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辽宁城市更新暨第九届中国(沈阳)国际现代建筑产业博览会上,由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全国经济贸易联合会联合主办的“数字社区辽宁论坛”成为展会现场最热的活动之一,无论是老旧小区改造案例中所传达的管理理念,还是企业在技术开发和市场化运营方面的探索与实践,都成为业内人士津津乐道的话题。事实上,“数字社区”和“智慧社区”近年来频繁出现在房屋建筑、家居、环保等领域的各种展会上。除了其中蕴含的巨大商机之外,它们在国家城市更新战略中的意义以及未来城市生活的无限可能正在逐渐影响社会各界的认知和判断。
数字社区发展: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社区的改造建设最终服务于城市发展的整体需求。
“智慧城市”的概念是由美国IBM公司于2008年提出的。当时全球互联网技术发展水平差异很大。与“智慧城市”相契合的“数字社区”首先在全球范围内出现。其基本逻辑是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安全、舒适、便捷的现代生活环境,并逐步向智能化升级
在美国、日本、新加坡以及欧洲一些发达国家,“数字社区”起步早、发展快,领先全球,甚至凭借技术优势率先进入“智慧社区”层面。在这些发达国家的数字社区实践中,特别注意适应其自身的政治、经济和民生模式。比如美国重视信息技术,欧洲国家由于地缘政治影响更重视交通和能源,日本特别重视节能减排防灾。
我国目前城镇化率已超过60%,城市发展由大规模增量建设向股份制改革和结构调整并重转变。数字社区和智慧社区作为城市化发展的新战略和社区管理与服务的创新模式,受到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随着政策的大力推动,一线城市和发达的二线城市都开始了智慧城市的建设。
(全国市长培训学院副院长全和)
style="font-size:15px;">全国市长研修院副院长全河在本次“数字社区辽宁论坛”上谈到,通过实地调研考察,浙江、广东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几个南方省份,数字社区建设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北方地区在数字社区建设上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比如,辽宁葫芦岛、鞍山的一些社区,以设立卫生服务中心为切入点,将数字化、智慧化集成医疗服务引入社区,有效地降本增效,支持物业管理,拓展基层医疗便民措施,实现数字赋能,这种模式带有很好的原创性。一旦打通落地,将会破解北方地区城市更新,特别是老旧小区市场化改造的痛点。最大限度地盘活、集聚资源,真正构建起一个政府科学引导、市场深度运作、居民广泛参与的社区运营体系,并为后续的社区发展、城市更新带来巨大的效益。数字社区升级:消除“老旧破”关键在于顶层设计
国家战略提供政策支持,科技进步保障底层支撑,这都为我国的数字社区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成长条件。然而,这毕竟是一项繁琐且耗资巨大的渐进工程,同时,还要适合我国特有的政治经济体制、社会发展形态下的民生特点。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历程进入到后期,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要求社区建设以存量优化为主体,大部分数字社区、智慧社区将以城市核心区的老旧小区改造和优化为主要工作。然而,在走入“数字社区”之前需要解决很多问题,包括老旧小区空间布局与当代生活模式脱节,城市老龄化与人口老龄化对改造设计科学性的双重挤压,最突出的难点在于“折旧严重、资源有限”。这一切都累积成现阶段老旧小区改造面临的重要课题:在消费能力升级和生活水平提高的情况下,如何解决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小区改造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
要做好数字社区建设与推进工作,做好有效的顶层设计是重中之重。本次“数字社区辽宁论坛”上,全经联数字社区运营联合体推出了“数字社区128解决方案”,即为社区物业提供一个平台型工具、建立两个服务团队(物业管家和家庭医生)、完善八大服务场景(包括党建教育、医疗健康、社区养老、周边商业、智慧物业、助餐食堂、文化艺术、物联网硬件等应用服务)。这套解决方案在充分考虑政策要求和居民需求的前提下,通过融合线上线下应用场景,根据实际需求定制开发实用功能,实现物业企业主导下的物业服务和社区经济共赢发展。“128解决方案”体现了以人为核心,整合资源、系统布局、有序实施的顶层设计理念,为数字社区建设领导者、参与者提供了一个参考方向,为物业企业确定富有针对性的运营思路带来了启发。
数字社区生态:只有炫酷的高科技是不够的
在城市更新工作的推进过程中,我国存在着一定的南北差异,在南方一些发达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已经实现“老破小”变“智能宅”,大数据、云平台、AI等技术的全面引入,不但给百姓的社区生活带来巨大变化,也为物业企业、参建企业带来商业化运营方面的收益。相较而言,北方地区的城市更新工作虽然也取得明显成效,如违建清理、道路硬化、环境绿化、管线升级改造等,但对于如何导入科学的物业管理,提升社区服务,打造人居环境与商业化运作共赢的可持续发展生态体系,北方地区的城市更新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沈阳中城国有资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新泉)
北方地区的数字社区建设在吸引企业投资方面确实存在弱势,在本次“数字社区辽宁论坛”上,部分企业的领导者分享了很多降本增效的经验。沈阳中城国有资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新泉谈到了一个“资源集约化”的理论,不同企业通过全经联数字社区运营联合体组合起来,获得资源共享、资源整合统筹运用的机会,极大降低运营成本,由降低成本产生的议价能力会反哺百姓、执行机构、物业企业、投资企业等,在提升百姓的获得感的同时,提升企业的收益,以此不断丰富、完善数字社区生态体系的建设。
通过企业家在论坛上的分享不难发现,数字社区建设不只需要科技力量,数字社区生态也不只是服务完善、绿色环保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它是更大概念、更大视角下的智慧生活。
按照国家总体工作部署,辽宁省要在“十四五”期间改造老旧小区6398个,5.18万栋,1.94亿平方米,涉及283万户居民。为了落实相关决策和部署,住建部与辽宁省签订了《共建城市更新先导区合作框架协议》,辽宁省将在“十四五”期间以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提高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解宇在本次“数字社区辽宁论坛”上指出,今年是辽宁省老旧小区市场化改造的破冰之年,吸引社会资本,实现投资收益平衡是关键,需要领导者、参与者开动脑筋,集思广益,将老旧小区改造放置于城市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大视角下看待,随着各种有效投资的增长,城市更新将为城市带来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共同迎接绿色城市、低碳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活力城市的到来。
免责说明:本号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无意中侵犯了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等的知识产权,请在30日内与本号联系,本号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