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城镇化步伐,有助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缓解土地刚性需求与耕地保护刚性约束之间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有助于促进农村扩大投资、拉动国内消费。
住房条件的改善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是城市化的明显标志。近年来,与农民生活密不可分的交通、医疗、养老、水、电、网、气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大幅减少了偷工减料、挪用公款、挪用补贴等违法违规问题。
以农村住房建设试点项目为例,国家实施这样一项政策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农村住房建设无计划、脏乱差的问题,通过建设示范性宜居农村住房,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提高农村住房建设的设计和服务管理水平,从而改善农民的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加快城镇化整体进程,提升乡村风貌。
众所周知,违法建筑一直阻碍着整个城市化进程。虽然近年来国家加强了对宅基地和农民申请独立建房的审批,但非法占用耕地和私占建房的现象仍层出不穷。有鉴于此,国家颁布实施农村建房“八不准”原则,开展拆违治乱工作。
据悉,在这个过程中,对于一些可以定性为‘危险建筑’的建筑,一般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危房业主属于低收入群体,且该危房为其唯一住所的,可参与危房改造,并按国家政策享受相应补贴;第二,如果危楼年久失修,甚至倒塌,直接拆除。而且,在找不到宅基地使用权的前提下,集体有权收回危房占用的宅基地。
据专业人士介绍,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各地对违章建筑的处罚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同时,农村住房建设试点范围将进一步扩大。预计到2022年底,大部分试点县市将建成宜居示范农房,我国农民的住房条件也一定会相应改善!
此外,持续推进和深化宅基地和农房改革仍是国家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举措。在此背景下,除了上述统一建设农村宜居住房和补助危房改造外,随着农村房地产登记发证一体化和多项新政策的实施,农村住房将迎来两项新福利!
宅基地升值,农房"变现"
宅基地制度的改革和房地产一体化的发展促进了宅基地的“升值”。在“三权分立”的基础上,国家积极探索宅基地自愿退出;商业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抵押贷款等。并让更多的资本和工商业去农村租农房,从而促进农房的实现。
城镇户籍子女能继承并办理不动产登记
根据国家规定,宅基地使用权可由城镇户籍子女依法继承,并可办理不动产登记。换句话说,即使农戴尔迁出户籍,成为集体经济组织的非内部成员,只要他能依法享有继承权,他就能按照“地随房走”的原则继承房屋占用的宅基地,并参与确权登记,他就能获得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随着城市化和宅基地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村房屋的价值逐渐凸显。也许未来5~10年,农村房子的变现价值可能会更高!到时候,在农村有房子的农民,偷东西可能就有乐趣了!所以,不要多关注农村的房子!否则,你迟早会后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