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成年单身人数已超过2亿。这群人的特点是:没有低学历却赚了很多,一个完整的家庭不饿,而且愿意消费,甚至消费单一经济概念的兴起。
种种迹象表明,单身人士愿意付出更多的关注和金钱来改善自己的用餐和娱乐体验。
比如2018年大火的速食火锅,这款产品毫无征兆的火爆,简直就是百万单身党的宣言:谁说至少要两个人出去吃火锅?我只想一个人吃火锅.
此外,自助迷你KTV包间、一人健身、单身公寓、多功能小家电、单人出行服务等新业态也迅速在年轻人中流行。
在任何一个时代,“七物开门:米、油、盐、酱、醋、茶”,食品都是这个逐渐蔓延的“单一经济”浪潮中最先被注意到的行业。
“一人食”餐厅增多
以前一个人去餐厅有点尴尬。如今很多适合“一人用餐”的餐厅解决了单身精英的大问题,越来越多的餐厅适合一人用餐。
这些餐厅大多环境不错,一份餐点分量较小。甚至有的餐厅还特别设了面对墙壁,适合单人吃饭的小餐桌。
"
“现在年轻人一个人来点很多餐,可以避免和不认识的食客争桌的尴尬。挺受欢迎的。”
——一位餐馆老板说
"
不孤独的食物美学
如何做好“一人食”?
如何“吃好”逐渐成为大家广泛讨论的问题,但只要有问题和需求,就有市场。
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独自外出就餐,逐渐形成市场趋势,一些眼光独到的餐饮经营者也开始行动起来。
比如有一家小面馆,就把桌子做成五米的长方形餐桌,左右两块隔板划分出8个小
d" data-gid="7660713" qid="6595524463448560909">吧台,让在一张饭桌上吃饭的顾客,也看不到在左右及对面就餐的其他人。这样,单身前来的客人就不需要跟旁边的人照面,不必寒暄也不必无视,还不用担心自己的食物摆得太多,更不用因为不小心碰到了别人的胳膊而跟别人道歉,是真正的“一人食”。

不错,空间上的改变是满足“一人食”需求首先的一个方面,针对单人食客调整餐厅布局,就能有效吸引他们前来消费。
这种设计的灵感应该来自于日本。日本的知名拉面连锁品牌“一兰拉面”,就专门设有带格挡的的餐桌,让客人自在用餐。

日本餐馆的座位有很多都是一张长桌搭配一长排的单人座椅,排与排之间有一个过道供服务人员走动—这种有点像“吧台”的单人座位在日本被称作“柜台”。
还有的餐馆在座位之间用雾面玻璃等隔板隔开来创造单人空间,好处是如果是多人来吃饭,可将挡板打开。
再比如,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有间只接待独自一人前来的顾客的餐厅Eenmaal,这家餐厅的餐桌面积很小,每张桌旁只放一把椅子,只能够一个人用餐使用,让顾客在不受干扰的环境下“专心品味”美食。
在商家看来,方便单人顾客就餐的布局,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空间,还能为商家带来口碑优势,吸引更多客人,一举多得。

除了用餐环境之外,餐品的设计也需考虑:让一个人吃饭也可以点到丰富合口的餐品,是核心要义。
烤肉往往是聚会首选,一个人想吃烤肉,往往很难实现,但北京的一家老北京炙子烤肉店,就对这些“孤独的美食家”十分友好,每种肉品、菜品都是小小一盘,从素菜到鸡肉、牛肉,每份价格从8元到20元不等;一个人来吃也能吃到好几种,也不用担心点了多种吃不完;三份肉,加一个凉菜和主食馒头片,人均消费60到90元,可谓高性价比的一顿美餐。
如何抓住饮食文化
与潮流趋势变化背后的商机?
日前,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联合口碑发布了《2018生活消费趋势报告》。数据显示,当下的年轻消费者展现出“独立乐活主义”的生活态度,他们开始享受一人食、一人租、一人旅行、一人看电影、一人生活。
各大电商平台的“一人量”商品也逐渐受到关注。如,容量只有平常产品一半的电饭煲只要100多元,一次能煮2~4个鸡蛋的煮蛋器只要40多元,12升的迷你小烤箱也不过百元。
进入2019年,一大批食品类品牌也纷纷推出了一人份包装的冻干银耳羹、蔬菜速食汤,粮油调味品也顺势推出了一人食用的小包装。

去年11月,天猫榜单称,一人分量的商品正在爆款中迅速蹿红,其中迷你微波炉的购买人数增长最快,同比增长了980%。100克装的大米、200毫升的红酒在同类单品中销量增速最快。
今年1月,京东超市发布的年度食品网购榜单显示,2018年“一人食类食品”销售额同比增幅超过60%,代表产品“自热火锅”销量惊人。
这一系列数字都表明,由“空巢宅青年”撬动的“单身经济”正在崛起,同时绑定了新的消费标签:品质升级。
也有人认为,“单身经济”并不完全代表孤独,而是其“一人份”的特点,让人们发现了“一人食”的美妙所在,爱上了这种“一人式”的消费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