结束经营了。
很多夫妻老婆店是很挣钱的,一旦复制扩张规模大了,企业居然就破产了。道理就在这里。

来源:@财宝宝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