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搞了一个线下“一元店”,这次真的不赚钱
当“一元店”及其震耳欲聋的扬声器广告几乎被历史的尘埃所湮灭时,淘宝再次将其拉出来,掸去上面的灰尘,打造了“互联网智能一元店”。
根据疫情的背景,这个“一元店”有不同的含义。极低的价格和阿里的品质,在消费力普遍下降、市场信心严重不足的今年,“一元店”可能会唤醒更多低消费人群的消费热情,成为阿里巴巴在新零售布局中的重要棋子。
线下一元店的生意还有机会吗?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遵循否定之否定的规律。在这个过程中,旧的东西逐渐失去存在的必然性而消亡,新的东西取代旧的东西。
在一元店之所以从遍布街头巷尾到如今极为鲜见,归根结底是因为它已经不顺随时代的发展潮流了。,一元钱是买不到也骗不了的,因为随着通货膨胀的上升,一元钱想买也骗不了,骗子的时间成本是不够的。
1元店能赚钱吗?在上世纪80年代的商业环境下,赚钱是可能的,凭借薄利多销的优势,很多店主仍然可以赚很多钱。比如名特优品创始人叶国富,也是靠着1元店“唉!”。但是,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下,1元的商品基本上是不可能盈利的,不亏钱是幸运的。即使义乌小商品价格低,靠1元店赚钱更难。所以,1元店“阿雅雅”成为10元店的名字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但是,要让商家亏本做生意,他们当然是绝对不会做的。而互联网生意的一个神奇之处就在于,表面上看是亏的,背地里却能赚到不行。
淘宝现在是线上线下联动,线上喊着“一元更香”的口号,线下开着Modu体验店。一元钱不仅能买到猕猴桃、护手霜、网上名人筋膜枪、洗衣液、方便面、安卓苹果充电线,还能抢到各大外贸代工厂生产的最新款棉袄和化妆品。其实这些都是噱头,真正能让商家赚钱的从来不是那些亮眼的东西,而是背后以花代树的手段。
2018年,阿里CEO张勇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我一直告诉团队,我们不能回到三件九销鞋,还要邮寄.一个钱包和两个钱包。这不符合法律。”
张勇“定律”主要是指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围绕价值波动。商品价格为1元美元,其价值应小于或等于1元。一美元几乎不可能赚钱,包括运营、营销和人工的费用。
所以,
g>唯一的解释就是,商家遵循着阿里的老套路,前期先引流,一起赔本赚吆喝,利用它的大数据工具,找到适合它的用户,打开生意局面,后期利用消费大数据,再进行新品研发,针对需求痛点进行生产,砍掉所有不需要的花哨的功能,最大限度降低成本,同时把库存成本压到最低,利润空间自然能释放出来。但是,这种C2M模式砍掉了传统零售模式中的中间环节,让工厂直面消费者,将制造从产业端最上端拉到了消费端,工厂从纯粹的制造商变为零售商,这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传统工厂能否以新品牌的研发打开市场,摆脱代工的命运,形成可持续发展,比如适应这种身份的转变、转变之后能否成功转型数字化商业等等。

这是阿里在“数字化生产”方面的野心,但是这种模式可不可行,还要划一个问号。
这种C2M的美好愿景是工厂直连消费者,砍掉流通加价环节,最大程度的去中间化,既能让消费者以最低的价格买到高品质可定制的产品,又能让工厂准确预测销量,减少库存和资源浪费现象。看起来似乎很美好,而问题也很棘手。
C2M模式下,消费者下单后,平台接单累积一定订单量转交工厂生产,消费周期被拉长,让消费者很容易产生“下单时还比较喜欢,过几天又不喜欢”的心态。反观快时尚品牌,他们的操作方式是让品类快速迭代,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这是他们的成功之道。所以,这种模式适用的品类至少不会很多。
另外,让消费者能买到最低价的高质量商品固然是件好事,但是相对现在已经形成市场的其他品牌商来说,无疑是削弱了他们的竞争力。消费者直连制造商,在运营渠道等方面的成本会降低,给品牌商带来一定压力。因为,其中的部分成本应该算在商品价格里面,品牌商没有价格竞争优势,长期低价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品牌溢价失效。所以,究竟是C2M干掉传统零售体系,还是反过来被干掉,这是一个只能未来解答的问题。
拼多多怎么办
就在阿里的一元店开到上海的前一天,拼多多迎来了它的5周岁。
拼多多董事长黄峥在内部讲话中说,拼多多要在农业领域继续做大量重投入和深度创新。“我们愿意去做大量的重投入,深度的创新,愿意扎扎实实的改造我们的传统农业,改变流通。”
黄峥在讲话中特别提到了特别提到了拼多多今年新推出的社区团购业务“多多买菜”。他表示,“随着我们农产品上行量的持续增大,我们对上游和流通领域的影响日益变大,伴随着疫情消费者又有线上下单买菜的需要,所以我们决定做买菜。”
这说明在电商平台的竞争中,低价从来都不是永恒的优势,更不可能成为坚固的护城河。因为以低价作为和用户之间的纽带,一旦新的更低价平台出现,用户就会大量流失。所以,虽然拼多多在入局下沉市场方面占据先发优势,可用户粘性并不算太强。

相关数据显示,淘宝特价版问世以后,月活跃用户数超过5500万,单日新增用户超过100万。今年5月,淘宝特价版对外宣布已有超过28万外贸工厂入驻,实现外贸转内销。从这一数据也反应出,淘宝特价版已成为外贸工厂转内销首选的电商平台。日前,淘宝特价版上线外贸频道,设立“外贸转内销服务中心”,在工厂货畅销榜中,外贸转内销爆款货品占7成。
因此,虽然拼多多率先开拓了下沉市场,但阿里凭借着强大的钞能力、成熟的技术和运营能力,在下沉市场中的布局已经非常完善了。从另一侧面也能清楚地看到,淘宝特价版背后是数量庞大的中国产业带工厂,对于下沉市场各平台争夺是整个产业带的的资源。
阿里此次开设一元店,意图就在于除了在线上迎头赶上以外,在线下也要发起反攻。比起拼多多,阿里的云计算、仓储物流和金融支付三大基础设施建设是三大压倒性优势,将其应用到线下店中,能够大大缩短用户的消费路径。价格战只是一场轻巧的营销,百亿补贴的噱头,每一家都可以拿去喊两下,未来真正能获胜的,一定是手握技术的人,而拼多多要想在技术方面反超阿里,难度不是一般地大。
短期来看,淘宝特价版计划3年内在全国开业至少1000家“1元店”是很有可能做到的,但是拼多多能不能从线上亏到线下却很难说,别忘了拼多多至今还在亏损。
上有银泰百货,下有一元店。在新零售这个阿里亲手开辟的战场上,阿里已经基本完成了布局,拼多多虽然先行一步,但也只是帮助阿里教育了下沉市场。而阿里的反攻也迅猛异常,这次的“一元店”明显也是冲着拼多多去的,将价格拉到底线,不留余地。
就在拼多多还在狠抓“多多支付”“极兔物流”“多多批发”的时候,阿里早已经在自己的新零售道路上越走越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