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选自微信公众号“ 新金融琅琊榜”,作者董云峰。
据路透社报道,蚂蚁金服计划通过发行新股筹资至多50亿美元,其估值可能超过1000亿美元。
此前,蚂蚁金服于2016年4月宣布完成B系列融资,融资金额45亿美元,整体估值600亿美元。
如何理解蚂蚁金服的千亿估值?按照金融行业还是科技行业的逻辑?这个估值水平高吗?蚂蚁金服的缺陷和命脉在哪里?关于这些问题,下面将逐一进行阐述。
忍不住唠叨:如果小米市值达到1000亿美元,奇虎360市值达到3000亿人民币,我觉得蚂蚁金服估值很便宜。
从三个维度看估值
按照常用的市盈率估值方法,我们首先要面对的是蚂蚁金服如何定义。
从支付宝开始,蚂蚁金服多年来都不是一家纯粹的支付公司。它不仅是一家拥有众多金融牌照的金融集团,更是一家拥有强大数据和技术能力的科技公司。
因此,我们可以从三个维度展开。
首先是支付行业的维度。
世界两大银行卡组织VISA和万事达的最新市值分别为2397亿美元和1741亿美元。前者市值超过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平安。
第三方支付鼻祖PayPal最新市值接近900亿元,与高盛、摩根士丹利、美国运通相当。
从市盈率来看,目前VISA和万事达卡约为40倍,PayPal相对较高,为64倍。如果参考PayPal,蚂蚁金服的估值基本符合千亿美元的水平。
第二个是金融公司的维度。
如果参考工商银行、摩根大通、中国平安等大型金融集团的估值,蚂蚁金服的市盈率应该在10-20倍,显然达不到1000亿美元,甚至500亿美元的估值。
第三是科技公司的维度。
如果参考谷歌、脸书、阿里、腾讯等科技巨头,蚂蚁金服的市盈率应该在30-50倍,不足以支撑目前的估值水平。
从市盈率来看,目前支付行业最高,其次是科技行业和金融行业。
商业模式的尴尬
问题来了。由于蚂蚁金服的核心是支付宝,目前支付宝的用户规模和交易量都远远超过了PayPal,光蚂蚁金服就能有1000亿美元的市值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但事实并非如此。原因在于支付宝的商业模式。
贝宝的平均支付率在4%左右,所以尽管它支付
易量远不及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却依然赚得盆满钵满。最新财报显示,去年四季度,PayPal营收为37.4亿美元,净利润为6.2亿美元。相形之下,支付宝在国内面临与微信支付的持久战,而这场支付战争的实质是阿里与腾讯的生态之争,因此双方均不惜代价,使得国内第三方支付的费率远远低于国际同行,针对用户的补贴大战则此起彼伏,乃至到“丧心病狂”的地步。
如果和VISA相比,蚂蚁金服的差距更大。根据VISA的2017财年报告,其年度净营收为184亿美元,净利润为67亿美元。
相形之下,2017年全年,蚂蚁金服以支付知识产权及技术服务费名义,向阿里巴巴支付的利润分成合计达到49.46亿元;按照37.5%的分润比例折算,2017年全年,蚂蚁金服的税前利润达到131.89亿元。
总结起来就是,高费率模式现阶段在国内行不通,支付宝没法像PayPal、VISA一样轻松地坐地收钱。
正如新金融琅琊榜所指出的那样,消费金融尤其是现金贷才是蚂蚁金服现阶段的主要盈利来源,但是这块业务正在承受较大的监管压力。随着监管套利空间的收窄,蚂蚁金服的盈利空间亦将受到影响。
所以,蚂蚁金服是一家以支付为核心业务的公司,但是没法主要靠支付赚钱,目前的盈利支柱是典型的消费金融业务。这种浓厚的金融属性对蚂蚁金服的估值显然称不上是利好。
支付宝的入口价值
新金融琅琊榜认为,要想理解蚂蚁金服的估值,核心依然是支付宝,更确切地说是支付宝的入口价值。从这个角度出发,蚂蚁金服的最新估值更有说服力。
很多人或许不知道,目前支付宝钱包是仅次于微信和QQ的第三大移动互联网入口,超过了淘宝以及阿里系任何APP。不仅如此,支付宝用户主要是相对高价值的金融用户。
历史上,由于支付宝早期主要服务于阿里巴巴电商体系,因此并没有很早推出APP,直到2009年6月,支付宝才推出APP。
接下来,支付宝做对了几件事情,并抓住了历史性的机遇,包括推出快捷支付和条码支付,大力拓展线下支付场景,余额宝的一炮而红,以及开放平台战略。
一个堪称里程碑的节点是,在余额宝横空出世的2013年11月,支付宝钱包用户数接近1亿,支付宝钱包正式宣布成为独立品牌。
更具深远意义的是,2014年8月,支付宝钱包宣布正式推出开放平台,开放七大类60多个接口,拓展移动应用场景。当年10月,支付宝钱包移动用户达到1.9亿,半年之后达到2.7亿。
支付宝今年初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全国共有5.2亿支付宝用户,移动支付占比为82%。
根据“艾媒北极星”《2017中国APP TOP1000指数》报告,腾讯旗下的微信和QQ分别位列第1、2名,排行第三的就是支付宝。根据艾瑞发布的《全球APP TOP50榜单》,微信、QQ分别位列第7、11名,支付宝排在第19名。
概括起来,在移动互联网江湖,腾讯依靠微信和QQ占据绝对优势,支付宝是目前阿里系最有份量的APP,其渗透率和影响力超过淘宝。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里,电商与支付应用的相对低频特征,使得其在与腾讯的社交应用竞争中天然处于劣势,但支付宝钱包在跌跌撞撞中越做越大,以多维对抗高频,为阿里扳回了关键一局。
这意味着,在与腾讯的这场旷日持久的世纪大战之中,阿里巴巴不能没有支付宝,也绝不能够失去对支付宝的实际控制。
于是我们看到,本月早些时候,阿里巴巴与蚂蚁金服联合宣布,根据2014年双方签署的战略协议,并经阿里巴巴董事会批准,阿里巴巴将通过一家中国子公司入股并获得蚂蚁金服33%的股权,双方的分润协议就此终止。
根据最新的工商资料,蚂蚁金服目前的两大股东为杭州君瀚股权投资企业(有限合伙)和杭州君澳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持股比例分别为42.27%和34.14%,二者皆为阿里系高管实际控制的持股平台;全国社保基金持股4.66%,中投公司控制的置付(上海)投资中心(有限合伙)持股3.08%,中国人寿持股1.66%。(编辑:庄禾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