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创业的性质有哪些方面

据:报道,中国经济网的编辑们正在寻找资金、合作伙伴、创意、高投入、低收入、零利润……天知道创业之旅还需要经历什么。《2016中国创业企业调查报告》,由经济日报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联合编制,正式发布。是一份来自创业企业的独家调查资料,带你探索这个丰富复杂的创业江湖。

[先看报告]

《中国创业企业调查报告》聚焦中国创业企业的成长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读者深入了解创业情况提供了一个窗口。可以看到,资本、人才、服务体系是制约企业创新的主要因素,而知识产权和政策环境也是初创企业需要关注的问题。

【钱,钱,钱,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据调查数据显示,80%的风险投资是由个人进行的,资金问题牢牢地排在创业的制约因素的首位。当然,不同的行业反映出对资本的不同约束。在信息技术、专业技术、软件等服务行业中,“资金约束”作为难度排名前三的比例为47.9%。

创业时最难的问题排序注:1=最难,2=第二难,以此类推

此外,初创企业整体融资意愿较强。以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为例,68.5%的企业寻求天使投资。相比之下,在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生物医药等领域,寻求风险投资融资的比例较高,说明风险投资应该向部分行业倾斜,部分行业融资模式的宣传有待提高。

[关于小伙伴在创业道路上的重要性]

根据调查数据,“缺少合伙人”也是创业的一大制约因素。在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中,难度排名前三的“缺伴”占比40.45%,金融服务占比高达48.87%,在所有因素中排名第一。在信息技术、软件和专业技术服务领域,近一半的创始人愿意与他人合作,成为必备素质之一。

万门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童哲分享经验最重要的就是找合作伙伴!“单兵作战无法实现目标,需要最好的伙伴来实现梦想!”

[知识就是力量]

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虽然政府一直在强化知识产权的作用,但在调查中,约65%的企业并不认为知识产权是创业的关键,约60%的企业没有发明专利,创始人和合伙人中拥有知识产权的比例高于知识产权发明人。

创业缺乏知识产权,如何打破?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平说,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企业家缺乏知识产权和基础,这是最大的问题。事实上,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改革。我们希望从制度设计上,拥有知识产权的群体能够真正走出去创业,形成一批高成长、高技术的企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副主任田表示,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非常重要。一是要有高质量、高价值的科研成果。另一方面,专业机构可以将科研成果转移到市场上,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建立专业的转移团队和建立合理的机制来解决。

“西南交通大学有一批人做科研和转型。这些人是谁?”李平说,正是这些90年代初下海经商的人,最有办企业的经验和能力,既懂科研

李平说,这是正常现象,关系到整个创业的性质。首先是行业问题。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R&D投资,如文化、创意和科技服务。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大部分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但真正的专利投资很低。其次,从企业成长的角度来看,整个R&D投资在创业初期已经实现,下一步是形成产品和市场。其实这个过程不是一个产品竞争的阶段,而是一个如何营销R&D成果的阶段,而大量的投入应该是营销和产业化。因此,现阶段在R&D投资相对较低是初创企业的正常行为,也是成长过程中的问题。

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所所长王红

伟也提出,一方面,对于企业而言,无论是成熟的企业还是初创企业,创新投入的风险还是比较高的。我们知道,创新成功的比例可能只有20%到30%,商业化的比例只有5%到10%,所以这种概率,尤其对于初创型的企业来说,进行创新风险确实很高,加上自身盈利能力较弱,这个现象是比较普遍的。另一方面,从企业依靠创新来成长的大环境建设来说,也是比较薄弱的,企业很难通过像科技平台这样的共有资源,来实现跟他创新研发相应的产品开发。长期来说,如果企业成长以后,创新投入应该会略有提高,因为小企业想快速成长,还要靠它的专有技术、新产品来实现。目前国家在科研基础开放、资源共享方面正在做这样的努力,去克服企业面临的问题。田杰棠:真正研发资金雄厚的肯定是大企业,大企业研发投入实力是非常强的,但是它的方向是确定的,而我们这些创业企业,虽然研发投入不强,但是活力非常强,往不同的方向去撞击,也可能抓住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所以很多颠覆性创新是来自于小企业的。


【双创生态“大家谈”】


李平在谈到目前我国创业的生态情况时表示,一方面,从宏观层面讲,中国的资金不缺而且流动性很强、很大,另一方面,微观层面上又感觉到资金很短缺; 一方面,中国在强调、强化知识产权的作用,并在整个创新重引领它的地位,另一方面,调查数据显示,创业企业认为知识产权并不重要;一方面,政府大力推动建设各种平台,以各种方式资助企业,另一方面,企业对一系列推动创业的政策不敏感、不重视,或是没有起到作用。


数据显示,关于“双创”政策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50%以上的创业企业认为地方政府快速落实了中央“双创”政策,出台了“双创”配套政策,同时创业平台对企业创业的支持效果只在一小部分企业中得以体现,企业认为创业平台、“双创”政策的实施效果有待提高。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院务委员郭戎认为,从政策层面看,地方政府支持力度还是很大的,当然,要让这些政策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一个过程。


欢迎微信扫描二维码,与小编一起探秘创业江湖,参与直播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