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单美琪孟俊莲北京报道
年复一年,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并进入下一个监管元年后,多年虎视眈眈的小巨头们似乎并没有掀起什么水花。滴滴金融就是其中之一。
新年刚过,滴滴加盟商申请“滴滴金融”商标的消息再次让行业聚焦这个流量巨头。滴滴开始布局金融领域,既不早也不晚,但发展仍不温不火。
互联网巨头TMD中,在金融领域,滴滴也被今日头条和美团甩在了后面。如今,在小巨头中,拼多多、携程、Aauto Quicker等众多“新贵”强势崛起,尤其是拼多多,去年初已经斥巨资获得支付牌照,未来在金融领域必将大踏步前进。
流量清算是互联网巨头在财务布局上的初衷之一,滴滴必然焦虑。去年底,滴滴金融还推出了“滴滴月付”产品。此前,类似产品有微信“分布式支付”、美团“月付”、Tik Tok“放心花”等。虽然未来几年消费金融市场前景光明,但滴滴“抄作业”还来得及吗?
关联公司申请“点滴金融”商标
据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北京滴滴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新增“点迪金融”商标申请信息,在国际上被归类为金融物业管理,商标状态显示为“商标申请中”。
北京滴滴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5月,注册资本206亿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程维。其经营范围包括计算机软件和网络技术的研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和技术转让;销售自行开发的软件产品等。据天眼查App显示,该公司由小菊科技香港有限公司100%持股。
此前,该公司还申请了多个“小菊金科”相关商标。国际分类涉及金融物业管理、广告销售和科学仪器,均于2020年12月应用。目前商标状态也在商标申请中。
滴滴“抄作业”的行为总是有迹可循的。去年12月底,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新增“Tik Tok支付”商标申请信息。国际分类涉及“金融财产管理”36类,商标状态为“正在申请注册中”。然而抄作业的不仅仅是滴滴一家。比如微信最先推出,然后美团、Tik Tok紧随其后。
滴滴为部分用户推出的消费分期产品“滴滴月付”,主要用于支付滴滴平台上的出行服务,支持自动还款、提前还款等功能。据报道,滴滴月付的主要运营商北京方向无限科技有限公司在去年6月将注册资本从100万增至1000万。
2016年,滴滴成立了金融业务部,一年后,又斥资3亿元收购北京易居付支付科技有限公司,间接获得支付牌照,也为滴滴进入金融领域奠定了基础。根据相关知情人士披露的滴滴金融支付业务月报,去年下半年以来,滴滴的支付业务,
pan>数据上升,日订单已达百万级,滴滴支付用户近3000万。2018年4月,滴滴自营消费信贷产品“滴水贷”上线;2019年初,滴滴出行APP上线“金融服务”频道,业务涵盖借钱、理财、大病互助、百万医疗、车险、分期购车等产品;2020年12月初,滴滴推出“滴滴月付”。
当前,滴滴金融在全面布局上已经逐渐成熟,已获得或间接持有保险代理牌照、小额贷款牌照、第三方支付牌照、融资租赁、融资担保和保险牌照6块牌照,业务也对消费金融、保险、支付、理财等多个板块全面覆盖。
被下架的互联网存款产品怎样了?
去年12月,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指出,互联网平台存款业务属于“无照驾驶”,应纳入金融监管范围。随后,包括支付宝、滴滴金融等多家互联网平台先后下架互联网存款产品,当时出现对新用户不可见状态,存款产品只对已购买产品的老用户可见。
巨头们的互联网存款产品已经陆续下架,风波过后,这些被束住手脚的互联网金融平台还做了什么?记者近日了解到,近期已有银行透漏出,在商业银行不得通过非自营网络平台开展存款业务的通知以及在政策允许的框架下,银行会再同互联网平台在其他方面进行合作。
其中提到,多家银行已表态称,对于已经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有过个人存款业务的用户,在非自营平台开展的存量定期存款业务到期后将自然结清,用户可通过合作平台入口对到期存款进行支取。记者也注意到,作为同样下架互联网存款产品的滴滴金融却尚未对此进行明确公告,记者在发送的提纲中也有提及,但截至发稿前对方尚未回复。
滴滴真的掉队了吗?前些年其最辉煌时估值曾是今日头条和美团不可比拟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滴滴估值为3965亿元左右,美团2987亿元左右,字节跳动在2124亿元左右。但2018年之后却险些跌下TMD小巨头地位。截至2020年,已上市的美团市值为万亿港元左右,字节跳动估值为7080亿元左右,而滴滴估值仅为5000亿左右。
金融领域一直是互联网巨头蚕食的大蛋糕,巨头们在探索“流量+金融”模式业务的变现的道路上也乐此不疲。目前滴滴出行已拥有5.5亿用户,日订单峰值超过3000万,想必未来也会在“流量+金融”模式业务上的布局上萌生更多想法。
此前曾有资深行业人士透露称,截至去年年底,滴滴金融在贷余额不到200亿元。也有分析人士认为,之所以其金融业务成绩一直表现平平,因行业领域过于垂直而束住了手脚。滴滴仅靠出行场景为金融支付导流过于单一,区别于美团等定位于本地生活服务平台,这种场景壁垒是显而易见的。
其次,公司在此方面资源投入也稍显不足。对此,滴滴也不断加大资源配置。去年6月24日,滴滴发布人事任命调整公告,全面升级金融事业部架构。集团财务和经营管理副总裁卓越将同时担任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向高级副总裁朱景士汇报。原产品运营负责人张琦出任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向卓越汇报。资料显示,卓越于2017年加入滴滴,此前曾担任快捷事业群副总经理和平台运营负责人等业务岗位,2018年底起担任集团财务和经营管理副总裁。
除了调整金融事业部架构之外,滴滴同时成立金融生态管理部,专注持牌业务的经营管理,并持续深化外部合作。滴滴原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刘晓宇出任新设立的金融生态管理部总经理,向朱景士汇报。
而朱景士也在此次组织调整公告中表示,希望卓越带领金融业务成为出行之外的增长曲线,助力集团战略目标实现。其中提到滴滴确立未来三年的目标包括“每天服务超过 1 亿单,国内全出行渗透率超过8%,全球服务用户MAU超 8 亿”。这巨大的流量入口未来都驶向哪里,是否也会为金融业务分得一分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