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初期是几年,创业周期一般多久

前几天和L君吃饭,他说公司正在考虑尝试投资/收购一些公司,一是匹配战略,二是吸收一些优秀人才。问我的意见是什么。

他们公司近年来发展得非常顺利。自成立以来,其业绩和估值稳步增长。知名基金为其加持,其股东看好,前景看好。

外国投资/M&A不能简单地说是好是坏,但它往往是一个警告信号。尤其是公司景气的时候。

我说:“让我和大家分享一个观察企业家的视角。在我眼里,每个企业家头上都有一个参数:‘心态价值’。'

(被盗的达利欧商业周期图片。精神周期与此完全一致,短期小周期,长期大周期。)

“心态价值”是我的原话,因为我实在找不到更合适的形容。什么是“心态价值”?这是每个人看待现在和未来的乐观/悲观程度。这种心态价值观有以下特点:

“心态值”围绕一个人的真实能力周期性波动。假设我们可以量化一个人的“能力值”(这个能力值由一个人的知识经验、认知能力、人脉关系、社会声誉等组成。),那么这个“能力值”就是一条随着人的阅历增长而逐渐上升的对角线;心态值围绕这个“能力值”的对角线上下波动,整体趋势是向上的。这种“心态值”有时高于真实能力,有时低于真实能力,但很少落在真实能力值上。因为很多时候,我们要么过于乐观和高估,要么过于悲观和低估。精神状态值的这种变化不仅仅是一种状态在统计学上跟随另一种状态,而是一种状态本身在本质上导致下一种状态。我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个过程。

1.有人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得很好,但他厌倦了大公司。最后离职;

2.在离开公司的那一刻,创业者普遍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低估了平台在自己“做好工作”中发挥的作用;

3.离开大平台后,我发现做事情很难,不满意的事情远比满意的多。我逐渐磨掉了“大公司”的很多问题,被迫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变得更加务实;

4.随着问题一个个解决,他们拿到了估值5000万的天使投资;企业家有了新的身份:5000万公司的CEO和价值N百万的企业家。他准备干一番大事业,就像一个5000万公司的老板,感觉自己在高速公路上颠簸了一段路,终于坐上了跑车。心态价值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5.刚准备撒野,各种困难和意外迎面而来,事情完全没有按照逻辑发展。几个动作之后,现金流告急,产品反馈不好,人心浮动,创业者急于救火,筋疲力尽。企业家陷入对自己的深深怀疑和焦虑中。心态价值逐渐滑向谷底;

6.经历了创业后的第一个黑暗时刻。投资者指责,合伙人偏心,“心态”没有价值。他们只想着如何解决问题,断臂求生;

7.随着问题的不断解决和策略的得当,公司扭亏为盈,度过了谷底,业绩持续提升。VC开始追求,以2亿元的估值拿到了下一轮融资;企业家的名字不时出现在媒体上,成为行业内的小意见领袖;开始参加各种活动,甚至分享创业经验和融资经验;公司办公室已经改成了更高的CBD。这些事件迅速将企业家的心态推向了下一个新高峰:我是2亿量公司的老板,意见领袖,风头正劲,明日之星;

8.在这种心态下,花在一线的时间更少,企业家对商业越来越敏感;“大而空”的策略开始出现,失误频发,业绩开始下滑;反应迅速的企业家意识到问题,迅速纠正错误,削减成本,正视问题;反应迟钝的企业家在错误的方向上越走越远,直到他们无法落地

9.企业家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焦虑和压力,半夜和几个兄弟喝酒,又哭又叫;但毕竟企业家们已经恢复了冷静,开始重新集中精力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也让企业家变得更强、更强、更成熟

的判断,一个足以担当2亿估值公司的创始人逐渐修炼成型。心态值迅速攀升。


10,开始下一个周期,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这就是创业者的“心态值”周期。你不可能知道它的精确值,但是你可以觉察到它在周期中的大概方位。知道了所处方位,我们就可以更好预估事态发展方向及其概率。


这个过程是创业者的宿命。不同的人最多在波动幅度和修正速度上有所差别,仅此而已。


我对L君说,关于公司业务没有建议,那是你们的事,我只能提醒你关注下这个“心态值”所处周期位置。



《周期》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霍华德马克思在里面描述了信贷,投资者心态,风险等因素的周期现象,同时指出“一切皆有周期”。创业者的起起伏伏,他们心态的模式规律性相当确定。这是人类基因上的设置,没人可以逃避。为什么呢? 因为人是经验动物,我们每一时刻的决策,行为,都是基于之前的经验;而每一个事件的发生,也都反过来作用于我们的经验,进而会影响到如何处理下一个事件,直到到达极端开始反转。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沿着自己意愿的方向,当接连几件好事发生时,我们会变得乐观,认为实现好事指日可待;但当不利于意愿实现的问题出现时,我们又本能的变得悲观,甚至开始怀疑实现的可能性。其实,当经历完整个过程之后,我们的感受通常是,事实既不像最乐观时的那么乐观,也不像最悲观时的那么悲观。



既然基因层面的东西,我们改变不了,那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呢?其实,当我们意识到了自己“心态”有周期,这件事本身就可以帮助我们更理性的去决策。一切都始终只是个概率问题,无论你的“心态值”处在什么位置,事态接下来的演进方向,都只是某种概率下的可能性之一。例如,每个司机出重大事故通常不是在新手阶段,因为新手安全意识比较强;一次次的安全驾驶本身,就会让新手司机逐渐放松警惕,这个时候我们也只能说,出事故的概率提升了,但不能说接下来一定会出现交通事故。如果有一天,他身边的某个朋友忽然意外出车祸身亡了,也会刺激他意识到,自己的安全意识已经让自己逐渐进入险境,进而促使他恢复安全意识,而不是非要等自己真的出了事故后再恢复安全意识。


我们的麻烦,通常是由自我迷恋开始的。而只要事情进展顺利,自我迷恋就会积蓄势能。达利欧说,解决自我迷恋有三个办法:1,磨难;2,时间;3,冥想。没人愿意主动经历磨难,纯粹等时间也不现实,冥想,所代表的是一种对自我的认知觉察,可以更好的了解“人”这台机器是怎么运行的,是让自己主动规避人性错误性价比最高的办法。这点我很钦佩李想,曾经问过他一个问题:你年轻时就那么出名了,是怎么做到没有因此变得的“虚荣”的呢? 他说,“那会穷,投不起广告,我就代表我们的网站,出名不过是低价打广告的手段而已。” 掌控事件,而非受制于事件,就像调试一台机器上的零件一样,能处理好这点一定是基于对人性规律的透彻理解。你理解了它,才有可能不受制于它。


其实很多问题都像“虚荣”一样,表面看起来是个品质问题,而实际上是个认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