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吉富理财,吉富创业投资基金管理规模

历时310天,中信证券作价134亿元收购广州证券的史诗级券商并购案尘埃落定。而“跑马圈地”一直也是中信证券拉起护城河的主要手段,2013年中信证券收购法国里昂证券更是震惊业内。有趣的是,2018年6月上任广州证券总裁的张永衡曾任财富里昂证券(财富证券与里昂证券的合资公司)的董事长,而这名证券老人在沉寂多年后的突然复出,或早已给中信证券收购广州证券埋下伏笔。

时隔近一年,中信证券斥资数十亿收购广州证券。根据中信证券10月30日披露的收购方案,中信证券以134亿元的价格发行股票收购广州证券。受“一参一控”政策影响,本次交易还剥离了广州期货和金鹰基金的股权。

自此,中信证券远离华南布局十五年,在粤港澳大湾区有了新的一席之地。在此之前,广州证券经历了各种人事变动,总裁、董事长相继更换,这也为广州证券的“大患”埋下了伏笔。

证监会就中信证券收购广州证券发出问询函,就横向竞争、标的业绩下滑、后续整合措施、交易失败风险等问题逐一进行问询。中信证券在复信中特别提到,中信证券收购越秀金控和广证的“客户网络”,增加“粤港澳大湾区”的竞争力。

事实上,广州证券之前也有过动荡,不仅业绩下滑,还多次被下发自律监管措施。

尽管如此,中信证券在网点、“人力资源”以及背后越秀金控的“地理资源禀赋”等方面仍与广州证券的优势相匹配。

//

或有“伏笔”

//

2018年,吃不了兜着走的广州证券开始了大刀阔斧的人事变动。2018年1月,江西金融办主任胡福云赴广州证券任职。2018年6月,券商行业“老将”,原

n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14583058" qid="6574012179127784718" mention-index="0">大鹏证券总裁张永衡空降广州证券担任总裁。


“胡张”组合成为了广州证券的新牌面,两人的来历则颇为不同。胡伏云在履职江西金融办之前曾经担任广东证监局副局长,在粤港澳地区拥有丰富的监管人脉资源。而张永衡作为大鹏证券前总裁,曾经在大鹏证券因挪用90%客户保证金宣告破产后选择离开,后辗转世纪证券,财富里昂,在就任广州证券之前曾经被传“自己下海干私募”。


就在一个“老监管”+一个“老券商人”的组合下,广州证券迎来了新的大股东中信证券而张永衡似乎成为了中信证券与广州证券为数不多的交集。


早在2013年,中信证券也曾轰轰烈烈完成了对外资券商法国里昂证券的收购。而在筹划收购期间,证券老人张永衡还是法国里昂证券与国内财富证券合资公司财富里昂的董事长。


公开资料显示,财富里昂证券的前身为华欧国际证券,由湘财证券与法国里昂证券合资成立,是中国首家中外合资券商,其中法国里昂证券占股33.3%。


2008年,张永衡上任财富里昂总经理之位。2009年3月,张永衡升任财富里昂的董事长。


从2007年就想打开国际化扩张之路、做中国高盛的中信证券很不巧的碰上了金融危机,潜在合作对象贝尔斯登的提前崩盘迫使中信证券不得不另觅“佳人”。能弥补中信证券海外业务的渠道短板的法国里昂证券成了目标。


2011年6月9日,中信证券发布公告,同意中信证券国际收购法国里昂证券19.9%的股权。随后,2013年6月29日公示,全资子公司中信证券国际在已经完成收购里昂证券19.9%股权的基础上,继续以9.416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里昂证券80.1%的股权。


直到2013年8月1日,中信证券收购法国里昂证券两步走战略收官。中信证券发布公告称,法国里昂证券已成为中信证券国际的全资子公司。这也意味着财富里昂的外资股东法国里昂证券摇身变为中信证券


有意思的是,就在收购还差半步的时候,张永衡选择离开了财富里昂,并在2013年5月走马五矿证券出任总裁,与中信证券收购里昂证券落实“擦肩而过”。


而沉寂多年的张永衡突然空降广州证券,或是彼时曾在财富里昂与中信证券结下的缘分未尽。


//


跑马圈地


//


中信证券公布12.52亿美元收购里昂证券方案的第一个交易日,当天中信H股重挫7.29%、A股下跌4.06%。显然外界并不理解中信证券给出法国里昂证券高估值的依据来自哪里。然而,通过全资收购法国里昂证券,中信证券却实现了其海外扩张之路的一大心愿。


实际上,这家头部券商也一直在靠“跑马圈地”拉起它的护城河。


中信证券最新收购的广州证券来看,此次收购对中信证券的资产负债规模的影响要远大于业绩的影响。据时代商学院分析,以2019年一季度数据为例,交易后,中信证券的资产、负债以及股东权益的变动幅度分别为6.52%、6.07%和7.93%;而公司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和净利润的变动幅度分别为1.95%、0.47%和0.52%。


中信证券也表示,本次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将保持不变,原有业务实现的收入和利润受本次交易影响很小,营业收入、净利润等各项核心财务指标变动均不超过10%。






显然,中信证券通过收购扩大规模,像华南地区延伸的目的更为明显。



根据2018年中信证券年报,中信证券共有分公司77家,营业部278家,其中绝大部分营业部及分公司位于江浙沪、北京、山东等地。



而在华南地区,中信证券的营业网点为21家,开户客户数为34万个,2018年总营业收入为1.88亿元,这在中信证券三四百亿的营收体量中并不值一提。



而近3年来,广州证券保持营业部在135家的水平上,32家位于广东省内,其他主要分布于长三角、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区位优势无疑能让中信证券补上短板。若此次交易完成,中信证券则有望依靠广州证券的优势进入在粤证券经纪业务第一梯队。



而在成立初期,中信证券还是一家排名15-20的中型券商。扩张海外业务,补齐国内短板,中信证券在如今强者愈强的券业里,似乎早就明白渠道为王的逻辑。



2002中信证券年通过向万通证券增资8.68亿元开启了它的并购之路。此后,中信证券沿着东海岸线,先后收购了包括北京地区的华夏证券、山东地区的万通证券,浙江地区的金通证券,并对后两者更名中信山东和中信金通。



唯独华南地区,在完成广州证券收购之后,中信证券尚未获得一个关键棋子。



2004年,中信证券曾经觊觎收购广发证券,却意外地引发轩然大波。2004年9月,在中信证券宣布通过《关于收购广发证券部分股权的议案》后,广发证券却表示强烈反对。广发证券内部近2000名员工,占广发职工总数的90%以上联名发《公开信》进行反对和抗议。《公开信》义正辞严地声明说:在广发证券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广发证券工会和全体员工坚决反对中信证券的收购行为、坚决支持公司的各种反收购措施。



9月4日,由广发员工集资2.5亿元的深圳吉富创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召开了创立大会,也准备收购广发证券的股权。此后,广发高层表态要打保卫战,进行反收购。我国证券市场首例券商收购战正式爆发。



一个月后,中信证券公告,公司要约收购广发证券股权未达到51%的预期目标,要约收购因此解除。


//


南北联姻


//


在此前的中信证券收购案中,有研报分析称,中信证券并购的交易节点通常在行业低迷,标的公司业绩不佳时期、二是宏观调控下,标的公司股东资金链紧张,需要转让套现时、三是基于对未来的判断,某一业务即将爆发亟待快速进入时。


自2016年12月开始就全力推动广州证券上市的越秀金控终于在2018年10月如愿。而彼时越秀金控收购广州证券的股权,整体估值近200亿元。仅仅相隔2个月,越秀金控便与广州证券“割袍断义”不说,其交易价格还少了56亿。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134.60亿元的交易对价包含了广州证券拟剥离广州期货99.03%股权、金鹰基金24.01%股权所获得的对价。也就是说钱还是要给,但东西不要。广州期货99.03%股份和金鹰基金24.01%股权对应的评估值合计12.64亿元。这么看来,中信证券隔了两个月就捡了42亿元的大便宜。


早在2016年8月越秀金控筹划收购广州证券少数股权,彼时证券业刚刚经历了2014-2015年大牛市,而且广州证券2015、2016年归母净利润能达到9亿元,成为越秀金控盈利贡献最大的板块。


但由于证券业的周期性,再加上现在强者更强的格局,自2017年开始,广州证券的营收和利润便双双下滑。在今年券业营收净利普涨的情况下,越秀金控披露的半年报显示,广州证券多个地区营业利润亏损。其中华东地区营业利润亏损5324万元,公司主打的华南地区业务也亏损1474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收购以中信证券越秀金控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广州证券32.765%股权,向越秀金控有限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广州证券67.235%股权的形式进行。交易完成后,越秀金控及其一致行动人金控有限合计持有中信证券6.14%的股份,虽然越秀金控背后的广州国资委失去了中小券商,但却成了龙头中信证券的第二大股东。


这么一出南北联姻完成后,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同时“吃上炸酱面和叉烧包”的券商,也已经跃然纸上。