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高青坡 通讯员 张效强
12月17日,温暖的冬日阳光照在大地上。在中牟县刁家乡斗福柳村梦想扫帚加工厂,几名农妇正在紧张地工作。他们熟练地把一把把扫帚捆在一起。虽然他们有说有笑,但他们手中的家伙一点也没有拖延。
豆腐柳村是省级贫困村。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依靠传统农业,没有特色产业的支撑。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贫困户因为有学生、老人、病人等原因无法外出务工,导致脱贫步伐缓慢。而且,广大村民具有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渴望亲手致富。
通过反复调查研究,工作队与村“两委”反复讨论,认为手工笤帚编织项目非常适合豆腐刘村的扶贫工作。于是,组织人员对山东的技术和“中国竹海”江苏、浙江等地的原材料、产品销售渠道进行考察,并借助市政府第一书记3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建成了扫帚加工厂,于11月15日正式投产。
豆腐柳村支部书记刘振英说,这种扫把明显不同于传统的扫把。传统扫帚的缺点是新的时候抓不到地扫不干净。一旦扫几次,扫帚杆和头就会脱落。但是这种扫把是用特殊的工艺编织而成,即使扫把头磨损了,杆和头也永远不会脱落,得到了用户的广泛认可,市场供不应求。
据悉,在日常管理上,中牧袁梦合作社实行统一管理,袁梦扫帚加工厂的启动资金是合作社成员通过小额信贷入股。在账户管理和技术支持上,聘请具有会计师证书的专业会计师负责账户,严禁个别合作成员挪用项目资金挪作他用,确保资本项目效益发挥。在编织技术支持方面,我去山东聘请了两位优秀的准备师傅,分批组织愿意脱贫致富的村民进行免费培训,优先安排贫困户参加培训。
刘振英说,每把扫帚的成本是12元,价格是18元,利润是6元,其中5元是加工者的工资,剩下的1元按照合同作为租金支付给村集体,另一部分是合作社社员的收入。加工厂的财产归村集体所有,一部分收入以劳动的形式分配给群众,另一部分归村集体所有,以壮大村集体经济。
中牟县扶贫办常务副主任王建领告诉记者,袁梦扫帚加工厂的建成,可以充分挖掘豆腐柳村丰富的劳动力价值,让村里100多名因故不能外出打工的贫困群众实现就业,在家门口增收。每把扫帚可以加工收入5元,每人每天可以加工20把扫帚,这样就可以得到工资收入100元。而且,无论时间、天气、季节,村民们在学习完之后,都可以在课余时间让他们在家,让男女老少一起上阵,非常方便。
对于产品,销售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据了解,对于扫帚的销售,一方面要与市场销售联系环保部门,另一方面中牟县扶贫办要积极联系县环卫大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向贫困村采购产品。
目前,豆腐柳村有5户贫困户参与了扫帚编织。刘振英说,已安排4名愿意参与,但因身体原因无法独立完成编织的贫困群众担任专柜、保洁员、安全员等工作。“我们的扫帚是手工编织的,坚固耐用,质量可靠。单位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