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锅圈食汇全国多少个店 锅圈食汇挣钱吗

小七丨作者

成招丨编辑

二财(ID:kanercai)丨出品

短短几年就成长为资本宠儿的泛圈食品交易所,正受到外界的质疑。

近日,泛圈食品交易所宣布完成6000万美元C系列融资。但在资本市场利好消息降温之前,有媒体报道称,加盟商“25万元启动资金,一年内回笼资金”的承诺受到质疑。

“生于交通,死于现实”,盈利困境早已是生鲜领域的命门。锅圈食汇的出现似乎打破了这一魔咒,其商业模式多次被视为经典案例,在行业大会上被分析甚至崇拜。

到目前为止,泛圈食品交易所还没有对此公开回应,但“一年回本”的问题必然会让人反思疫情给生鲜行业带来的水分,再次追问:生鲜领域盈利的魔咒真的被打破了吗?

1

一年回本?

泛圈美食汇是来自跨境餐饮的“挡箭牌”。

潘欢石慧的创始人杨明超,也是小板洞火锅的创始人。小板凳最热的时候,他说:“我们不是做火锅。”

这句话有两层意思。第一,我之前做过啤酒代理,是一家快消品做的餐饮,一个圈外人;二是未来团队不会止步于火锅餐饮业务,而是会向上下游渗透。

2017年,泛圈食品交易所成立,是全国首家以火锅、烧烤为主要食材,涵盖休闲零食、生鲜食品、净菜、饮食、零食等商品的超市便利店连锁体系。

因为多年的餐饮行业“卧底”,杨明超和他的锅圈美食汇迅速占领市场,不仅为广大中小餐饮企业提供了B端美食供应,也为越来越多“居家、焦虑、忙碌、懒惰、年迈”的人提供了家庭生活便利。线上,互联网食品,B2B,B2C运营。线下,我们鼓励加盟,多重优惠政策支持,三年内在全国开了近3600家店。

近日,有媒体报道将潘欢石慧的加盟政策推到了风口浪尖。

据新京报记者调查,北京招商工作人员宣布不收取开办费,统一要求选择一个临街面积60-80平方米的店面。标准店的启动资金需要25-28万元,包括店铺的基本装修、店内设施的购置、第一批食材和材料的费用、定金2万元。一般情况下,平均时间为10个月或1年。

然而,当新京报记者拨打盘泉食品交易所招商电话时,工作人员回应了“10个月或1年内返原”的“承诺”,“不一定是这样,所有商家都会赔钱赢。然而,虽然我们有近4000家店,但全国只有1000多家加盟商,很多人开了几家。那些做得好的企业在两三个月或六个月内就回归了。”

此外,业内水果连锁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透露,“目前赚钱的生鲜超市不多”。

对此,二财也了解到了郑州的一些泛圈食汇加盟商。

郑州市金水区经一路的一家加盟店说,这家店是两年前加盟的

,前后投了40万左右,目前仍未“回本儿”。


当问起标准店铺启动资金25万够不够时,郑州市红专路上的一加盟店工作人员立即摇了摇头,对于店面盈利情况,工作人员表示不清楚,“具体还要看个人的经营能力”。


锅圈食汇的线上经营情况如何?打开锅圈食汇线上商城,并无销量数据显示。在美团外卖平台上搜索郑州某区域附近的“锅圈食汇”,销售数据确实大相径庭,最少的月售58份,最多的929份。


“10个月或1年回本”的承诺是个人行为还是企业的招商策略?盈利加盟店占比多少?截至目前,锅圈食汇未作公开说明。


2


为什么是锅圈?



生鲜行业迅速布局,但盈利难一直是行业痛点。


以生鲜电商为例,2019年,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全国4000多家生鲜电商企业中,只有1%实现了盈利,其他7%巨亏,88%略亏,4%持平。


“生鲜电商发展了那么多年,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平台,都有两个共性的难点,一个是前端获客难,另一个就是生鲜存储难、损耗大。”深耕生鲜行业多年的新农堂创始人钟文彬说。


其中, 存储难、损耗大,是生鲜行业公认的痛点。毕竟,生鲜行业投入大,客单价空间有限。但是,相对应的,该行业从订货、收货、搬运,到储存、加工、理货等每个环节,都会造成损耗。谁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损耗,谁就能拥有更多主动权。


锅圈食汇似乎破解了行业困境。新京报报道,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锅圈食汇门店销售同比增长400%。在连续2年实现盈利的基础上,今年仍保持了大体量规模增长,同比增长400%。


锅圈食汇对于损耗率的控制也经常被行业讨论。


对此,有观点认为,锅圈食汇还有两大优势。第一,品类优势。生鲜行业中,蔬菜的损耗率是非常高的,但冻肉的损耗率很低。锅圈的SKU中冻肉多,需求频次是中频,毛利也能与蔬菜相当,但损耗却更少。


其次,锅圈食汇占有供应链优势。目前锅圈有自有工厂、自有物流、完善的冷链合作,又进一步减少了成本,变相提高了毛利率。


基础设施下的规模化运转自然降低了成本,但对于许多小的生鲜企业来说,如此大的投入并不现实,恶性循环之下,只能通过不断融资填补窟窿。近乎畸形的追赶中,“低估了生鲜的烧钱速度”,成为许多生鲜玩家在败局之后共同提到的一句话。


深创投集团执行总经理刘纲曾对锅圈食汇的盈利模式进行过分析。他认为,锅圈食汇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既是冻品食材连锁店,又是食材供应链。供应链的部分像基础设施,冻品食材连锁店则是一个可盈利的业务。创业者未来要建设自己的基础设施时,需要注意要有一个可以获利、支撑现金流的业务。而锅圈食汇有这个业务,就形成了优势。相比于冻品食材连锁店,现在锅圈食汇又多了一个横向的供应链的业务方向,使得项目的可塑性更强。


3


资本光环下的个体关照



“如果一家企业在它的成长过程当中,完完全全依靠外部资本的输血,而自己没有造血能力的话,让它长久下去确实是有难度的。”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劳帼龄说。


从锅圈食汇连续2年实现盈利的消息可以看出,锅圈食汇已经具备了造血能力。


但是,不得不承认,锅圈食汇的脱颖而出,资本的力量同样不容小觑:2019年8月,获不惑创投4500万元人民币A轮投资;2019年10月,获三全食品5000万元人民币A+轮投资。锅圈在半年时间连续完成三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过4.5亿人民币。今年2月24日,嘉御基金、IDG资本、不惑创投投资5000万美元;7月30日,锅圈食汇C轮融资,获得嘉御基金、启承资本、IDG资本、不惑创投等4家6000万美元的投资额。


庞大的规模是获得融资的有力筹码。关于门店布局,锅圈食汇曾公开对媒体表示,今年的基调仍是逆势扩张,在下沉市场加速布局,预计2020年将完成全国5000家门店的布局。


但是回归到锅圈食汇“1年回本被质疑”事件,虽然,截至目前,锅圈食汇未作公开说明,但可以看出,在资本的繁华簇拥之下,具体到商业个体,华服之下的虱子始终存在。


但是,对于已经领先一步的锅圈食汇来说,如何坚持“利他主义”,体现对合作伙伴的个体关照,推动生鲜行业的精细化,似乎更具有长期意义。毕竟, 无论是“生鲜黑马”的光环,还是 “资本之吻”的高光时刻,都离不开3600家门店的加持。如何寻求并保持与加盟者的长期共同利益,是决定锅圈食汇在下一轮生鲜竞赛中是否能依然领跑的关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