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张明双每经编辑:梁潇
为了在一定时间内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碳市场作为重要工具之一,正引起各方的关注。日前,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在官网发布消息称,经过三年筹备,目前已落户湖北的全国碳交易登记系统(以下简称中科登)正在为2225家合同企业办理开户手续。
生态环境部表示,全国碳市场建设已到了最关键阶段,6月底前将启动网上交易。关于全国碳交易市场的规模,有很多预测。根据华金证券研究报告预测,“十四五”期间,全国碳市场有望发行50亿吨配额,覆盖衍生品的交易规模可达6000亿元。
随着中科登在湖北的运营,当地碳市场专家将其描述为“绿色集聚盆地”,将大力推动湖北绿色低碳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清洁能源结构。
位于武汉中北路的碳交易大厦,未来将成为中北的办公场所
图片来源:记者张明双拍摄的每一张照片
虽然2010-2010年3月14日是一个周末,但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气候变化与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齐绍周仍在参加多场国内外碳排放与碳交易研讨会。
“2011年底,国家选择7个省市作为碳交易试点,湖北省在制度设计上有自己的特色。”在谈到中国碳在湖北的成立时,齐绍周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湖北的碳交易体系在提高流动性、促进价格发现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机制,无论是产业结构、经济增长阶段还是能源结构,在全国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事实上,湖北省在碳交易试点地区也交出了一份相对优秀的答卷。据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官网文章显示,截至2021年2月初,湖北碳市场配额交易总量为35560.69万吨,交易总额83.45亿元,交易规模、引入社会资本量、企业参与度均居全国第一。
此外,湖北省在碳金融方面也做了一些尝试。当碳排放权进入交易市场,衍生金融产品就出现了。《2019年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运行情况》显示,湖北首创中国碳基金(5只)、碳托管(531万吨)、碳质押融资(15.4亿元)、碳众筹、碳保险等碳金融产品,为低碳生活发展提供金融渠道。
齐绍周认为,就像上海和深圳有证券交易所一样,当地居民的证券投资意识更强。湖北的中碳落地,将加强政府和居民对市场化手段应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充分利用这一工具节能减排。同时,中国碳将成为湖北的“绿色盆地”,吸引信息流、技术流、人才流、资金流等。这对湖北绿色低碳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清洁能源结构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湖北已发行多种碳金融产品
随着全国碳交易市场即将上线,碳交易将从区域试点向全国市场过渡。中国碳市场首个业绩周期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启动,涉及全国发电行业2225家重点排放单位。全国碳交易市场有多大?各方都有不同的预测。目前,关于1000亿到1000亿的规模,众说纷纭。早在2016年9月,生态环境部官网转发的文章《碳交易市场启动在望市场规模将超4000亿元》显示,有媒体报道指出,未来中国碳市场交易量将在30亿吨/年至40亿吨/年,现货交易量最高有望达到80亿元/年。实现碳期货交易后,全国碳
对于全国两地碳市场的运行情况,齐绍周表示,这是因为碳市场的两个功能是不同的系统,一个是前端交易,一个是后端支撑,双方的合作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上海作为金融中心,在技术、人才、管理、机构等方面都有非常扎实的基础,在产品创新、投资者培育、交易规则、国际接轨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是,碳市场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后台数据服务和结算服务。湖北在试点碳市场建设和交易方面有多年的经验,尤其是在交易量方面。
国家商业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