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一座城市真正的灵魂,都在深夜.如果日本的“午夜食品店”是鸟居和伊萨卡娅,那么中国的“深夜食堂”无疑是夜市大排档,人间烟火气十足.
图/soogif
地图/网络
全国各地的夜市,以其非凡的魅力,将急切的“吃货之心”从白天的常规中解放出来。夜市因地而异,成为中国最南端的台湾、海南以及广东三地,凭借着纬度以及温度的天然优势,365天全年上岗的夜市,.当地城市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地图/网络
没逛过台湾的夜市,相当于白来这里一趟.在台湾省,无论城市大小,夜市都不可或缺。夜市文化是了解台湾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图/网络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台湾省加工业鼎盛时期,夜市逐渐壮大。台湾的夜市,除了美食小吃,还有百货、电玩、按摩……各种你想到想不到的都有.呢
地图/网络
说起台湾最具本土气质的夜市小吃,莫过于台湾担仔面.台南的担仔面甚至是“http://”。鲜美甘甜的虾汤头,醇厚不腻的肉质,爽滑香浓的面条,辅以香菜、豆芽、蒜泥。咸咸的味道掩盖了摊主的匠心。
地图/网络
老饕”梁文道都赞不绝口的美味佳肴.几米外就能闻到的气味让你的呼吸流口水。台湾省臭豆腐与绍兴臭豆腐相似,都在另一个台湾的夜市“小霸王”则非臭豆腐莫属,但不同的是,台湾省臭豆腐通常有外皮酥脆、内部松嫩的口感,赋予它不同的味道。
搭配酸甜的泡菜一起食用
宵”被民间戏称为海南的三大支柱产业。当然,这并不是以GDP衡量出来的,而是从海南的现实生活中总结而来。夏日里,是海南夜市最热闹得时候。白天的阳光炙烤,把人晒得无精打采,一入夜便纷纷重新精神活跃起来。
图/网络
海南人的口味偏于清淡,夜宵也是如此。清淡消暑的小吃、原汁原味的海鲜烧烤,都不会给海南人的肠胃增加过多负担。
风靡整个海南的特色凉爽甜品——清凉补,可以说只要有夜宵的地方,就有清补凉。

图/网络
清补凉配料丰富诱人。常见的有花生、红豆、绿豆、芸豆、薏米、凉粉、通心粉、西米露、鲜椰肉、红枣、桂圆肉、西瓜粒、菠萝丁、椰奶、葡萄干、芋头等。大多是就地取材,保证了绝对的新鲜。吃一口甜凉爽口,简直瞬间降温。

图/网络
除了夏日标配的清凉补,不少海南人的夜宵也少不了一碗米粉。在全国米粉的版图上,海南算得上是被大家忽视的一匹黑马。而其中,又必然有海南炒粉的一席之地。

图/网络
油锅加蒜炒香,入猪肉片、鱿鱼丝炒熟,加海南手工制作的米粉条,和食盐、生抽、胡椒粉等调料快炒出锅。当然,可搭配炒粉的配料食材更加丰富,只要可以炒,一起往里放:猪肝、鸡杂、丸子、虾、鸡杂、豆芽、青菜……米粉韧性有嚼劲、滑而不腻,配菜滋味丰富浓郁。深夜吃一盘,美到睡不着。
要说宵夜文化又怎么绕得开广东这个“吃货大省”呢,毕竟,他们自古就喜欢24小时不分昼夜地吃。

图/soogif
晚清道光二年记有“广州西关肉林酒海,无寒暑,无昼夜”的说法。民国时期,广州市内就渐渐形成了不少“夜食街”,形成了独有特色的广式夜宵文化。

图/网络
广东人讲究养生,夜宵也不例外。在当地夜晚的大排档里,凌晨两三点仍能见到有师傅在锅前煲着粥。皮蛋瘦肉粥、鱼片粥、猪肝粥、艇仔粥、螺肉粥、状元及第粥、水蛇粥、砂锅粥、瑶柱粥……一碗进肚,畅快又滋补,此时似乎不用那么在意脂肪。

图/网络

图/网络
与此同时,和粥并称为“广东夜宵三大宝”的另两位——粉和面,自然也不能少。百吃不厌的云吞面、竹升面、牛腩面、客家腌面,鱼蛋粉、肠粉、牛河粉、濑粉……不管pick哪一种,都是深夜的绝妙好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