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的首家“火锅食材超市”开业了,这标志着其新零售业务正在加速落地。
这家食材超市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聚福苑,占地面积约40平方米。除了火锅食材,海底捞的零售产品如烤串、半成品菜、牛肉粉、干拌饭、酱料都有卖。
选址社区,产品组合多样,意在家庭场景市场
第一家店所在的聚福园,位于朝阳路北侧,是典型的社区,与中国传媒大学相对。店内分为七个区域,分别是食品区、底料区、酸粉酱区、锅灶区、饮料区、预包装区、自助收银区。除了自助收银机,和锅圈、懒熊等品牌的布局没什么区别。
店里有四个搭配好的套餐,两个258元,三个388元,四个458元,六个618元,从单价上来说基本和海底捞店一样。
零售比重加大,品类齐全
除了常见的肉类、青菜等火锅食材外,海底捞也有很多自有品牌的产品,包括鱼香肉丝、酸汤肥牛等半成品,自热锅、酸辣粉、酸辣牛肚粉、番茄牛肉粉等方便食品,底料、调味料等。产品的客户价格在25-33元之间。海底捞甚至还有爆零食,比如锅巴、爆米花、三角薯片,混合包装和单独包装都有,价格9.9元。
餐饮外卖站+零售前置仓,线上线下,仓店一体化
打开海底捞外卖小程序或送到美团和大众点评选择的站点外的家中,定位店铺就近区域下单。小程序匹配海底捞聚福园的“火锅食品超市”。这样的外卖站+前置仓的配置降低了重资产
-gid="1216237" qid="6538733131447407880">开店的成本,扩大了海底捞的业务辐射范围,仓店一体,把海底捞的零售推到了消费最前端,更像是“淘汰郎小火锅+锅圈”的模式。
如何看懂海底捞食材自提站的战略?
先从业绩上看。海底捞2020年中期业绩报显示,上半年海底捞集团实现收入97.6亿元,较去年的116.95亿元下降16.5%,净利润由上年同期的9.12亿元骤降为-9.65亿元,降幅超过200%。但外送业务增长强劲,收入超4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由1.6%增至4.2%。与堂食相比,外卖或成为海底捞业务新的增长助推器。
再从门店数量上看。先看新开店数量,截止今年8月份,海底捞顶住疫情压力逆势新开了173家门店。全球门店总数从去年年底的768家增长至935家,平均算下来,每1.05天就有1家新店开业。再看闭店数据,据极海大数据显示,截至11月10日,海底捞已覆盖全国30个省份127座城市,拥有门店574家,而从6月22日到9月22日,3个月间海底捞门店锐减200家。


最后从股价上看。业绩下滑,裁员1万人,涨价未遂等一系列负面情况下,在中期报公布后,海底捞股价反而逆势上涨,市值在最高点时到达400亿美金一度接近百度市值,让众多投资机构大跌眼镜,“海底捞值一个百度”的争议一度成为资本圈的谈资。

小结:首先,海底捞希望有新的增长点、新的故事讲给资本市场听,继续推高股价;其次,市场需要继续下沉,开店不能停,而且实体店作为海底捞品牌形象的延伸作用越发明显;最后,外卖、外送业务成本小,模式轻,已经成为主营业务中不可或缺的新的增长点。一言以蔽之,未来一旦“食材自提店”业务跑通,将会被大批量复制。
讲完海底捞,我们再回过头看看火锅食材这个模式,先来个灵魂三问:
海底捞开“火锅食材店”,锅圈、懒熊、盒马们答应吗?
外卖+零售的模型,对海底捞来说是蜜糖还是毒药?
“火锅食材店”真的是个好买卖?
赛道拥挤,供应链为王
今年2月、7月锅圈逆市融资,不到1年已经融资超过10亿元,截止10月门店数量突破5000家。5月28日,懒熊火锅完成数千万人民币的融资,年底前目标为800家店。盒马今年all in线上火锅,经过今年的双11,盒马的火锅到家已成为与海鲜水产、水果蔬菜等并列的一级品类;盒马3R事业部总经理宁强更是宣称:“我们相信火锅的外卖占比未来能够超过一半。” “河南冻品扛把子”千味央厨旗下的火锅食材超市——烟火客,也即将在郑州面市。“超级玩家”三全在商超全面布局涮烤汇……要么靠资本烧钱,要么有流量,要么本身就是行业大佬,火锅食材这条赛道从没像今天这么拥挤。锅圈未来主攻下沉市场,千味和三全先从河南等主场开始,这给了海底捞时间窗口期去布局一二线市场。火锅食材这条赛道,说到底拼的还是供应链,蜀海有先发优势,但在获客、加盟、价格等方面近身肉搏,谁输谁赢,还需时日才能看出来。

是左右互搏,还是无奈之举
锅圈模式的一大特点就是它的食材价格比火锅店低70%,这也是“打动”加盟商的一个最重要的点。海底捞能做到吗?起码目前从首店的价格上看不到。如果不能便宜,同样价格为什么不到门店去体验“海底捞式的服务”,免费的美甲、免费的零食、单身狗生日趴指定场所,还能看到灵魂舞者(扯面小哥)精彩绝伦的表演。对于那些就是懒得出门,下一秒吃不到海底捞就要屎的价格低敏感度的土豪有多少?
所以说如果自提店的价格便宜,那堂食怎么办,左右互搏的结果就是不补贴单量就覆盖不住门店的房租、配送和员工成本。唯一可以说得通的一点就是,未来外卖溢出订单+小程序+电商订单都通过门店来发。要知道每日优鲜的单仓平均成本是5万/月,这还是不考虑零售模型的基础上(对选址要求低于海底捞食材店),对于低频的火锅消费则是更大考验。

低频、低毛利,火锅食材是伪需求?
作为锅圈食汇的某加盟商透露,开店成本如下:0加盟费,60平米半年的租金12万元,装修及货架费用8万元,冻柜和岛柜等费用在5万元左右,开业铺货在8万元左右,加盟商需要缴纳管理费3万元,其他设备3万元,开店成本合计在30万元左右。问,预计多久收回成本。答:按照疫情期间的销售数据,预计3年能回本(理想状态下)。火锅食材毛利约在25%左右,火锅餐饮店的为50%左右,没有酒水的食材店,略输一筹。“火锅食材超市”门槛太低,超市、社区团购、每日优鲜、火锅店、天猫,甚至传统的菜市场都是其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加之大部分门店获客能力有限,冻品食材的食安疑虑,让本就是低频的火锅食材消费更像是“鸡肋”。

线上火锅外卖的“鼻祖”淘汰郎火锅前不久也开了家“淘汰郎火锅食材超市”,官方宣称淘汰郎瞄准了“最后一公里”市场,未来将侧重于社区开拓门店。餐饮、零售、新零售,大家都在加速跑马圈地,未来火锅食材市场要么在资本补贴下加速消费习惯的养成,如同现在的社区团购;要么不温不火比内功,最终那些供应链深、品牌力强的品牌熬到最后。
对了,听说锅圈食汇正考虑明年年初在香港上市,并希望筹集4亿至5亿美元,如果成行,对行业来说也算是一剂强心针。
当然,对竞品可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