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起,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初的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均使用国家统一教材。
事实上,从去年秋季开始,小学一年级语文、初中一年级语文、道德与法治、历史的教材,都采用了教育部专家编写的教材,即“部编教材”。
传统文化的篇目也大大增加
《血的巨变》小学语文教材不仅让这本书“大圆”,从原来的16版变成了A4大小,还大大增加了传统文化的内容。小学六个年级的古诗词总数量比原来的人教版增加了50多首,增长了80%。古诗的风格也越来越多样化,从《诗经》到清代诗歌,从儒家散文到历史散文,从唐宋古文到明清散文。
老师是如何适应这套明显增加了传统文化分量的“部编”语文教材的?教材使用一年,家长有什么感受,学生如何接受?
家长:新教材不难适应
在家长和学生眼中,新教材的修订基本实现了平稳过渡,没有感到学习上有很大程度的不适应。在一些家长看来,更换教材对小学生的学习影响不大,因为学习汉语拼音和基本汉字是现阶段的主要重点,课文的阅读理解不是重点。
去年9月,记者在新版“部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一课看到,由于小学语文第一课由“先学拼音”改为“先学汉字”,仍有少部分学生。第一课很难拿到“天地人”这几个字。但是小学一年级毕业的学生基本都适应了新教材,都说“语文不难”
在很多幼小衔接班,教学内容仍以简单的识字、算术、拼音和教学习惯的培养为主,教材的变化对教学内容影响不大。但在初中初的衔接补习班中,学生主要报读数学和英语,补习班的重点不是语文、历史、道德和法治三科。
老师:学生们普遍喜欢
“汉语本身就是文化的载体。新教材回归传统文化非常好,更适合语文教育的目的。”广东省特级教师、东风东路小学教学部主任邹说。
从东风东路小学的现状来看,学生普遍喜欢新教材,对新教材中的很多故事感兴趣。家长也支持新教材。
style="font-size:15px;">先识字再识拼音实际上是降低了难度,更利于孩子的幼小衔接,平稳过度,因为拼音本身相对汉字而言专业性较强,这种转换更利于学生自然顺畅地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变化:增加亲子阅读栏目
相比于刚拿到新教材时的压力和不适应,东风东路小学的语文老师们经过一年对新教材的研究打磨,对新教材有了不一样的见解。至于教学方法的变化,邹建成表示,最主要是知识拓展方面的教学发生了一些变化,对教师的传统文化积淀和教法提出新的要求,但在具体教学上,总的来说还是“万变不离其宗”。“新教材变的是内容,这是知识层面的,而教学方法是技术上的,但技术说到底不是最重要的,这只是一个方式方法的问题,因为从全局看来语文教育的本质是不变的。”
幼小衔接的学生如何应对新教材带来的变化?
邹建成建议,并不需要刻意为新教材做准备,只需要让他们在自然的、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尽量多识一些字即可,多识字不仅对学习有帮助,还可以增强他们入学时的自信心。
新教材对家长提出什么“要求”?
新教材对家长提出最大的“要求”莫过于“和大人一起读”栏目,把亲子阅读编入教材,让家长参与到教学教育中来。
但这一栏目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还未可知,邹建成表示,这取决于学生的家庭氛围和家长的学历层次与主动性,受过良好教育、主动性强的家长即使没有人要求,自己也会主动做这些。 (来源:南方日报)
安特思库专为中国孩子打造的识字阅读课程
安特思库(幼小衔接)快速阅读课程基于金色摇篮潜能发展心理学20年的研究,结合儿童视觉关键期理论,专门针对5-10岁儿童特别研发的提升儿童阅读能力的课程。同时通过以动画、游戏为表现形式的趣味识字软件迅速提高儿童的识字量,为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识字量飞跃,从安特思库开始。
阅读速飞跃,从安特思库开始。
中国幼小衔接领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