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各种家政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特别是在妇幼保健、家庭服务、养老、居家养老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明显的专业员工缺口。
11月18日,广州发布《实施“南粤家政”羊城行动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并在“南粤家政”羊城行动五大规划中出台20条措施,以满足人民群众对高水平家政服务的迫切需求,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可及性。
广州将构建基层服务网络,搭建家政服务综合平台,发放“家政服务卡”,制定一套具有国际水平和广州特色的家政服务业地方标准体系,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家政服务管理人才和一批优质服务品牌,加快家政服务业向标准化、专业化、智能化发展,推动家政服务业快速迈向现代服务业,成为引领全国、引领粤港澳大湾区的家政服务业“领头羊”
广州2018年共有家政企业182家
在当天举行的交流活动上,广州市家庭服务业协会会长朱德义介绍了广州乃至全国家庭服务业的整体发展情况。
根据朱德义提供的统计数据,2018年全国家政服务业市场规模为5540亿元,同比增长25.9%。其中,简单劳务市场规模3751亿元,知识技能市场规模1753亿元,专家管理市场规模36亿元,从业人员总数超过3000万。
“广州市家庭服务业协会成立于15年前,是全市第一家家政领域的社会组织。从‘一人一桌一招牌’的企业形态开始,企业规模迅速扩大,服务方式不断创新,社会认可度不断提升。”朱德义说。根据协会提供的一些统计数据,2018年,广州市家政企业有182家,主要从事母婴、保洁、陪护等传统家庭服务。
“目前,协会66.9%的会员注册资本在50万元以上,14.6%的会员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根据协会前期开展的抽样调查,去年被抽样企业业务总量同比增长16.7%,反映了广州家政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朱德义说。
广州市宝月家庭服务有限公司在本次交流会上荣获“羊城家政十大满意品牌服务”称号。企业公开数据显示,企业注册资本已达1000万元,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联合打造“华谊宝月岳越”品牌。
“2008年以来,企业在医院提供母婴护理,逐步涉足居家母婴护理服务。目前,图书馆妇幼服务人员约6000人,其中固定人员约300人。”广州宝月家庭服务有限公司母婴事业部总经理洪钟表示,目前整个行业面临的问题仍然是员工工作不稳定,人员流动大。
家政服务企业不仅要留住人,还要培养合格甚至优秀的员工。据洪钟介绍,目前,一名合格的家政服务从业人员至少需要一年的培训和岗位实践,这对企业来说成本较小。“如果合格的家政服务从业人员流动过多,企业很难培养出中级甚至高级家政服务教师,不利于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和全行业服务质量。”
制定一套有国际水平的家政行业标准体系
在此次发布的《工作方案》中,将员工的素质培训和技能提升放在了突出位置。到2021年,开展家政服务培训12万余次,培养一批高素质家政服务人才,打造高水平家政管理人才队伍。
为此,五大计划分别实施了“匠心家政”质量提升计划:将建立多层次家政技能评价标准体系,创新家政人才培养机制,完善家政人才社会化培养机制,加强高端家政服务人才培养,加强高级家政管理人才培养,积极推进大湾区家政培训合作。同时,制定了一套具有国际水平和广州特色的国内产业发展、评级、培训和评价的地方标准体系。
凭借广州扎实的技师教育基础,
6624215304">校企合作成为培养高素质家政服务人员、管理人员的重要渠道。当天活动期间,由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广州市家庭服务行业协会发起并牵头组建了广州市“羊城家政”人才培养联盟,目前该联盟共有37名成员,将打造一个资源共享的合作平台、优势互补的互助平台、项目协作的共赢平台。“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从2016年起开设有养老护理专业,目前已经毕业300多人,非常受市场欢迎。”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党委书记邹菁表示,该校同时还是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广东省选拔赛健康与社会照护项目国家集训基地, “通过开展世赛标准转化为人才培养、培训标准,将极大推动家政服务职业化、专业化、标准化、国际化发展。”
此外,利用信息化手段也是广州开展家政服务提升的创新办法。“以往的家政服务行业普遍呈现‘小散乱’的情形,这恰是当前产业提质扩容的一个主要着力点。”广州市妇联主席刘梅说,由市妇联推出的“广州市家政服务综合平台”正式上线,平台已入驻企业57家,登记在册家政从业人员动态数据1.37万个。
据悉,该平台将集家政服务供需管理、家政资源信息管理、家政行业管理等功能于一体,利用全域动态数据对家政行业实现全面追溯管理,让市民群众省心、放心地选择家政服务,同时强化线上线下培训,让从业人员无论是岗前培训或回炉进修都有保障。
国企医院瞄准居家护理行业“大蛋糕”
将优质家政资源进一步下沉,是当前广州家政服务行业的发展一大亮点。越来越多的企业正瞄准居家养老、护理服务行业发展的“大蛋糕”。
11月17日,广州越秀养老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与法国爱德福集团合作打造的海珠区“越秀·海颐苑”正式开业,该项目总建筑面积超1.6万平方米,铺排床位数约357床,实现了中法合作高端城市养老项目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优质资源对接。
“我们不仅打造有‘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康复医院’‘康养公寓’,还将延伸为包括护理培训、适老化工程设计、老年文旅、养老公益,特别是围绕社区开展诸如上门医护、日间托老、家庭养老床位等个性化服务。”越之秀护理培训学校伍校长表示,通过在全屋安装智能安全监护设备,在手机上就能查看居家老年人身体状况,第一时间提供全面照护服务。
一方面,是以越秀集团为代表的国资国企进入养老产业,发挥国有资本在养老产业领域的引导带动作用。另一方面,优质的医疗资源也瞄准居家看护领域,将医疗服务下渗到社区乃至患者家庭,缓解日益紧张的住院看护压力。
在展会现场,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居家康复分会展示了一套针对慢性呼吸疾病患者居家康复方案。未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只需要一个呼吸康复治疗仪配合上卧式康复操,将有望实现居家康复,减轻住院带来的高昂医疗负担和照顾成本。
据悉,该分会于2018年底成立,是全国第一家以居家康复为方向的医学专业技术委员会,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教授、主任医师郑则广担任会长,将借助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和钟南山院士团队的指导,针对居家康复开展培养指导。
“我们接下来将推出具有专业、简便、安全的居家康复技术指南,培养造就一批专业居家康复机构和人员,让居家康复走进千家万户。”分会副主任委员王峰说。
而根据《工作方案》,广州将建设一张基层服务网络,由区负责,在全市街镇、社区统筹建设“羊城家政”基层服务站,到2021年建设174家以上街(镇)“羊城家政”基层服务站,实现家政养老服务全覆盖。
■声音
华南理工大学服务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毕斗斗:
当前最迫切任务在于行业规范发展
“广州目前发展家政服务业,最迫切的任务在于行业规范化发展,营造一个适合家政企业及从业人员良性成长的市场环境。”华南理工大学现代服务业研究院服务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毕斗斗说。
实现规范化发展的家政服务业,才能对家政服务人才有足够的吸引力。“产业要发展,首先靠人才,广州的人才缺口中就包括家政服务人才流失,要让更多人愿意进入到这个行业人才的蓄水池里。”毕斗斗分析,家政行业之所以留不住人,特别是年轻人不愿意进入,主要还是在于人员服务空间单一化,跟外界交流渠道狭小,以及社会还没有形成普遍尊重家政服务人员的风气等因素。
“和谐家政文化的建设非常必要。我们在提升家政服务能力、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同时,也要引导消费者即雇主尊重家政服务人员,双方是利益共同体。”毕斗斗说,家政公司也需要为从业人员提供继续进修、培训的机会,给予上升空间。
目前,包括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在内的多家技工学校,已经开设家政专业并开设校企合作,对口培养、培训重点领域急需的高端家政人才。除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牵头成立“羊城家政”人才培养联盟,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还与广州洁邦环保有限公司开展校企联营,联合打造了超3000平方米的教学培训基地,每年培训输送家政服务人员2万多人。
来源:南方日报
头图: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苏韵桦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黄子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