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哪些行政处罚上征信 征信有行政处罚记录

上周六,5月23日,信阳城管局悄悄在微信微信官方账号上发了一篇文章:《致市民朋友和机动车驾驶人的一封信》。这封信告诉司机朋友,城管要严格检查违章停车,这是上峰的意思,也涉及到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

这不是重点。这封信最大的一点是用威胁的语气告诉司机和车主,一旦他们被贴上违规的标签,如果他们在10天内不缴纳罚款,他们将不得不进入信用记录。城管作为一种行政执法行为,在其职权范围内对机动车违法行为进行处罚。而拿出“个人信用记录”这种终极手段来处理违规不付款等琐事,则体现了信阳城管部门的一贯作风,不懂法,懒于行政。

首先,“个人信用记录”中记录的信息对公民的个人声誉有长期影响。在欧美将违法行为纳入“个人信用记录”,属于“申斥处罚”(又称“名誉处罚”)的范畴,法律对此有严格规定。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所列处罚不包括“个人信用记录”(“警告”只列为“警告”)。其次,《中国征信管理条例》第二条第三项其他信息表述模糊,不足以明确哪些行政处罚信息与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信用状况密切相关,需要纳入本记录。

(内容引自http://www . shtzb . org.cn/node 2124/node 2143/node 2194/u1ai 1852155 . html)

据我所知,信阳市交警部门也对长期不缴纳违法罚款的行为采取了严厉措施。一般流程如下:交警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送达相关文书后,当事人仍拒不执行,法院将他们列入黑名单。我有个朋友没有注意到他的违规记录,导致长期不交罚款。他就这样被交警队处理了,出了新闻,真的能在全国查到他的名字。但被法院列入黑名单后,朋友迅速缴纳罚款并处理违规记录,法院立即将其从黑名单中删除。虽然这一系列程序消耗了行政和司法资源,但整个过程起到了纠正公民行为的作用,也是一个很好的普法过程。

你看看信阳城管局的流程,10天不交罚款就可以进入征信记录,这是行政处罚之外的附加处罚。

我觉得信阳没有一个车主付得起200元的罚款。但是如果挡风玻璃上的票被风吹走了,被雨水冲走了,或者被一个无知的孩子在恶劣的天气里拿走了,这个账应该怎么算?还是那句话,车主违反停车规定外出出差,没有及时缴纳罚款,10天后个人信用被黑,以后大家都没事干了。

为什么10天不交罚款并计入信用记录的做法暴露了不懂法、懒于政治的传统?这种做法一方面增加了车主(信阳市一个非常大的群体)的焦虑感:从出门开始,他们就在想去哪里停车,停车的时候就开始怀疑自己会不会被卡。如果被卡住了,就要赶紧交罚款,不然影响征信,进而影响生活方方面面。

信用记录是众所周知的最致命的执法手段。城管局拿到信用记录的API,就相当于拿到了方上之剑,直接无视法院的存在。城管和交警在法庭上办个手续这么难,是一定的偷懒行为。另外,信阳城管局有没有举行听证会做出这个决定?

对公民如此严苛的城管局,你们整天都在干什么呢?比如,“城管扫街作秀”,给百度百科增加了词条,给信阳丢了多大的脸?




最近10年,被信阳市城管局管理的信阳市,细节上的不说,就说排水,遇到暴雨就发大水,市民集体“看海”,更为严重的是,连续两年有市民在涵洞内被电死、淹死,市民的车被泡水就不举例了,事前你们做了什么?事后你们除了甩锅又做了什么?


活生生的市民在涵洞的积水中被电死淹死,没有见你们局长科长出来道歉,更不说引咎辞职,更没有影响到任何一个人的仕途。


老百姓忘了交200块钱违章停车的罚款就要在声誉上被抹黑一笔,让每个车主每天都活在焦虑之中,信阳市城管局的初心是为人民服务还是自己在执法中爽到飞起?来源: 信阳大镖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