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艾灸能治百病”。在中医领域,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医学概论》中提到“凡药不如针,必灸”。艾灸是古代中医治病的法宝。因其操作简单、安全、取材方便、易掌握、适应症广,已成为家庭保健的好方法。
在众多的艾灸方法中,脐灸集腧穴、药性、艾灸的功能于一体,比普通艾灸更有效。
脐灸疗法为什么能治病呢?
肚脐眼,中医称为神阙穴,是任脉上的重要穴位,通过经络系统调节脏腑阴阳,平衡人体各种功能,故有“肚脐通百脉,主治百病”之说。现代解剖学发现,肚脐是胚胎发育过程中腹壁的最终闭合处,没有皮下脂肪,分布着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因此皮肤敏感性高。肚脐灸可以使药物更容易吸收,可以使药物直接到达病灶。常用的脐灸方法有悬灸、隔物灸、蒸脐灸、熨灸、天灸、太阳灸、温灸等。脐灸简便、准确、易操作,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和预防保健。
脐灸能治疗哪些常见疾病呢?
让我们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1.消化系统疾病:《灵枢 经脉》:“胃足阳明之脉.下肚脐。”脾胃为后天之本,与神阙穴关系密切。灸脐可暖胃散寒止痛,治疗阳虚寒凝所致的胃肠功能紊乱、厌食、腹胀、腹泻、便秘等症,以及慢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
脐位于任脉,冲任皆起于细胞。灸肚脐可调理任冲,温补下元。常用于痛经、慢性盆腔炎、子宫脱垂、输卵管阻塞不孕等疾病。
2.生殖系统疾病:现代研究表明,以温阳益气、活血化瘀为基础的草本肚脐灸,可增强放化疗后患者的免疫力,起到“内守正气,不作恶”的作用。
3.肿瘤:儿童脏腑娇嫩,药物可以通过肚脐直接吸收。临床上常以生姜为介质,用艾灸治疗小儿腹泻、功能性腹痛,比吃药、打针更易被小儿接受。
4.小儿疾病:神阙穴是保健的重要穴位,常与足三里、关元、气海穴同用。现代文献认为,隔药灸脐法可显著改善老年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增强机体延缓衰老的能力。
5.日常保健:
最近是三伏天,是肚脐灸防病治病的好时机。在这里,我们介绍一种改进的肚脐灸,简单易行。是一种改良的“肚脐灸”疗法,适合家庭治疗和保健。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第一步:用盐填满肚脐,使肚脐变平。
第二步:取一块生姜,选用新鲜的老姜黄,沿姜纤维纵向切成厚度约0.5厘米、略大于肚脐区域的圆形或椭圆形姜片,中间用三角针扎几个孔,便于热风穿透。将准备好的姜片放在装满盐的肚脐上。
第三步:将艾条挤成塔柱,塔柱大小和高度与姜片大小一致。施灸时,放在肚脐姜片上,用艾竹尖的串香点燃。让它慢慢燃烧。当患者感到肚脐灼痛时,可更换姜片或艾条并艾灸。一般每次艾灸5~10次,以肚脐微潮红为度。艾灸后,在肚脐周围涂抹黄金万虹软膏,以保护和防止皮肤烫伤。一般来说,艾灸一天一次,持续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