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为什么这样火
今年9月,来自北京市朝阳区的石先生,为了让女儿进入一家幼托机构,他拼尽全力,放弃了公立幼儿园大班的生活,开始了为期一年的幼托培训。在北京的另一边,北京西城区的杨青正在询问附近的中小学生接班情况。问了所有的邻居和专家,她和年轻人联系不上仍然是她脑海中最无法解决的话题。
教育部近日发布《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内容涉及提前教授小学内容等五个方面。但是,教育部门解决不了家长的心脏病。出于各种原因,第一次为教育焦虑的家长们迫不及待地登上了连接少年与少年的快车。然而,一些家长和专家认为,成长的转折点不仅仅是提前学习拼音数字那么简单。
家长初尝教育焦虑:我是谁,我在哪儿,我该怎么办?
"你考虑过你孩子的年轻关系吗?"在幼儿园接孩子时,女儿和同学的父母的话给了杨青一记“闷棍”。
“现在想想?这不是中产阶级刚刚起步吗?是明年吗?”杨青的女儿只有4岁,现在在北京的一所公立幼儿园上中学。在她看来,我女儿只是一个会表达自己的“小娃娃”,还需要父母照顾一切,基本上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为什么要考虑上小学?
“我询问的时候,没想到很多中学家长会考虑这件事。”杨青立即采取了行动,当幼儿园放学后,他也更加关注那些在路边发传单奖励劣质玩具的人。一听说是年轻的连线班,她就积极填写联系方式,拿了一张传单。加入培训机构的微信群后,她发现有几个中产阶级的家长和她一样被“埋伏”了。
现在,杨青已经基本了解了她家附近年轻人接班的情况,但她又纠结了。考虑到孩子的健康、饮食和安全,幼儿园肯定比为幼儿开设的私立衔接班好得多。幼儿园老师的环境有保障,教学楼和室外场地更好,吃饭更安全,但不能提前学习知识。相比之下,少年衔接班没有室外操场,食品外包质量也没有保障,但“每天早上就那么几句话,学习就能有保障”。
权衡利弊,杨青仍然犹豫不决。
像杨青这样的父母不在少数。前不久,卓悦温峤教育与亚洲学前教育年会联合发布的一份《2018年中国幼小衔接调研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报告显示,超过94%的受访幼儿园和一年级家长认同这一时期幼儿联结的重要性。其中,即使是没有为孩子报名参加衔接课程的家长,或者孩子已经进入一年级的家长,也有近一半的家长认同这个过渡阶段“非常重要”,分别占48%和47%。此外,超过一半的家长担心孩子进入小学,其中家长最担心孩子分心(45%)和无法适应小学环境(43%)。据悉,调查前期问卷调查了2500多名受访者,覆盖了包括北上广深、深圳在内的全国16个一二线城市,最终聚焦了1000名4-8岁孩子的家长。
像一样,生活在河北省的李先生的孩子也在中产阶级中学习。“舆论给家长施加了很大压力,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大多数父母在权衡孩子的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压力之间做出选择。有些人受舆论影响很大,觉得自己的孩子一定要学知识,所以就和年轻人交往。有些人强烈希望孩子的童年更快乐更轻松,所以他们不能选择这种班级。所以,所有的父母都是矛盾的。”
尽管李灿先生做出了理性的分析,但当他看到他所在社区的大多数孩子都参加了不同时间长度的青少年联系班时,他仍然犹豫不决。
幼小衔接机构:贩卖焦虑还是救命稻草?
如今,幼小衔接班就像一个家长焦虑情绪的释放出口,进来了就可以安心了。有人说,贩卖焦虑是培训机构的发财锦囊,那么这幼小衔接班,则成为培训机构在家长钱包上划开的第一个大口子。
石先生今年9月才下定决心让孩子离开以前的幼儿园,去上幼小衔接班。这一找就让他吓了一跳。
“我们家附近有两个比较大的幼小衔接机构,我进去才发现,两个全都报满了,一下我就着急了。”石先生被其中一家告知,只能排队,等到有人临时退班了才能插班,至今毫无音信。
“这两个班一个是5.8万元一年,一个是6万元一年。上课模式跟小学差不多,上午4节课、下午3节课,一节40分钟。一个班20多人,每天都有作业,作业基本可以在半小时之内完成,完成的作业还需要家长签字。”石先生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据石先生观察,女儿所在的幼儿园班级中,退出大班上幼小衔接的学生不到三分之一。但石先生认为自己的选择十分正确。“说实话,我也不愿意让她这么早学。但我同事都说,上过这种班和没上的完全不一样,老师也喜欢提前学的”。
如今,石先生女儿所在的幼小衔接机构2019年的生源已经报满,已开始招收2020年的学生了,费用提高到8万元。“还得面试呢!我就劝我身边的人,早决定早报名,别像我这样,太晚了!”
据《白皮书》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相当一部分幼小衔接课程仍然是以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内容为主的知识衔接。在参与调研的家长中,认为幼小衔接重点是提前学习部分小学课程内容的,占58%;重点是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专注力、生活习惯等的,仅占40%。
上不上幼小衔接班,在小学究竟有多大差别?中国青年报· 中青在线记者采访了多位小学教师,他们表示,提前学对孩子知识和信心上有一定帮助,但随着年级增长大家都会处于相似的水平,但是一些上过幼小衔接的孩子反而会因为内容学过而不认真听讲。
一年级数学老师兼班主任欧老师发现,对于孩子的学习,家长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也很着急啊”。“大部分上幼小衔接的或者家长在入学前对孩子进行教育辅导的,基础比较牢,课上比较自信。但是到四年级后更多的需要思维和理解能力,就和上没上过关系不大了。其实我们还是希望孩子们都在一样的水平上。”欧老师说。
北方某大城市小学二年级英语杨老师则表示,上幼小衔接有一定意义。“在英语教学上,有些孩子之前有基础,学得比较快,自信心强。但并不是说提前学的一定成绩好。老师都是从零教起,成绩好坏和提前学与否没有必然联系,很多以前没有接触过英语的,在质量调研中成绩也不错”。
“教育没有起跑线”
不少家长认为,让孩子早点学习知识,是为了保护孩子。从快乐的幼儿时期过渡到有计划有任务的校园生活,这对于儿童来说是成长中的第一个坎。而幼小衔接,则是家长们保护孩子免受成长之痛的办法。然而,比别人早学一点,学多一点就能跑赢别人吗?
北京某公立幼儿园园长表示,“幼儿园的教育和管理者有关,管理者对教育教学内容的把握认识对教育非常重要。前几年幼小衔接班对我们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但这些年通过幼儿园的宣传,找一些专家给家长讲座,现在对该幼儿园困扰并不大。”
“教育是没有起跑线的。”北京立城苑小金星幼儿园园长董婷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表示,她同事的孩子,但凡干幼教的没有一个去上学前班的,都是在幼儿园读完大班之后,直接去一年级,过渡期适应得非常好。
董婷说:“幼儿园注重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好习惯是受益终生的。现在有种叫‘三年级现象’。就是指提前学的孩子一二年级成绩特别棒,可是到了三年级瞬间下滑。如果是我的话,我会让孩子留在幼儿园。”
董婷继而指出,当前幼儿园和小学的确存在些微的断档,但断档不是学校决定的,而是外界干扰的,“如果市面上没有幼小衔接班,一年级肯定能很好地与幼儿园衔接。对于幼儿园来说,要主动和小学衔接,首先是行为习惯的衔接,第二是生活技能上的衔接,第三是引导孩子进行基本的学习习惯的衔接。”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儿童心理发展与心理专家李忠忱在不久前公开表示,孩子上小学,是成长的一个转折点,一个里程碑。入学前的准备不是简单地背一点儿加减法计算题,也不是认一点汉字和拼音字母。而是要练好入学的“童子功”。
“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保持对新知识的好奇心。家长要放下自己的焦虑去看待孩子的状态,不要把自己的希望强加在孩子身上。放下攀比的心,看孩子自己的特点,每个孩子都有不可取代的亮点。”董婷说。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家长及教师均为化名)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叶雨婷 实习生 李晓盼 徐司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