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记者赵明。com,2月13日报道,如何在家照顾宠物是很多铲土官面临的共同问题。近年来,寄养和上门喂养服务逐渐流行起来。淘宝发布的“2020年十大商品”显示,2020年淘宝投放的“上门喂猫”服务数量较去年增长了220倍。今年春节期间,上海不少年轻人选择响应号召,就地做“老人”。对于留在上海的铲运员来说,在此期间通过给别人喂猫来赚取外快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来自湖北的鱼雨已经在上海工作五年了,今年是她第一次就地过年。“去年回上海很难,所以今年不敢回去了。”春节期间,她带着妹妹去上海过年。除了呆在家里和朋友聚会,在家喂猫也是她今年的重要任务之一。“当时主要是为了赚外快,因为我对这行比较熟悉,所以在赚点钱的同时也帮朋友们照顾他们的猫。”
作为一名高级铲土官,俞渝现在养了三只猫。除此之外,她不仅有多年与猫相处的经验,还在业余时间做流浪猫的领养和分发工作。17年以来,她陆续在小区里捡到了十几只流浪猫。她通过在平台上发布信息,与感兴趣的人深度交流,给猫咪一个“新家”,并通过微信和朋友圈要求回访领养者。
鱼雨介绍,目前喂猫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家庭寄养,即主人将猫狗寄养在其他家庭,但这有猫不能适应新环境的缺点。另一种是近两年兴起的上门喂猫,有一些专业平台。想给别人喂猫,一是自己联系猫主人,二是通过平台接单。“平台会有更严格的约束机制。为了避免纠纷,会发放鞋套和手套,进门和出门前都要拍照。”
今年,俞渝一方面在朋友圈、猫交流群发布广告,另一方面也在平台上接单。据她所知,因为今年很多人选择就地过年,家里喂猫的订单其实已经减少了。目前,她已经接到了几个熟人的订单和一个平台的订单。
鱼雨对“在家喂猫”的服务描述
在找生意的时候,俞渝也参考了一些平台做了定价,价格会根据地铁的距离、猫的数量、上门拜访的次数来约定。此外,她还特意做了一份服务说明清单,让主人在清单上标注猫咪的特殊情况。
到达顾客家后,她需要在家里完成喂猫粮、换沙子、逗猫、打扫卫生等工作,大约需要半个小时。最近几天,她去门口喂了一只叫娜娜的猫,并在朋友圈里做了一个“工作日志”,让主人放心。
鱼雨作品的一些反馈记录
来自吉林长春的王璐说,由于家乡疫情严重,今年他选择留在上海过年。她在上海工作一年了,这是她第一次不回家过年。“因为平时过着充实的生活,所以假期还是会做饭、学英语、看书、刷剧。”
她有多年的饲养经验,是一个“多猫家庭”,平时会在微博上发布流浪猫的领养信息。“我第一次了解到在家喂猫,是在去年回国期间,朋友推荐了相关平台。”她提到,在使用“在家喂猫”平台时,需要填写您的猫的年龄,是否已经接种疫苗、消毒、回火,以及相关物品、门窗的摆放情况
位置、猫容易躲的地方等注意事项,都需要拍照存档。之后平台会自动匹配一个喂猫人员。但去年王鹿曾险些弄丢一只猫。由于上门喂猫的人没有将窗户关严,猫咪跑出了房间。之后在平台人员找猫的同时,她又额外请了专门的团队寻找猫咪。虽然最终猫咪被寻回,但还是受伤患上角膜炎,自费治疗两个月才恢复健康。这次的经历让她对“上门喂猫”这件事更加谨慎。今年过年不回家,她也开始微博相关话题下发帖寻找业务,不过由于今年留沪的人也增多了,目前还处于等待客户的状态中。

马鹿在上门喂猫超话发布的帖子
和王鹿一样今年刚工作一年多的马莹,出于工作原因响应号召不回家过年。“今年可能就自己吃个火锅,之后再和朋友约一下。”于是她选择在微博发帖,寻找“上门喂猫”业务。她提到,由于猫到了新环境可能诱发应激反应,加上很多猫在一起容易得猫藓,所以上门喂猫更有安全感。
马莹表示,现在和客户在价格、规则方面基本不会过多讨论,因为养猫的人都有共识。和对方敲定的过程也比较快,“十分钟就搞定了,有特殊情况的话再具体了解,比如有一个小姐姐的猫发炎,还需要去上个药。”而安全方面,她表示许多铲屎官家中都有监控,相对比较安全。对方会把钥匙或密码告诉自己,服务结束后再将钥匙闪送回去。
截止到除夕,马莹接了三个单子,“不是很多,因为决定留在上海的时候也挺晚了。”这也将成为她过年期间一个主要的“活儿”:“照顾猫其实挺占时间的,一般会去2-4次,单程一个小时之内。去了以后要陪它们玩一玩,毕竟它们也一只猫也很久了,很孤独。”
像钰钰、马莹、王鹿这样的留沪年轻人还有很多。在微博“上门喂猫”超话以及豆瓣“上门喂猫”相关小组,许多留沪的年轻人都在尝试这个新的“业务”,让自己在春节期间增加一些“额外收入”,虽然就地过年的人增加了,不过也还是有许多宠物主人在寻求喂猫服务。

豆瓣上门喂猫相关小组
《2020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庞大的单身人口和疫情常态化,催生宠物经济继续高涨。据了解,目前市面上也已经有不少提供“上门喂猫”服务的平台,同时,由于工作时间大多集中在节假日且收入不稳定,大多数宠托师都是兼职。
不过,这毕竟还是个较为新兴的行业,如何保障喂养服务的质量,明晰双方权利义务,确保财物安全等等,行业下一步还需要更加规范的标准。宠物主在寻求服务的同时,也需要多加了解,谨慎对待。(赵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