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春天,进入仲夏。经过一个开枝散叶的季节,北大(金华)信息科技园的老树正在变绿。工业气息的红砖房里,没有机器的轰鸣声,只有清脆的击键声,网络信息技术在年轻人指尖与世界互动。更多资讯请关注官方微信平台:浙江在线金华频道(zxjhpd)
在位于市江北路汤元的金华电商创业园,上手就能看到入驻企业的LOGO整面墙,所有的年轻人都面对面。不到三年时间,这些原本落寞的工厂已经吸纳了197家企业,去年交易额达到39亿元。
数以万计、数十万计的网络人才撑起了金华的网络经济梦。他们为什么选择金华?金华网络经济快速发展背后的人才生态值得探索。
只要想创业不愁没有空间
在发展过程中,金华越来越受到土地要素瓶颈的制约,同时也悲哀地发现,不少土地被小而散的企业“占用”。去年以来,以“破僵尸企业、破围墙、破低效用地、破既得利益”为主要内容的“四破整治”行动在全市范围内展开。市委书记徐加爱提出,要为高端、优质、高效企业发展留有空间。
给什么鸟腾地方?坏了应该怎么立?回顾金华近年来的产业结构调整,网络经济产业是明智的选择。
“创业的第一步,我感觉城市很重视网络经济的发展。”金华玉鸟计算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徐自强回顾创业之初,心怀感恩。2011年,他开始创业。可想而知,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缺少土地和工厂。一般初创公司只能获得120平方米左右的空间,但他开始从事计算机教育和培训,这需要大量的教室。他紧张地向开发区高新局要800平方米的住房。没想到,第二天他得到的答案是“是”。接下来,来自大城市的骨干教师已经由开发区协调住进了金职业学院的专家楼。徐自强说,如果这两个问题当时不能解决,可能就没有今天的金华玉鸟。
靳东信息软件园、浙中信息产业园、新秀金一电商新城.本市大力鼓励城市新区、开发区、产业功能区向网络经济产业园区转型;鼓励各地将沿街闲置的工业厂房、闲置建筑和商铺改造为电子商务建筑。根据相关规划,该市将在3年内盘活现有150万平方米的房地产资源,用于发展电子商务。去年,仅市区就盘活闲置房产53.8万平方米,新建公园10个。全市共建成电子商务产业园50个。阿里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3月底,金华电商园区数量位居全国第二。
在拥有9158、5173、唯VR等龙头企业,以及北大(金华)信息科技园、赛博创浙江互联网创新中心、联冠信息科技园等创新基地的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今年拟花3年时间,投资80亿元打造网络信息经济高地3354——乐乐镇。策划人对这个名字的解释是“互联网娱乐与大学生创业快乐”。
去年我市网络经济市场主体呈现井喷态势,增加1.5万户,同比增长260%。正是“换笼换鸟”,为电商集聚发展带来了舞台。
草根人才享受博士待遇
存量地产盘活,新成立的网络企业可“免租三年”;每年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吸引人才,创业团队最多可获得2000万元资助;高层次人才购房最高补贴300万元;城市层面的投资
这些具体举措的背后,是金华打造“青年创业谷”、吸引万名大学生创业的雄心壮志。记者在北大(金华)信息科技园看到,园区中创空间一期81个站点进行了改造,4支年轻创业团队在招聘前预约入驻。在离这里不远的地方,赛博创浙江互联网创新中心的60个站点正在密集翻新。
这几天,金华的网络经济行业也传出了另一个消息:根据《金华市网络经济特殊人才管理办法》,第一批12位优秀人物出炉。重要的是说,他们是特殊的人才,因为他们的草根色彩。金华快递服务科技有限公司营销总监张是入选者之一。虽然她只有高中文凭,但这份荣誉证明了她的价值。特殊人才待遇有多高?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才发展处处长沈伟表示:“在子女入学、人才住房申请、认购等方面,博士人才的待遇基本一致。
。” “不唯文凭、不唯财富、不唯先行,只唯年轻、只唯创新、只唯比拼”的“互联网+”文化正在金华形成。“政策很重要了,政策就是导向。”金华视界无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汤高宠是典型的“技术男”,作出这个总结是因为,他觉得抓准了金华将网络经济作为“一号产业”这个信号。他在杭州有10年创业经历,当初听到这个消息,他第一个在现在的联冠信息科技园拿下了一处厂房,并马上着手装修。虽是初创企业,但市领导已多次上门走访。金华对网络经济的倚重一次次化为他创业的动力。
同为技术出身,徐子强对政策的引导作用有着更深的感触。“政策最重要的是落地,要服水土,金华很多政策就是根据网络经济企业的需求量身定制的。”他说,政府经常组织政策宣讲,对软件开发企业申请国际软件成熟度CMMI认证给予更高补贴等政策就听取了他的意见。而在很多地方,默默无闻做软件开发的企业常常被漠视的。
在这里我们不感觉孤单
工商注册、税务登记、财务代理、人才落户、党群关系……对处于首次创业的小微企业来说,这些是琐碎繁杂,甚至摸不着头脑的事。在金华电子商务创业园,所有这些,园区里的秘书公司全部搞定。
去年“双11”,园区内一家网店看好市场,但缺进货资金,因为没有抵押资产,银行拒贷。网店业主找园区借了50万元,结果这天赚了360万元。事后,园区联系银行开通了电商贷、分期融业务。
园区内佳钓尼的渔具和美晨户外的产品都卖得不错,“钓鱼的不都需要户外用品嘛”,园区从中对接,两家店的业务锦上添花。该园区副总经理陈云田说,他们的追求是“让创业者不再孤单”。
这同样是市委、市政府的目标。我市正在全面打造人才服务“金华模式”,建设最优人才生态地市,市县联动开设领军人才服务专窗,建立人才驿家,发放人才金卡,设立人才银行,全面构建立体化、精细化人才服务体系。同时,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府”建设,变“人才路上跑”为“数据网上走”,让人才把更多时间花在科研、生产、销售上。
另一方面,继我市在金义都市新区成立国内首家网络经济学院—————金义网络经济学院后,不少园区、企业也积极和相关高校对接,或筹建类似学院,以解决网络经济企业发展中人才紧缺这一最大痛点,培育网络经济人才的丛林,让他们有更庞大、更高层次的聚落。
再高端的人才也难免七情六欲、柴米油盐。记者在采访中感受到,政策条文之外的人情,无意中留意的真诚也别有一番吸引力。
东晶电子的刘建哲博士这几年对企业发展贡献巨大,但去年妻子怀孕仍两地分居,有关部门特事特办,为他妻子在金华安排了对口的工作,孩子顺利诞生,他已打算在金购房,安家于此。
徐子强在微信朋友圈提到,要在员工公寓大堂装修一个咖啡吧。开发区领导立刻私信给他,发来不少在外地考察时拍下的照片,觉得他应该有用。
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是经济赖以发展的土壤和载体,“洼地效应”让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不断流入,“连锁效应”让一个人才常常吸引和带动一群同伴。
“抓环境就是抓生产力、抓环境就是抓项目、抓环境就是抓发展。”市委副书记、市长暨军民说,只有做到服务最好、环境最优,才能让金华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最适合“互联网+”落地成长、最适合创业创新发展的城市,人才生态建设“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