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毅
缺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缺钱。就算你跟王健林一样有钱,也会有卖房还债的时候。
因此,借钱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事情。
第一次经历借钱难是1997年大学毕业去北京读书的时候。学费1.2万。
老家在农村,哪有那么多钱?
家里有几千的积蓄,刚好够来学校的生活费。
学费,得借。
我大学毕业了,不想让父母难堪,就一意孤行,到处张嘴。
这不容易.不要提那些你借不到的。能有钱借给你的人屈指可数。
最后1.2万的学费可以分三期借。
首先,来自我最好的朋友。我根本没想到他会有钱。结果偶尔提到借钱的时候,闺蜜主动说自己有钱,有5000块钱,可以借给我。
从此,这5000元永远在我心里。要知道,技校毕业后,他在一家工厂当电工。90年代初,他刚工作了三四年,很难想象他存了多少钱。
因此,毫不夸张地说,所有借钱给你的人都是你的贵人。
第二,我叔叔借了4000元。
三是二叔借的,但是家里没钱,就跑到邻村,向别人借了3000块钱给我们。
这12000块钱比山还重。我永远不会忘记。
我们可以为这笔钱后来还了而感到自豪。
父母还给我了。
那时我还在北京读书。在我毕业工作挣钱之前,我家每年秋天都把钱卖了,第一件事就是还钱。在父母心里,在我心里,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向别人借钱是紧急情况。你不能靠这些钱生活。
再说一遍,谁不缺钱?
后来,我工作了。虽然在北京漂泊不容易,但是拿到月收入后也没有向别人借钱。
总会时不时有贷款。
现在看来,能借能还的都是真朋友。我甚至感到内疚。我应该给这样的朋友更多的帮助。他们用自己的行为写出了大写的东西。我觉得,借钱能偿还的是亲情,尊严比金钱更重要。
不幸的是,很少有人还钱,大多数人都不还钱。
最早的欠款,到现在已经快20年了吧?当时上班没多久,手头也没多少钱。一个同学做生意亏了钱,借了8000元。后来我多次索要,还了一半。到目前为止,有一半还没有归还。从那以后就没联系过,也不知道是忘了还是假装忘了。还是觉得是小东西,就不用退了?
在欠款的中间,有78年。我理解因病借钱租房。但是还没还。什么时候还?没有发表声明。
最有意思的是,他们其中一个人去年突然联系说:“能不能再借我一万?再借一万,过两天我还你前一个。”
我好生气。——为什么在滴水?你想借这个,不还上一个吗?
不还怎么有钱?
>……
说实话,对这些钱,我都没认真要过。即使这么多年没还,我也依然认为,情分,比这些钱重要。
但是,我要不要,是一回事儿。您还不还,是另外一回事儿。
没钱,还不上也没关系。但最起码,逢年过节的时候,打个招呼:“兄弟,真是不好意思,今年还是还不上你,放心,这事我记着呢,明年一定还你。”
连这么简单一句话都不说,是把借钱这事儿,记得呢?还是忘了呢?
还是那句话,谁不缺钱呢?
那一年,我第一次生意破产。找了份工作,挣了两个月工资,交完房租,到十一放假的时候,兜里就剩20块钱了。就那么窘迫的扛下来,那时候,我没有催你还钱,你知道吗?
那一年,我要买房子,交首付不够,到处借钱。那时候,我也没催你还钱,你知道吗?
那一年,父亲来北京做手术,第一次交了6万押金,第二次8万押金,如果不够的话,下次再交押金又是8万,我周转不开了,问你能不能还钱,你说不行。我也没说别的。
可是,你的计划是什么呢?
我没法理解那种心态,那种借钱不还的心态。
是因为借的时间长了,就觉得那钱就变成自己的了,是吗?
是因为觉得再掏钱出来还给人家,还的不是本来就是“人家的钱”,而是“你的钱”,就觉得心疼了,是吗?
当然,如果你曾在人家那里,有足够的“存款“,有充足的”情感账户“,你是可以周转一下的。可是,你有吗?
能借钱给你的,都是冒着这钱收不回来的风险借钱给你,也是人家的血汗钱。不是你的贵人,不会冒这个险。
借钱不还,就伤害了你的贵人。
把贵人都伤害了,你的生命中就没有贵人了。
伤贵,不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