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禁塑令”落地,企业研发的可降解生物基塑料订单量激增(介绍)
鑫达集团十几年的研发成果一夜之间成为“新宠儿”(主旋律)
R&D平均每年2亿元的投资对于黑龙江的一家民营企业来说是相当大的一笔。为什么会有如此长期持续的研发投入?
“因为物超所值!”黑龙江信达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林航斩钉截铁地说。持续的R&D投资为信达集团带来了持续的利润增长。企业销售额从2009年的9.27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16.75亿元,11年增长12.59倍,达到数百亿台阶。增幅较大的是企业净利润和纳税额,分别增长了16.56倍和57倍。
林翔介绍了信达以玉米为原料开发的可降解塑料袋。
研发生物基材料 已获专利85项
走进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鑫达集团的新产品展区,塑料袋、一次性塑料吸管、杯盖等一应俱全。上面印着许多超市和快餐店的标识,让记者们惊叹不已。
“是的!都是可降解塑料制品,以玉米、秸秆等可再生生物质为原料,加工成高分子材料。”林航告诉记者,这种可降解的绿色环保材料有一个学名叫——的生物基材料,听起来“高大上”。
“自今年1月‘禁塑令’在中国全面实施以来,市场对生物基材料的需求激增。”林航介绍,“今年以来,企业接到的订单数量比去年增长10倍以上,订单金额突破4亿元。”
当传统塑料袋和塑料吸管的寒冬来袭,为什么信达的生物基材料一夜之间成为行业“新宠儿”?
这要从储备研发开始。
追溯到十几年前,专注于高分子材料研发的信达早就意识到,“白色垃圾”塑料已经成为人类的公敌,绿色环保材料必然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基于此,企业开始储备和开发可降解塑料,以应对白色污染问题。
林航介绍,自生物基材料研发以来,信达每年投入研发资金约1.2亿元,已获得生物基技术专利85项。
当全球多个国家向“白色垃圾”宣战时,2019年,信达承接的“30万吨(生物基)复合材料项目”开工建设。“我们的生物基材料产品在使用后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完全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真正取之于自然,归于自然。”林航介绍,公司上下游产业链拓展,2020年开始细分产品研发。比如原来开发的可降解吸管材料适用于冷饮,公司根据客户需求开发了热饮吸管。公司目前已开发出四五十种可降解产品,可满足一次性餐具、饭盒、高端婴儿餐具、玩具等不同市场需求。
持续研发赋能 稳固领先地位
生物基材料只是信达开发的众多新材料之一。作为中国高分子复合材料行业的龙头企业,信达首先在汽车高分子复合材料方面下了大功夫,这仍然是企业的主要盈利点。
-size:15px;">一辆被解剖的黑色轿车在公司产品展示区格外显眼,仪表台、立柱、发动机罩盖和空调壳体等车辆内部结构一览无遗。林航告诉记者,这些结构以及轿车的挡板、保险杠等,都是阻燃塑料件,而这台大众汽车上能看到的塑料件全部采用了鑫达研制的高分子材料。这,得益于鑫达的发展战略。从公司的战略图谱上可以看出,鑫达成立之初经历了10年的研发储备期,正是这些技术积淀,使鑫达成为第一个进入一汽大众配套体系的中国企业。此外,鑫达还拥有第一个中国车用高分子复合材料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连续五年实现中国车用高分子复合材料产销第一。
“如果拿车做比的话,我们这些进口设备都是劳斯莱斯、法拉利级别的。”在鑫达的实验室,林航自豪地向记者讲解每一台仪器设备的“绝活儿”,“这台设备可以控制在零下40摄氏度到零上250摄氏度之间的任一温度。由于新能源车发动机舱里没有冷却系统,所以对高温的性能要求比传统车要高,这台设备就可以支持我们在高温下进行材料研发。那台设备可以测试在重复震动环境下使用几百万次时,材料会不会磨损……”
作为国家认可(CNAS)实验室,鑫达的40个实验室可满足高分子全生命周期89项检测,为行业内最全。
依托这些行业顶尖的研发硬件,鑫达与剑桥大学、慕尼黑大学和清华大学等80余所国内外高校院所合作研发,引入行业前沿、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品,同时以业内知名厂商的高利润产品为标准,研发高于其性能标准产品,提高产品竞争力,替代进口产品。
有了强大的研发实力赋能,如今鑫达的材料应用已覆盖汽车、轨道交通、海洋工程与船舶、航空装备、电子电器、农业装备、3D打印等多个领域。2020年,鑫达集团位列中国石化企业500强第132位,中国制造企业500强第471位。林航说:“为了保证我们始终处于行业引领地位,公司还将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育人才强团队 打造世界级企业集团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明晰顺畅的职业上升通道是鑫达吸引人才的最大磁石。
刘洋,南开大学博士,去年毕业后来到鑫达集团,在产品研发部获得了公司内部的材料降本项目,他带领10人团队通过大量研究,找到了一种新的替代材料注剂,1吨产品可节约成本100元,而每月该产品的用量约为100吨,为企业节省了不少费用。
刘洋说:“对我吸引最大的是这里的平台,多数企业不会给刚毕业的学生独当一面的机会,更多是配合其他人,而在这里,有思想有能力的人有机会带领团队去施展自己的抱负。”
“公司每年自立的研发项目有上百项,年轻人贴近市场提出使用新的材料或设备改造的想法,我们都会支持。”林航说。
从项目历练到走上管理岗位,是鑫达多位高管的成长路径,这也让公司的年轻人干劲十足。目前,企业研发团队平均年龄在34岁左右。
鑫达年均研发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的3%以上,高投入带来了高产出,近三年项目转化率由50%提升到70%以上,目前公司的销售收入均来自于研发。
在创造效益的同时,企业的高投入还得到了政府部门的真金白银支持。“按照国家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我们去年获得税收优惠4000多万元;省科技厅按上限给予我们研发投入后补助300万元。”鑫达集团总经理助理王丽杰介绍,“国家和我省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投入研发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今年国家将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到100%,相当于我们每投入100万元研发费用,可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200万元。”
谈及未来企业的发展方向,林航说:“我们瞄准‘十四五’规划、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以及市场前沿信息,研究未来发展需要什么样的材料,现有材料存在什么问题,怎样去解决。例如‘十四五’期间,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将处于上升期,对碳达峰、碳中和将起到重大作用,鑫达就会从产品配方阶段,研发如何降低能耗、降低碳排放。未来我们将打造中国领先的世界级新材料企业集团。”(文/摄 黑龙江日报记者 彭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