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经历了创业失败、复工复产、重新创业后,一路苦。
幸运的是,第二年我实现了100万的净利润,这对于我自己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解释。
以下是我的工作和创业经历,希望能帮助你走上创造财富的道路。
享受吧~下面~
财富的差距根源,在于人的认知差距。
1.认知真的变成赚钱了。
2.随波逐流的人最终会失败。
3.赚钱的本质是解决客户的问题。
一、认知,真的可以赚钱
是思维方式影响了一个人的生活习惯和决策。
决定一个人赚钱潜力的是他的模式。
这两句话看似深奥,其实在生活中很容易理解。
在我们的生活中,能赚大钱的人只占很小的一部分,而中间部分群体在贫农和小康之间赚钱,而大多数是在生活的地平线上挣扎的群体。
这里我说的是贫富差距。
先说说人的思维、认知和格局的差距。
相信大多数人都有过这样的感觉:为什么会有这样愚蠢的想法和行为?为什么不想努力,不想积极向上?为什么他们不愿意讲道理?为什么?
生活中有太多我们无法理解甚至无法接受的人和事。
这些都是事实。
因为我们应该尊重这个世界是由不同的人和事物组成的事实。
但绝大多数人只是停留在认知的鸿沟上,并没有把这部分认知变成财富。
举个例子。
我很少看综艺节目和肥皂剧,因为那浪费了我的时间。
更重要的是,我在很多年前就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是综艺节目还是影视作品,公司绞尽脑汁制作出来吸引我们的眼球,节目中出现的争议性或者华丽的片段,都是他们为我们精心准备的打击。
目的是收集我们的注意力,然后实现它来赚钱。
(这一段思维适用于任何打发时间的产品和服务上,相信注意到自己的注意力是一个人最宝贵的同学会深有体会。)
所以你看,一旦我们有了以上的认知,一方面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不应该做什么,另一方面可以马上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可以赚钱。
因此,要么是Tik Tok,要么是阿托快一点,要么是各种影视作品。只要你想清楚目标群体的需求,我们就能准确地打击他们。
用户喜欢傻乐呵,那就给他们制造乐呵,比如后舍男生;
用户喜欢批斗,那就创造让他
们批斗的机会,比如凤姐。用户想要鼓励,那就批量制造正能量奉上。。。
哭惨的,卖艺的,胸口碎大石的,吞剑的,几千年都传承下来了,老祖宗的营销,不会有错。
理解了用户需求,就离钱很近了。
二、失败永远都在等待着那些随波逐流的人。
失败的人身上必定都有一个共同点:无脑凑热闹、无脑随大流。
无脑凑人脑的人,但凡是人间冷暖,街边吵架斗殴,谁家的黑白喜事都关心,这种人就这样消耗完一天的注意力,什么都没得到;
无脑随大流的人,或许凭运气赚了些钱,但终究是要随大流的投资,凭实力亏回去的。
我不止一次地在文章里说过,每一个阶层都有每一个阶层的收割方式。
收割的核心就在于认知差。
不管是私募股权投资,还是P2P,你的身份和身价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认知配不上你的财富,我们称之为德不配位,终究是要被收割掉的。
富豪被高端手法收割成中产;
中产被P2P收割后一夜回到解放前。
随波逐流创业,什么热门去做什么;
随波逐流投资,什么高收益投资什么;
虚拟币火了,剩下点钱也都ALL IN 了;
获得一支内幕股票,借完亲戚还要信用卡套现,就等十倍牛股了。
随波逐流的人都只会看表象,庄家早早地布好了局在等着他们。
没有辨识和认知能力的他们只能任人宰割。
别跟我说还有明知是骗局还身在其中,甚至还赚到了很多钱的人。
这些贪婪的赌徒,根据概率论,赌徒的结局终究是悲惨的,只是时间的问题。
不具备专业的投资知识,也就无法建立自己完善的判断规则,加上多年的贫穷苦难,他们太需要一次大翻身的机会了。
所以祈求好运降临,希望自己的跟风投资是对的,哪怕明知是庞氏局,也希望自己好运,不是最后接盘的那个。
可现实往往是残酷的,这些人也终究难逃悲惨的命运。
我常去的一家咖啡店的扫地阿姨,听信高学历的女儿建议,家里所有的现金200多万全投一家P2P了,2019年的下半年,我一直建议她拿出来,她告诉我说女儿的意思是年化近20%,没有比这个更高收益的投资了。
后来去了几次咖啡店都没见到她,听说带着女儿去维权去了。

三、赚钱的本质其实是解决客户的问题。
我从事销售行业将近10年,经历了很多行业的销售工作。
从刚开始的几个月不开单,解决不了温饱问题,到自己创业做销售公司年入百万,实现在杭州落地生根的目标。
这些年我最大的感悟就是,太多的公司,他们的产品/服务在市场定位和销售定位都是错误的。
如果方向是错误的,那么跑得越快,就离目标越远。
市场上有太多的产品,只是一味地推销,黄婆卖瓜,告诉客户我的产品如何好,成本如何高,做工如何细,可客户不买单。
我举一个六七年前我从事的网络广告案例。
提到网络广告,很多涉足相关的同学肯定会讲这个行业的销售关键词:曝光率、点击率、转化率,投入产出比。
刚开始我们公司也是这样,照搬传统的销售模式。
可我们是小公司,小平台,小产品,一旦跟甲方的负责人直接谈这些关键词,一开始就输了。
杀个价,甚至要求先合作,出成绩再付款的都有。
因为我们产品从行业上来讲,没有任何优势。
但是后来我成交了几个客户,成交过程非常顺利,当天上门拜访直接签单收款,还有一个电话里直接逼单,上门去签约送发票。
为什么差距会这么大?
我们公司产品是一个知识平台,(不能再具体了),后来我在接触客户的过程中发现,愿意好好谈合作的客户,大多很认可我们平台的定位,知识分享,对于报价几乎不敏感。
后来我们一鼓作气,就推“权威的知识定位,塑造公司形象”,直接避开了头疼的“投入产出比”。
白话文一点,就是投品牌广告,塑造长久的公司形象。皆大欢喜。
本小节总结:
解决客户的需求,而不是一味推销。
价格是由需求决定的,而不是成本。
希望我的经验分享对你赚钱和工作有帮助,如果认可,希望可以点击关注+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